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50章


苏葵一句话,瞬间震得班上同学都呆滞了。

        她刚才说什么,她想要免修课程如果他们没记错,这才是上课的第一天吧!怎么会有人才开始就想结束了!

        郑云虹也犯难起来,她刚才说的话有惊讶赞叹的成分在,  但也确实有对苏葵水平的肯定。

        只是他们京大还从来没有刚刚开学就说要免修课程的人,  大家都是来学更深的学问的,只会嫌时间不够,哪里会想要提前结束  可苏葵又确实有这个水平……

        她考虑了一会儿∶"这样吧,苏葵同学,免修的事情,我们系里的老师要商议一下。"

        依苏葵这样优秀的水平,让她按部就班地跟着系里同学的进度学习是有些浪费她的天赋。

        一下课,  所有同学都用一种好像看外星人的表情看着她。

        她要免修的事情比她当上教育模范的事情更加令他们震惊。

        甚至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情况,每个人都不敢靠近她,更没有人上去问一问这是不是真的。

        胡芳想起苏葵之前对她们和善的态度,酝酿了一下才小心开口∶"苏葵,你真的、真的想要免修课程"

        大家都支起了耳朵。

        苏葵点头∶"我确实有这个想法。"

        好了,确信了,她是来真的!

        原以为上午的翻译课已经足够冲击他们幼小的心灵,但这还不止,在他们上许荣升教授的精读课时,许教授给他们发下了一篇文章的讲义。

        他面容比较严肃,扫视着下面的同学∶"哪位同学能先来翻译一下这篇文章"

        这是一部国外文学作品的节选片段,和他们平时做的阅读不太一样。

        正在大家还在考虑的时候,苏葵主动举手。

        许教授示意她来讲。

        苏葵拿着讲义,  几乎是毫不停顿就开始翻译,翻译完,她甚至开始解说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应该是选自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以农村姑娘嘉莉的故事为代表,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底层人民的剥削……"

        等她说完,许教授没有说什么,反而是继续拿出几张讲义来∶"你再来看一看几篇文章。"

        全都是国外的文学作品,苏葵一看,有些是她以前学过的,有些没学过,但当初李先河给她找来看过。

        她同样是拿起讲义就开始,因为脑速非常快,一看到文章,全文的结构内容就已经被她分析透彻。所以看起来她仍然是不需要任何思考。

        许教授仿佛看不出表情,又一个个地抛出问题向她提问,由浅到深,他的语速不快,问题却非常多。

        而面对许教授提出的任何问题,问她哪一个句子,分析哪一个段落,讲述哪一篇文章,苏葵全部对答如流。

        两人仿佛是在用母语交谈。

        等到所有问题结束,许教授终于露出一个笑容∶"苏葵同学是吧,期末给我交一篇论文,这门课你以后可以免修了。"

        他已经知道了苏葵想要免修的事情,甚至直接做出了承诺。

        下午,有杜长宁教授的作文课。

        他一来就看到了苏葵,还没等他说什么,苏葵已经举起了手∶"杜教授,我需要做什么您才能让我免修这门课"

        杜长宁笑了∶"好,苏葵同学,那你就先来黑板上写一篇作文让老师看看。"

        苏葵直接走上去,不带任何犹豫,漂亮的英文字体迅速在她手下成形,杜长宁看得一阵感叹,问起她练字多久了。

        "从高三开始练的。"

        杜长宁更是惊叹,这样好的字竟然只练了这么短时间,这孩子背后一定是下了苦功夫。

        他又看苏葵写的文章,不像现在教的一样按照既定结构来,反而像是随性写作,但居然还充满着一种诗性的美感。

        他笑着问∶  "苏葵同学,你读过很多国外的文学作品吧"

        他还听说,这孩子在国内也发表过文章。

        杜长宁教授读过的作品非常多,能够看出苏葵的文章集百家之所长,却又拥有一种自己独特的风格。

        苏葵就说起了自己读过的一些作品,并且说了说她刚才写的这篇作文的想法。

        杜教授听得很满意,一直认真地听着,并没有像郑云虹和许教授一样对她提出很多问题,只是温和地告诉她,只要她能通过考试,这门课就可以免修。

        今天英文系的同学们是圆满的。

        首先,他们今天的课程很满,几乎见到了必修课程的老师,其次,他们见到了有生之年才能见到的场景,一位才刚刚开始上课甚至还没有上课的同学,向老师提出了免修,最关键的是,她好像真的有那么能力,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好像也要同意了。

        见过这样的事情,他们这一生圆满了…!

        总之这一天,这个叫苏葵的同学给他们造成的震撼不足以外人道。

        别人的震惊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苏葵,下课后,她淡定地在笔记本的某处打了一个勾。

        要问苏葵为什么这么积极当然是因为她从来没打算要按部就班地读完这几年。

        这时候的学制和后世不一样,京大文科学制五年,理科学制六年,不管是因为她本来就会这些,还是为了她将来的计划,或者为了后面会发生的事情,苏葵都绝不会在学校里真的待这么久。

        因此,计划第一步,免修英语,为学习其他打下基础。

        今天,苏葵造成的震动当然不仅在学生之间,这会儿几位英语系的老师聚集在办公室,同样正为了她的事情在讨论。

        英语系虽然刚刚独立出来不久,但师资力量是整个西语系中数一数二的,当然也不止今天上课的几位老师。除了几位教授,还有几位讲师,助教。

        其余几位老师有开选修课的,同样也有教精读的,但注重语言的教学,主要是语法和词汇。

        不管有没有见过苏葵,大家都心情都是一样的。

        其中以郑云虹的心情最为感叹,她刚刚才说了要系里讨论决定,现在这件事就真的需要讨论了。

        "我认为,苏葵同学如今的水平,完全可以免修课程,我已经赞同了这件事。"

