第34章 大战在即
对于李茂贞人等请伐山南的要求,杜让能和刘崇望持反对态度,崔胤和郑从傥建议朝廷居中调和,就像先帝调和李克用和朱全忠的矛盾一样。
张浚赞成出兵,联合凤翔等镇将山南西道完全收归中央治下。
在看完杨守亮这道进奏章后,李晔综合五位宰相意见,经慎重考虑,最终决定驳回李茂贞等人的奏章,并答应杨守亮入朝的请求。
杨守亮这封主动请求入朝的奏章,加上李晔知道这场战争结局和杨守亮的下场,促使李晔做出了这个决定,杨守亮决不能杀,必须让他活着。
历史上昭宗跟杨复恭撕破脸后,杨复恭从长安逃到兴元依附杨守亮。
杨守亮没办法,准备从金州和商州一线奇袭长安,但被昭信防御使冯行袭击败,后来李茂贞等五人以杨守亮包庇杨复恭为由,上书请求讨伐山南,历史上的唐廷也没有答应。
可李茂贞等还是擅自出兵兴元,朝廷被迫任命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并诏削杨守亮官爵,此时的杨守亮,北面有李茂贞的威胁,南面与王建对立,堪称腹背受敌,他的几个义子子实、子迁、子钊都料定杨守亮必败,于是齐齐投奔王建。
不久,兴元落入李茂贞手中,杨守亮与杨复恭及其义子逃亡阆州。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七月,王建部将华洪、王宗涤攻克阆州,杨守亮及杨复恭北逃河东准备投靠李克用,毕竟杨复恭和李克用的关系不错。
父子二人一路风餐露宿,乞食为生,结果却在华州乾元县被韩建的巡逻士兵认出捕获,杨复恭被韩建蒙面毙杀,杨守亮则请求韩建把他送到长安。
至于目的,则是想向朝廷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义父杨复光的功绩,表明自己不是逆贼。
韩建虽然同意,但却用帛将他紧紧绑住,并堵住他的嘴巴,等杨守亮到达长安见到昭宗时,杨守亮已经不能说话,昭宗在延喜楼上问其反状,他只能点头。
昭宗也不多问,只当他已认罪,于是执献太庙,斩杨守亮于独柳下。
杨守亮被斩首那天,围观的京城百姓都流下了眼泪,从六部有司要员到监斩官,从贩夫走卒到世家大族,莫不为其伤心,整个长安城都处于一片哀伤当中。
杨守亮的名声有多好,由此可见。
一个人是好是坏,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不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杨守亮唯一的不幸,就是有杨复恭这么一个义叔、义父。
他是杨复光的义子,而杨复恭是杨复光的亲弟弟,杨守亮一向重情重义,看到杨复恭即将殒命,哪里忍心,只能出面保住他,杨复恭以父亲的名义命他攻打长安,他也只能被迫从命。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他明知道起兵必死无疑,但迫于杨复恭这个义父、义叔,他慷慨赴死,他明知昭宗这个昏君根本不会救他,他还是让韩建把他送来长安。
他明知道……
倘若历史上的昭宗和唐廷在战争开始之前,以强硬态度保下杨守亮,杨守亮决不会反,昭宗和韦昭度稍微有一点脑子,杨守亮就是朝廷的一把尖刀。
杨复恭在和昭宗彻底翻脸之前,曾密令包括杨守亮在内的诸位亲信,让他们不要把租税钱粮进奉中央,大多数人都照办了,杨守亮却没有这么做。
在这个背叛被奉为真理的无道时代,杨守亮比天下九成的武将都要更有仁义礼智信,比之李茂贞、王行瑜、王建、朱全忠、秦宗权之辈,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既然朕来了,既然你上表请入朝了,朕就一定会保下你,不惜一切代价……
“李茂贞等人请伐杨守亮的要求,不许,立即下诏驳回,杨守亮请求入朝的一概条件,照准,马上遣使去山南知会安抚他,越快越好。”
张浚闻言大惊,当即拱手道:“陛下,这可是收回山南的天赐良机啊,陛下三思呐!”
“朕意已决,断不更改,卿勿复劝!”
