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苏葵没有回答 只是轻轻开口∶"这棵枣树在这里存在多久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小闫干事觉得她有些奇怪,还是翻了翻资料说道,"这座房屋登记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好像当时这棵树就在了。"
难道这棵树有什么问题吗他左看右看,这树也很普通。
他好奇问苏葵,她也只是笑笑∶"没什么, 只是对这座房子有些好奇。"
"这座四合院存在的历史很久了,当年这里住着一户姓苏的人家,建国后,这里改名为苏家胡同…
这样精美的传统建筑,这样大的房子,好奇是应该的。小闫干事很理解,一边领着她看,一边跟她介绍。
只是不管他们看到什么,她都好像很淡然,一点都没有她说的"好奇"的样子。
直到听到他的话才问道∶"是建国后改的名,不是一直就叫这个名字吗"
"当然不是。这里以前是叫作圆口胡同,因为是因为那户姓苏的人家一直住在这里,所以就改了这个名字。"他说完还是有些疑惑,"苏葵同志,你对这里很熟悉吗"
听到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仍旧停留在外面那棵枣树上。
是, 这里她的确很熟悉,因为这里曾经是她外公的家。
这座四合院正是外公祖上留下的祖产。苏葵的父母同姓苏,外公祖上是当时有名的书香世家,直都住在这里,这里也因此一直叫作苏家胡同。
老人家是文人,十分看重传统文化,常常是跟外婆在农村住一段时间,在这里住一段时间,院子里那棵枣树就是他们后来移栽的,说将来要把这座院子留给她,只是她再也没有等到这一天。
此时听小闫干事问道∶"苏葵同志,你姓也苏,是不是跟房主人有什么关系"
苏葵只是轻轻摇头,笑容淡淡∶"没有任何关系。"
这里不是一开始就叫作苏家胡同,这座房子的主人不是那个叫苏钦安的老人,这棵枣树早就存在,不再是后来移栽,这里没有她任何父母亲人的存在……
这座房子仍旧在这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化,却什么都不再一样。
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苏葵,这已经不是她原来的世界了。
直到小闫干事问她∶"苏葵同志,你真的就要买这座院子吗
"是的,就它了。"看他纠结的样子,苏葵还开玩笑道,"难道这里不好吗"
说实在,这座四合院的地理位置确实十分优越,往东几个胡同穿过一条大街就是国际饭店,往北几个小街的距离就是公安部,往南离京城火车站的距离也不算远。更别说妇联、交通部、学校、医院、银行等众多机构都在这附近。
并且,离这里最近的政府部门就是外交部。
除了满足自己心里那点慰藉以外,苏葵还真不是随便选的地方。
小闫干事当然知道这里好,事实上,这里就是彭年跟苏葵推荐的几个好地方之一。
他纠结的是苏葵的态度。买房子这样大的事情,谁家不是斟酌又斟酌,她年纪这么小自己来买房已经是让人惊讶了,更别说还是这样随意的态度。
要小闫干事形容,那就是觉得她买房就像买菜一样,要不是房主人现在不在,她指不定今天就能买走了。
好在他还是很有理智的,刨除她的年龄太小跟买房花费的时间太短以外,这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苏葵同志,如果你确定要买,我们这边会尽快通知房主人回来办理过户手续,应该要不了多少时间。"
苏葵告诉他,自己确定要买,又问起价格。
"目前这套四合院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具体的还要等房主人回来协商。"他又多提醒了一句,"苏葵同志,买卖四合院是不能够贷款的,必须一次性付清,你…"
说完他就觉得自己是白说,怎么又因为苏葵同志的身份忘了,她还是知名作家呢
其实他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有这么多钱的。
只不过苏葵写的两部小说实在是太过出名,尤其是《清河乡之变》这本,因为有了之前名气的打底,给她的干字是按照最高标准15元给的,更别说后面印数十万册在全国发行,给她带来的稿费收入不菲。
苏葵两部小说在报纸连载加上出版的价格总计一万多元,但并非没有支出。
自己的生活费,给家里修房子的钱,捐给贺县高中的助学基金,零零总总算下来也是一大笔支出。后来虽然编写了教辅资料,但费用也全部捐给了京大,按理说她早就没有这么多钱了。
但不要忘了,针对英殖民政府的大陆禁书令,苏葵曾经跟新马作家提过建议,让他们跟大陆的书籍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将大陆的书在港城重新翻印,借港城出版社的名义发行。
不只是他们,联华书店引进大陆的书籍同样给了版权费,就这两笔版权收入,苏葵就得到了不下于她两本书一起出版的钱!
