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
在和时望月分开住的这一年。
宁有光确实感觉有点筋疲力尽,却也成绩斐然。
她除了出版《爱你就是爱自己》以外,还有有9篇论文被接收。
这让她的教授职称在近期还有望往上提一提。
关于她得到的这些成绩,除了和她关系亲近的人,学生是最为她惊叹以及开心的。
当然,在她的学生为她取得的成绩感到开心的时候,他们还很好奇——
“宁老师,您平时的工作这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可以做这么多的事?”
趁着上课空隙,有学生问。
宁有光说,“这归功于我培养自己变得有条不紊的深度工作的习惯。”
“深度工作的习惯?”有学生好奇了,“老师可以跟我们分享分享吗?”
“对啊,宁老师你教教我们呗,我们也不想像你那么牛逼,至少让我们不要再对自己的功课和学习感到焦头烂额了。”
“老师老师,求分享。”
看着台下一张张迫不及待想知道的面容。
宁有光说,“可以啊,这没什么不能分享。”
她放下手里的遥控器。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曾说过一句我很认可的话,他说’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如会计般工作。’同时,他还调查了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很多有名的思想家,比如卡罗和达尔文这类伟大的思想家都有规律的作息和习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立独行,恰恰是因为他们工作的成功依赖于不断进入深度状态的能力。所以,我从此类信息中摸索出一套规律,那就是在日常中,我们要习惯使自己变得专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让自己能够更轻松的进入深度状态并保持更长的时间。”她说,“有兴趣你们可以去查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他们日常生活的规律作息和习惯。”
有同学笑道,“还是老师你先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作息和习惯吧,这对我来说更有激励和借鉴意义。”
宁有光莞尔一笑,大方的把自己的一天的作息和习惯写在了黑板上。
“我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写作,写到六点半会出去运动半小时,运动完就会吃早餐,吃完早餐差不多7:30或者8:00的样子,就要开启一天的工作了,工作到中午,我吃完午餐会休息半小时左右,不会睡久,睡太久容易昏沉,醒来后我会给自己泡壶茶,喝茶的时候,我的大脑会变得沉静而放松,喝完茶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
“感觉好难做到的样子。”
同学们对宁有光一天的日程安排有点望而却步了。
“老师,学校的工作你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写作和写论文也这样吗?可是这些不是都是需要灵感才行的吗?”
“在大家的认知中,有一种很普遍的认识,认为创造性的工作靠的是灵感——指的是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创意和想法让你灵光一闪,进而才思泉涌……但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不行动,只想等着有灵感再行动,并不是一件让写作得到快速进展的事情,以我的经验而言,每天给自己固定的时间让自己专注在写作上,才能得到更多的灵感。”宁有光笑着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事情在开始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好难,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做着做着就顺了。”
“有。”台下不少同学们回答。
宁有光点点头,“就是这样,专注在写作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获得灵感很好的方式,所以,灵感并不需要等待什么机缘让自己灵光乍现,如果我们习惯性等待灵感降临之后开始写作或者工作,成就可能会大幅度降低。”
接着,她补充,“我也不是否定灵感可能会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突然福至心灵落入你的脑海里,只是这种事它是个随机性概率事件,如果我们有很强的计划要完成,这种方式就不太合适了。”
“有了好习惯和规划之后呢?”有学生问,“该怎么做?”
“我的习惯会有特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确保我的行动具有结构性,比如,我一旦开始工作,就不会使用任何网络,我不会看手机,不会上网,更不会去干别的,并且,我习惯每半个小时都会看下自己产出的文字数量,以及时刻觉察自己是否在专注工作,以保持持续专注。”
“我们没有这种结构性怎么办呢?”又有学生问。
“那你就需要时刻觉察自己在深度工作和学习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需要不断的评估自己的工作深度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对意志力的不必要的浪费。”宁有光说。
“老师,我觉得我自己的专注力不太行。”一个同学说,“我发现我经常在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分心,是不是我这样的是没办法进入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的那类型人?”
“这可能是因为你从小没有过这方面的训练。”宁有光说,“我们每个人的专注力都是可以被训练的。”
“怎么训练啊?”
“我上一个回答就是可以辅助你们训练自己专注力的一种啊。”
“是老师你说的让我们时刻觉察自己在深度学习或工作中时刻觉察让自己的意识清楚的知道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吗?”
“对。”
同学们许多在台下奋笔疾书,认真做着记录。
见学生们对如何进入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感兴趣。
“在你们找到良好的有助于自己进入深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后,你们还要清楚自己制定的这个习惯需要确保你们的大脑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确保大脑在高深度水平下运转。”
宁有光又说,“比如,我知道有些人会在写作和学习之前给自己泡一壶茶,有些作家会去自己喜欢的咖啡厅工作,有的自由职业者在工作前,喜欢换上舒适的睡衣,这些都是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让自己保持能量的方法,或者包含诸如散步之类的轻度活动,帮助大脑保持清醒。类似的支持还包含一些环境因素,比如我除了在工作之前除了给自己泡一壶茶,没有灵感的时候会去浴室冲个凉,我还喜欢写作之前把书房打扫干净,再把书桌清空,这些都会使我的精力耗费降到最低。”
宁有光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系统化”。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一人要使得自己的成功最大化,就需要为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的努力提供支持,与此同时,还要讲究技巧和系统化,这样大家才不会浪费心理能量去提醒自己时刻需要做什么。以上这些都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能够帮助我进入深度工作习惯的技巧。”
接着,她抬起手,轻轻的敲了敲黑板,“记得,不管什么习惯,都是需要你们自己去实践,去行动,好的习惯和方法会用才是自己的,否则不管你们听到的方法有多好,制定的计划有多好,不行动就都是别人的。”
“我向你们保证,一旦你们培养出正确的关于工作和学习的好习惯,对你们这一生的影响将极为深远,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都是一件大事,值得你们每个人认真对待,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使自己的大脑进入专注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开始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你们很容易陷入浮浅工作和努力中去,段时间你们和那些习惯进入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的人看不出区别,时间久了,你们之间的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差距,一定会越来越明显。”
看到台下的学生们越听越严肃的表情,以及有些同学脸上明显浮现出的恐惧。
宁有光又说,“我以前也经常关注于滞后性指标,比如每年发表的论文数,然而,这些目标对我的日常行为缺乏影响,因为我不知道短期内做什么可以立刻对长期的指标产生即时的可观改变,当我给自己制定深度工作、学习计划之后,突然间这些指标都与我的日常有了关联,多一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时间立刻就能显示在我手机上的日常打卡app上。”
“日常打卡app?”有同学注意到了这个。
“是的,我会把自己每天深度工作的事项以及时间,效率都纪录在日常打卡app上,这样可以使我从本能层面积累的深度工作时长与实在的结果相关联,用手机纪录打卡的另一个好处呢,则是有助于我校准个人对于完成每项成果所需深度工作时间的期望,这样就激励我每周挤出更多的时间深度工作。”
“老师,可我觉得你这种激励自己的方式对我来说太累了啊。”有些习惯懒散的同学光听宁有光说的这些就感觉到很累了,更别说让他们去行动了。
宁有光当然理解学生们这些想法。1314
------题外话------
本章节有参考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之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对于需要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小天使,我觉得还蛮有效的,分享给大家。
有需要的小天使不乏去书店找来看看~
(https://www.qshuge.com/2906/2906282/10177423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