杜让能和刘崇望不赞成讨伐山南,对李晔这个决定能接受,崔胤和郑从傥是中间派,无论这场战争打不打,他俩都能接受,没有明显的倾向。
李晔决心已定,杜让能等人也都不说话,张浚无奈之下只得罢休,面上却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连连叹气,好像错过了什么天大的好事。
李晔无心再议,于是道:“朕乏了,诸位爱卿可以走了。”
“臣等告退。”
待五人离去,李晔又对高克礼道:“诏李忠国、刘过、武成策来见朕。”
“遵旨。”
高克礼不敢多问,立即转身出去将旨意一层层传下。
此时的局面对唐廷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历史上以昭宗和韦昭度的朝廷担心支持杨守亮会引得凤翔、镇国、静难等五军震怒,从而调转过来跟朝廷作对,故而始终没有踏出长安一步,更未给予杨守亮任何支持,连劝和的举动都没有。
直到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李茂贞等人的军队兵临兴元城下,杨守亮仍然率军抗击,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杨守亮战败出逃阆州,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昭宗朝廷什么都没有做,眼睁睁看着杨守亮战败,眼睁睁看着李茂贞接收山南西道全境,洋、通、开、璧、巴、涪、渝、合、兴、利、阆、果等十七州全部被凤翔镇兼并,朝廷从此拿李茂贞没招。
随着陕西汉中、四川巴中、达州、广元、阆中、重庆等地的丧失,长安朝廷彻底失去对西川的威胁能力,不但丧失了战略纵深,财赋收入也大大减少,王建更是虎入山林。
没过两年,王建兼并东西两川,把水陆两条蜀道一锁,跟长安完全切断联系。
李茂贞的坐大与王建割据蜀中这两桩祸事的发生,导火索就是山南和凤翔的这场战争。
在这个时空,因为李晔的介入,杨复恭集团提前崩溃,杨守亮和李茂贞爆发战争的时间较历史上提前了近三年,一旦杨守亮战败,李茂贞很快就能接收整个山南西道。
李茂贞和王建这两个混世魔王也就此开始称王称霸,随着山南、西川、关中北部的失控,宛如东周王室的唐王朝再无任何挽救的办法。
没有人口和赋税收入,君臣离心,也再没有忠于朝廷的方镇,有的只是一群虎狼,至此,唐王朝走向灭亡可计日以待,只待李茂贞和昭宗的战争爆发,唐廷就会彻底崩溃。
杜让能和刘崇望能认识到山南的重要性,但崔胤等人都意识不到。
李晔当然不会重蹈昭宗的覆辙,对于当今的朝廷来说,相较于关中以北,山南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无论是北上灭李茂贞还是将来南下攻伐西川,山南都是必取之地。
在李晔心中,山南重要性暂时是大于凤翔、镇国、华州等地的,从眼前的局势来看,山南也是朝廷最容易收回的土地,山南军民的离心力还不强,杨守亮也处于可控状态。
回到现实,回到手头上的事。
李晔知道,即使自己驳回李茂贞等人的要求,但李茂贞还是会擅自出兵。所以李晔要提前做好军事准备,征集钱粮,动员军队,为即将爆发的山南战争预热。
这场仗,一定不能输。
然而李晔现在还没有整合关中的兵力,他能够调动的兵力也就是京畿附近的几个方镇以及南衙军和李忠国的天威军,至于神策军,李晔根本没指望。
杀杨复恭的那个晚上,三万多神策军打一万五天威军,却被杀得丢盔卸甲,剩下的两万多神策军,连增援杨守虎的胆子都没有,刘崇望贬斥神策军中层将领,全军不敢放一个屁。
李晔已经在让刘崇望编练神策军,但想让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前想后,出于以上种种缘由,李晔觉得在这个时候都还是应该强势一些,至少不能让山南的大唐子民寒心,不能让杨守亮这类人对朝廷绝望。
这天下,李茂贞争得,朱全忠争得,秦宗权争得,李克用争得,李思谏争得……
朕就争不得?
一个多时辰过去,高克礼折返回来,躬身道:“陛下,三位将军都到了。”
李晔点头,凝声道:“宣。”
高克礼立即将旨意传达出去,没过一会儿,李晔就听到殿外太监高声唱道:“有旨,宣镇海军节度使李忠国、天威军左使武成策、右武卫大将军刘过觐见!”
早已在殿外丹陛下等候的三人齐齐一个激灵,连忙跟着内侍迈上一级级台阶。
此时正值农历七月半,长安的天气酷暑难耐,李忠国的官袍已经湿透,武成策和刘过也被晒得满头大汗,但三人都顾不得其他,恭恭敬敬跟着内侍走。
直到步入延英殿正殿之内,三人仍旧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天子居然亲自召见我们,而且还是在延英殿这种场合,简直跟他妈做梦一样!
在唐末这个混乱的时代,地方武将地位很高,除去大帅的幕府人员,朝廷派遣的文官基本被压得抬不起头,随便一个无名小卒都敢呵斥他们。
要是钱粮给的不够,心情不好了,随时能把顶头的文官抓起来一顿毒打,这种情况下,文人们自然是战战兢兢,唯恐得罪了方镇大帅的牙兵,饶是一州刺史,也是牙将们的属下。
至于什么观察使、防御使、找讨使、制置使,算个甚么东西,牙兵发起火来,连节帅都敢杀,更不怕这些人了,强如韩愈,前往镇州宣慰王庭凑时,一进城照样被牙兵用刀架脖子。
但在京城又是一个例外的地方,泾原军乱后,朝廷对武将很是忌惮,皇帝也猜忌武将,像郭子仪、李光弼那样能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大将军,已然很少了。
除了高崇文、李塑等寥寥人等,没几个人进过皇宫,更别说进入延英殿了,文臣可以陛见陛辞,可以享受面见天子接受诏对的恩宠,但武将基本上不可能。
何况是在延英殿?