并且,她前段时间刚刚完成了《小草青青》的翻译工作,虽然还在审核,但按照目前的稿酬标准,翻译稿在每干字3-10元左右。
虽然这是她的第一篇翻译稿,拿不了最高档,但由于翻译质量高并且是出版国外,这篇翻译稿大概能得到干字8元的价格。更别说那边引进这部小说同样要付给她版权费。
总的算下来,就是她目前所拥有的钱买下这样一个四合院都绰绰有余了。
苏葵知道他的好意,只是笑道∶ "我明白的,钱我已经准备好了,等房主人过来协商好就可以过户了。"
所有事情都已经解决了,小闫干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告诉她一有消息立刻通知她。
苏葵再次谢过他的好意。
就是临走时,小闫干事还是有些好奇∶"苏葵同志,你为什么不买京大那边的房子"
她既然是学生,买学校周围的房子不是更方便
苏葵但笑不语。
当然是因为——她并不打算在学校里待多长时间了。
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回去之后苏葵就向系里和学校里递交了一份申请,正式申请到外语系其他专业进行学习,并且提出她能否申请学习证明。
苏葵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哪—件不是大事,申请—提交,郑云和郑云虹两兄妹就亲自把她叫了过去。
郑云和一看见她就问道∶"苏葵同学,你是说你想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习证明"
他们早知道苏葵在自学语言,也听她说过想要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些语言。光是这件事当然不足以让他们叫她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她提出的申请学习证明这件事。
"是的,校长。除了英语,我还想学习其他语言,如果我也能通过其余专业的考试,能不能也给我同等的证明"
这时候,大学还没有开设双学位,甚至是80年代才开始实行学位制。大家一般只学习一个专业,就是要学习别的专业,也大多是旁听学习。
而苏葵显然不是为了旁听,她是英语系的学生,将来的毕业证书上也是英语专业的证明。
她既然是想要通过学习将自己的能力合理地展现出来,那就需要学校为她提供一个官方的证明,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学校申请。只是现在确实没有这个条例,所以她才写申请询问。
苏葵的意思两人都听明白了。
郑云虹点点头∶"也就是说,你想要学习其他的语言,并且希望你的语言水平是得到权威承认的。
这里又没有考级,官方证明就是学校。
郑云和考虑了很久,问道∶"苏葵同学,你是打算学习哪些语言,并且想要学习到哪种程度"
这个苏葵其实已经在申请书上写了,但她还是重复了一遍。她目前想要学习的语言大概包括法语,俄语,日语,德语以及西班牙语。至于学习的程度,她要达到能够熟练听说读写,能达到翻译的级别。
即便是已经看过了,郑云和还是有些心情复杂。学习语言是一件非常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东西,熟练听说读写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她还想要达到翻译级别,就是一般大学毕业生也很难说有这个水平。
但世界上有难题,却也有天才。
对于一般人是难题,对于天才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尤其是得知她通过自学就已经远远超出现在学生的水平时,仿佛以后水平再提升到怎样的高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郑云虹是清楚苏葵的能力的,就说道∶"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确实应该鼓励他们多学习知识。如果苏葵同学真的能达到和专业学生同等的水平,这个证明确实应该给。"
