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最重要的因素
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最重要的因素
这样的成绩,王亚迪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过的。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会认为是一种奢望。
一开始,王亚迪无非就是想创造一份事业。
这份事业现在的规模和成就,已经远远超出了王亚迪的想象。
陈江海却是知道,比亚蒂只要继续这样脚踏实地地发展下去,以后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一个专心于科研的公司,他的技术会不断的强大。
这样一来,它自身的实力,也会不断的强大起来。
随着实力的强大,它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听完王亚迪的汇报后,陈江海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干得不错,辛苦了。”
王亚迪赶紧道:“陈总,说到底还得感谢你。
如果没有东方集团的订单,我比亚蒂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
此时比亚蒂最大的两个客户,就是东方科技和大霸了。
这两个合作伙伴,给比亚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陈江海则笑着摆手道:“有大霸的那些订单,比亚蒂也是能发展起来的。
即便没了东方,也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王亚迪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缠,只见他正色说道:“陈总,其实我这次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个问题。”
陈江海笑了笑道:“订单的问题?”
“没错,就是订单。”
王亚迪点头道。
随着先行者卖的越来越好,它所需要的电池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同时,东方通讯还在研究V2,已经跟比亚蒂预订了一大批的电池。
再加上大霸那边的订单,还有国际上的不少订单,比亚蒂现在的生产线,产能方面实际上已经明显不足了。
这种情况下,王亚迪必须扩大生产,从而保证产量。
现在王亚迪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建厂的地方。
一开始,王亚迪准备是把厂建在岭南省的。
让王亚迪没有想到的是,岭南省那边对于比亚蒂,并没有太多的认可。
在他们看来,一个专门搞电池的小公司,带不来多少经济效益。
王亚迪也没有想到,他自己出去跑这样的大业务,竟然失败了。
这对王亚迪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陈江海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暗暗摇头。
只能说有些人的眼光实在是太短浅,看不到比亚蒂的强大潜力。
这种情况下,王亚迪也没办法,只能过来求助陈江海了。
在王亚迪眼中,岭南省是一个最好的投资地方。
现在那边不愿意接受比亚蒂,比亚蒂就必须换地方了。
想要建厂,那就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说到未来的话,那就离不开眼光。
在王亚迪认识的人中,陈江海无疑就是眼光最好的人了。
关于比亚蒂工厂的选址,请教一下陈江海,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王亚迪直接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希望陈江海能够给他一个建议。
“其实一个工厂选址最重要的因素,你知道是什么吗?”
陈江海想了想问道。
王亚迪如实回答道:“我之前就是看中的,是岭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
陈江海则不以为然道:“其实过几年的话,每个地方的交通条件,都相差不了多少的。”
随着国家下一步大力的发展基建,内陆诸多省份的交通状况,其实相差的不会太远。
前世那么多的大企业,建厂或者建仓的重要因素,反而是成本问题。
工厂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土地,成本才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因素。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皱眉道:“陈总,你是说岭南不是最好的建厂地?
“对,我认为不是最好的选择。”
陈江海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才又继续说道:“眼下最需要的,其实是控制地皮的成本。
听到这里,王亚迪也就明白过来了。
“陈总,那你觉得西江怎么样?”
王亚迪说。
陈江海微微一笑,语气十分笃定的说道:“西江的话,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王亚迪十分的高兴。
从陈江海之前做的那些事来看,他对于西江的感情,还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陈江海都发话了,成本才是他最需要考虑的,那西江自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况且,这样做的话,还能获得陈江海的好感。
这样的事,王亚迪自然愿意去做。
当然,王亚迪这样做,也是看中了西江的发展潜力。
不说其他,光是有秋海在,王亚迪觉得以后的西江,肯定会发展的很好。
就算是在某些方面超过岭南这些地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陈江海对于西江,那可是有感情的。
有陈江海这样的人来,西江未来的发展机会实在是太好了。
比亚蒂有实力,还跟秋海有关系,西江这边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西江信任秋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企业下岗职工,太多太多了。
九七年开始,国内大部分的国企开始进行深入的改革,一下就多了很多下岗职工。
这些下岗职工的安排,变成了当地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
比亚蒂如果能够在当地建厂的话,起码能够解决几千人的再就业问题。
当地政府知道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无比欢迎比亚蒂的进驻,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以及大力支持。
此时的国内企业,可以说是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
从一九九六年一直到千禧年之间,全国有上百万家国有企业走到了末路。
这么多国企的倒闭破产,导致将近有四千万职工下岗。
与此同时,各地的乡镇集体企业,也有两千万工人失业。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国企,过的都是相当的凄惨。
尤其是煤炭,钢铁等资源,价格都在一路暴跌,很多企业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企业倒闭,其中还有不少曾经牛气哄哄不可一世的外企。
归根究底,要从一九九二年说起。
由于华夏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国内基建规模巨大。
各种基础资源,都在疯狂的涨价。
外国企业看到有利可图,疯狂投资华夏的钢铁和煤炭行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见有人投资,也开始各种大型项目建设。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项目中,很小一部分成功了。
但更多的,却是失败了。
只能说产量太多了,供大于求,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的反噬。
(https://www.qshuge.com/2912/2912343/10720069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