中晚唐时期,大明宫主要宫殿的功能随着政治形势发展发生了变化。
外朝三殿逐步由实质性的朝堂变为礼义性质的形式大殿,一般只举行朝会,但真正的国务决策议事都在接近皇帝寝宫的延英殿进行。
延英殿靠近正寝紫宸殿,两者相近,联络方便,自肃宗以后,延英殿几乎成为朝廷的中心,一般是天子接见宰相及三品以上大员议事的重地。
以武将之身,在延英殿接受天子召见,三人都没有想到,完全没想到!
李忠国虽然见过李晔,也做到了镇海军节度使的位子,但却从未被李晔正式召见过,是以此次新帝如此正式且破格的召见他,他才会万分激动。
武成策和刘过的心情跟李忠国也差不多,刘过只是在之前的长安殿宴会上远远见过一次天颜,至于武成策,则是从来没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子。
三人心中的激动感动,已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武成策手脚发抖,咬着牙不让自己失态,怎么说自己也是武元衡的后人,虽然只是旁系,那也决不能给祖宗丢脸!
入内,李忠国嘭的一声跪倒在地,行三叩九拜大礼道:“臣六军统领、镇海节度使李忠国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刘过和武成策发呆,高克礼呵斥道:“天子驾前,尔等何故不拜!”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慌忙一扑通跪在地上,学着李忠国向李晔行三叩九拜大礼,山呼万岁,李晔抬手道:“平身。”
李忠国挺身而起,不敢直视李晔的眼睛,武成策和刘过二人闻声,见李忠国已经起身,这才战战兢兢的站起,但是却不敢抬头,都低着头看脚。
刘过虽然几个月前在长安殿亲眼见过李晔,但那只是远远的看,现在相隔却不到一丈,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延英殿,帝王威严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武成策呼吸急促,只觉得自己随时有可能晕厥过去。
“来人,赐座。”
李晔接下来的这句话几乎让三人兴奋得晕厥过去,连忙躬身拜谢道:“谢陛下恩典!”
三个小太监拿来三张垫子,放在三人身后,三人谢恩之后小心翼翼的跪坐下去。
李忠国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李晔为何单独召见他。
在他看来,就算是皇帝要问军事,也应该是问诸位宰相和兵部的大人们,庙堂决断运筹总归是宰相们的事情,咱们这些武人只需要听从朝廷命令杀人就是。
武成策和刘过更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召见自己一个小小的南衙将领,而且是在延英殿!
李晔并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延英殿召见他们,只是刚好在这罢了。
“尔等为朕爪牙,竭力宣诚,诛灭不臣,朕常思尔等勇武忠贞,今日诏尔等前来,乃是有一件大事需要你们去做,在此之前,你们先看看这六道进奏章。”
李晔给高克礼递了个眼色,高克礼立刻恭敬的从案上拿走奏章,再快步走到李忠国等人身前,将六道奏章递了上去。
三人一人拿了两道,随即看了起来。
李忠国早年不识字,但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朝廷收复长安后便请了个秀才教他认字背诗,如今一般的常用字他也算认识。
刘过本为一竖子,但叔父是宰相刘崇望,他再是不想认字读书,也还是念了些经文,武成策作为武元衡后人,耕读传家,家教森严,不但识字,写些常用公文也不在话下。
起初三人还神态自若,可各自交换看完六道奏章后,眉毛已然拧到了一起。
读到李茂贞奏章中那句“非如此,凤翔将士愤怒不能平!”威胁李晔的话,李忠国更是勃然大怒,御前失态大骂道:“贼子李茂贞敢尔,料长安无人吗!”
武成策咬牙切齿,刘过拳头捏得吱吱作响,虽然都没有说话,但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李晔把三人的举动都看在眼中,待三人都交出奏章,便问道:“朕决定保住杨守亮,此意决不更改,朕打算派遣一支兵马前去山南接管各州县,尔等以为,谁能担此大任?”
看完奏章,三人又惊又怒,却还是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李忠国拱手道:“如此军国大事,理当陛下乾纲独断,忠国不敢妄言。”
早已忍不住的武成策和刘过当时就要起身请战,却被李忠国眼神制止。
李忠国虽为武将,但是却懂得为人臣的本分,知道自己一介武夫,没有教皇帝做事的道理,李晔看在眼里,猜测这家伙是跟何宁求教过的。
收起心神,李晔沉声道:“朕打算,让你们三人一起率军前往山南。”
不待三人回应,李晔继续说道:“山南进可攻退可守,财赋收入丰裕,乃兵家必争之地,对朝廷极为重要,朕苦思冥想,认为只有忠国率天威军才能把守此地。”
李忠国心头一惊,让我一个人去山南,这不是送死吗?
“但仅凭天威军非五镇敌手,因此朕会让武成策和刘过与你随行,刘过悍勇过人,成策晓畅军事,可为你所用。”
(https://www.qshuge.com/2916/2916607/67848245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