郑云和也明白依照这个学生的天赋,她说不定真的可以做到,但毕竟事情重大,他说道∶"苏葵同学,你的诉求我们收到了,这件事我们会和学校老师进行商讨。"
苏葵要到外语系进行专业学习的话,还是要和那些外语系的主任教授商讨。
他又告诉苏葵,他们或许可以批准她的学业申请,但同样需要她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考试。
苏葵又提出了一个意见∶"校长,这样的话,期末考试同时进行,时间会有冲突,到时候我能不能申请缓考,在下学期或者本学期错开时间进行考试"
这个问题郑云和也说到时候他们一并商讨。
这个问题学校里非常重视,何况提出的人还是学校的名人。终于,三天后,经过学校领导和外语系各个主任教授的商讨,同意苏葵在其余专业进行学习,只能达到同专业水准,学校可以为她出具证明。
这条条例同样适用于学校的其他学生。
甚至郑云和告诉她,有赖于她在英语系免修的壮举,几位主任甚至提出,鉴于苏葵同学自学的水平高,如果她到时候能够通过他们的专业考试,一样可以允许她免修。
于是,这周星期一的早上,西语系法语专业的学生就迎来了这样一位特殊的同学。
苏葵现在在京大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以前她是因为作家的名头在校园里出名,大家还不一定全部认识她。但自从京大的希望基金建立后,再也没有一个同学不认识她。
没有人会不认识那个编写了《决胜高考》又把所有钱都捐给他们作为奖学金的同学。
那捐出去的不是钱,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一份切切实实的希望。
此时,苏葵这个名字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了奉献的代名词,成了模范的最佳诠释。就是她现在坐在那里没有说话,也不影响大家心里对她的感激。
甚至由于这份感激太深重,而她坐在那里又很认真地不知道在写些什么,竟导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打扰她,教室里诡异地安静。
这种安静一直持续到秦教授来上课。
秦教授一看教室里的情况就笑了,不仅是大家都不说话朝着一个地方看。就连苏葵坐的第一排,竟然都没有一个人。只有苏葵一个人在那里,十分显眼。
秦教授就笑道∶"大家怎么都坐到后面去了,没人想眼苏葵同学坐在一起吗难道是对苏葵同学来我们这里有什么意见"
大家都对视几眼,纷纷摇头。他们当然对苏葵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苏葵同学目前取得的成就实在是太大了。大家能考进京大,谁不是天之骄子,但遇上这样一种天才,大家也只能仰望了。
他们虽然是同学,但真的没办法把她当做普通同学。
见秦教授含笑看着他们,有胆子大的学生就说∶"我觉得坐苏葵同学旁边有压力。"
"是这样,我觉得她特别像老师……"
可不是吗,对于已经在某个行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可不是要叫老师吗
就是作协的那些成员,他们见了都是要喊老师的。只不过因为苏葵的年纪太小,这声老师喊不出口而已。
秦教授一听就笑了,对苏葵说∶"苏葵同学,听到没有同学们都把你当老师了。"
苏葵知道这几位老师的性子,只是笑道∶"秦教授,同学们开玩笑而已,我可不是什么老师,反而是来跟您这个老师学习的。"
"谁说只是开玩笑"秦教授当然知道苏葵申请的事情,直接对苏葵笑道∶"苏葵同学,我是知道你的水平的,这门课你想不想免修"
…您的意思是"
"苏葵同学,我的意思你还不明白吗"秦教授笑道,"今天这堂课就由你来上。如果你上的好,我这门课你就可以免修了。"
秦教授的话一落下,本来就安静的教室更是鸦雀无声。
教授刚刚说什么让苏葵来上课
看见大家惊讶的表情,秦教授笑眯眯道∶"大家可不要惊讶,苏葵同志的水平可不在我之下,给你们讲讲课还是绰绰有余的。"
大家仍旧不敢相信,不是为让苏葵来上课的事情惊讶,毕竟学校里也会请行业大佬来给他们上课开讲座,埃德蒙或者外交部的李先河都来过,他们惊讶的是这个人!
就是知道她英语好能免修,但法语呢还说水平不在秦教授之下,这怎么可能
秦教授也不解释,只是笑着看苏葵∶"苏葵同学,还不上来,也让同学们看看你这位老师的水平。"
苏葵也没想到会有这一遭,在秦教授带着笑意的目光下站起来,略微思考了一下∶"教授,一定要这样我才可以免修吗"
秦教授故作沉吟∶ "至少我的课是这样。"
于是苏葵笑了笑,真的走上了讲台,所有同学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教授,那我给同学们讲些什么呢"
这堂课是精读课,目前教材还在准备编写之中,苏葵也没有准备任何讲义。
"现在你是老师。"秦教授只是笑,"上任何内容都由你决定。"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把这堂课交给了苏葵。甚至自己还直接坐在了刚才苏葵坐的位置上。
现在就他们两个人最显眼。
面对底下所有人不同的目光,苏葵没有任何担忧不自在,在秦教授的话落下后,就微微一笑道∶"好吧,既然是精读课,那我们这堂课就来分析文学作品好了。"
看她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秦教授满意点头,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才。
苏葵在黑板上快速写下了一段文字。
还没有写完,就有人认出来了∶"《小草青青》,这是《小草青青》里的段落!"
不得不说,苏葵的作品还是有影响力的,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之前京大就有不少人读过她的小说,在得知她加入作协后,更是有好多人慕名去看了她的小说,可以说熟悉的人还真不少。
"对,就是《小草青青》。"苏葵放下粉笔,"有没有同学能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法语"
大家还是有些疑惑,他们之前上精读课大多数是外国的文学作品,边学习文章,边练习翻译,还能一边分析文学作品。
翻译课上也学习将中文翻译成法语,但一般是翻译基本语句,就是长篇也多是报纸上的报道,带有浓厚的色彩。
因为精读课上的讲义基本都是法语原文,就有人问道∶ "我们不是精读课吗,这篇小说并不是法语小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他们不是对苏葵的小说有什么意见,事实上大家都很喜欢,也很清楚这部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只是不知道她的用意。
"这篇小说的确不是法语小说,却不是没有法语版本。"
面对大家的疑惑,苏葵的话轻飘飘的,却好像在人群中扔下了一个炸弹,"目前,《小草青青》已经被翻译成法语作品,即将在法国出版,当然国内也会同时出版这部小说的法语版本。"
《小草青青》有了法语版本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是……是谁翻译的"
话是这样问,但大家心里莫名有了答案。
果然,见她点了点头∶ "是我翻译的。"
"之前埃德蒙教授来京城,曾提出想要将这部小说引进法国,于是我趁着免修的空暇,在前段时间将它翻译完成。"
埃德蒙教授他们知道,是巴黎大学的教授,还是法国文化协会的会长,他们也学过他的作品。之前还来给京大他们开过讲座,又以协会名义给京大捐了一批图书,让大家多了不少可以学习的资源。
大家都咽了咽口水,刚才秦教授告诉他们苏葵的水平不在他之下他们还不相信,谁知道现在就听到她说自己翻译了自己的小说,并且还要出版了!
就是再怎么样,他们也知道翻译作品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还是出版国外!
这还不止,坐在第一排的秦教授还告诉他们,之前埃德蒙教授来给他们开讲座和捐赠图书的事情,竟然还是苏葵提议的!
这会儿是没人会怀疑她的水平了,但也导致苏葵说话他们也不敢出声了。
让他们来翻译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的作者是同一个人,现在还就在这里!
即便苏葵选择的段落不长也简单,他们也不敢在她面前表现了。
说来也奇怪,要是是秦教授让他们翻译,他们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但要是面对的是苏葵,那就有种怕丢脸的心态在了。
面对苏葵的鼓励,只有两三个同学优豫了很久举了手,他们门才进学校没多久,很多人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法语。即便是有天赋的同学,说起来也不是很流利。
苏葵没有任何高傲的姿态,无论他们什么水平,说得怎么样,都很耐心地听着。面对他们忘记了的词,说不出来的句子,还会温和提醒,说完还给了他们大大的鼓励。
眼见她言语温和,有人蠢蠢欲动,但想了想还是没敢开口。苏葵也不强求,只是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本段落的法语。
很明显,这就是她翻译的版本了。
"同学们,既然我们这堂课是精读课,那我们就来仔细读一读这个段落——"
她话音一转∶"同样,这堂课我也想请大家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思想能否在法国被接受,或者一被哪些群体所接受"
秦教授含笑点头,或许这才是她这堂课的真正的上课方式。
不知什么时候,教室后面里来了几位陌生的面孔。
(https://www.qshuge.com/2892/2892317/543997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