        最先开口都是许荣升教授,他问的问题最多,已经用严苛的标准考察了她。

        杜长宁含笑赞同∶"是的,我也认为她不需要再和班上同学一起学习了。"

        是啊,这就是郑云虹没有想到的,虽然这件事告诉了两位教授,但谁知他们上了一堂课回来,就完全同意了这件事。

        不过想起之前苏葵的表现,这好像也是正常的事情,她笑道∶"看来这位苏葵同学在你们的课堂上表现的一定很好了"

        两位教授都点了头,说起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方面,她都已经学得非常好了。

        办公室的几位老师也都认真听着。

        同样是教精读课的教授笑道∶"这样说来,这位苏葵同学的水平说不定已经可以赶上我们了。"

        许荣升教授听了却点了点头∶"或许这位同学确实拥有这样的水平。"

        不是谁都能和他对谈那么长时间的,有时候人一开口,他心里就有数了。

        最终他说∶"基于苏葵同学的能力,我同意她免修此课程。"

        杜长宁道∶"我同意苏葵同学免修。"

        另一位教授道∶"只要这位苏葵同学能够通过考试,我同意免修。"

        剩下的人考虑了很久,同样提出要苏葵参与本课程的考试,只要能通过,就可以同意。

        郑云虹笑道∶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这件事我就上报给学校了。"

        郑云和收到这个意见的时候,同样是震惊不已,苏葵竟然想要免修课程

        他亲自把苏葵叫到办公室来,问她到底怎么回事,这不是才刚刚进来吗

        苏葵说∶"校长,其实我还打算学其他语言。"

        郑云和是知道苏葵还会法语的事情的,他问∶  "你是想读第二学位"

        "事实上,我还在学其他语言。所以我需要大量的时间。"苏葵甚至说∶"您不是还说,让我有空去中文系看看吗"

        "还学其他语言"他现在的心情和当初的李先河是一样的,学语言有多耗费精力他是知道的,这孩子竟然说学了两门还不够,还要继续学

        对了,她刚才还说什么,她还想去中文系看看

        "苏葵同学啊……"他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想要学习更多知识,也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学习多种语言不是一件……"

        "校长,我已经自学了几门语言,并且掌握它们的基本用法了。"

        郑云和的话一下子顿住,等到问清楚是哪几门语言的时候,他又经历了当初李先河经历过的大震惊。

        "你真的已经学完这些语言了"

        "只是一些基本用法而已。"苏葵说,"所以我想要在大学里继续学习。"

        他看着苏葵,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葵同学啊,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想要学习这么多东西吗"

        苏葵没有长篇大论,她只是说∶"校长,我想,并且我可以,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

        郑云和看着她许久。

        最终,学校里通过了这个决定,要她向学校提交一个免修申请,上面要有每个课程老师的签字。平时可以不来上课,但必须通过期未考试,完成每一门课程的考察,如果哪一门没有考好,免修的事情就作废。

        这份声明一出。

        全系震惊。

        成了真的成了

        那个叫苏葵的同学以后不用来上课了也就是说,他们才刚刚开始,她就已经结束了

        众人恍恍惚惚,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就走上前来问她了。

        苏葵告诉他们其实事情还没有成,有些老师已经同意了,但还要通过其余老师为她出的免修考试题,确认了她的水平,他们才能签字。

        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苏葵还是照常上课,只是在上完课后,有几位老师告诉她,他们将会在周六统一给她举行一次考试,如果她能够通过,就可以同意她免修。

        苏葵同意了。

        一时间大家都在关注这件事,虽然已经猜到她一定会过,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关注起来,毕竟这真的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唯-—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而苏葵也没有像他们想的一样,为了考试天天复习,反而拿着一些资料,每天都在写,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而她只要在寝室里,大家是一声都不敢发。仿佛一出声就会打扰到她。就连乔海燕也不敢吭声了,李玉华甚至有时候会放下书看她一眼,然后又把目光放在书上。

        苏葵选择了去图书馆。

        图书馆的人非常多,大家都非常热爱学习,几乎是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这里排队。

        他们通常上课都时间是七点十分,如果有课,上完课大家就会直奔这里,如果上午没有课,那大部分人都会待在这里直到午饭时间。

        非常好学,也非常勤劳,并且大家统一的特点是身上都挎着一个布包,因为里面装着他们的碗筷,不管是去吃饭还是上课,大家都是脚步匆匆。

        虽然几位老师告诉了苏葵考试的事情,但因为还没有正式通过,所以这几天苏葵还是要继续上课,一旦没有课的时候,她就会待在图书馆。

        而她现在正在整理的资料,就是当初答应教育部的同志说要整理的学习笔记,想要把它做成一个高考的教辅资料。

        之前她已经整理好了本国语文这一科目,目前就正在整理数学,数学的思维和语文不同,苏葵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设置不同的例题练习,并且总结了很多实用的错题整理方法。

        她打算再整理一些,找个时间把这些交给教育部的同志。

        迎新会的前一天,苏葵迎来了她的免修考试。

        考试地点就在他们上课的教室,试卷是几位老师分开出的。

        几位老师共同监考一位学生,旁人一看都觉得十分吓人,苏葵坐在那里却没有丝毫不适。

        拿到试卷,她一看,试卷的内容很多,但出得非常合理,从浅到深,几乎是囊括了大学这几年很多课程内容的考察。

        只要她能通过,确实可以证明她的水平。

        她没有丝毫犹豫地开始答题,这些题或许对于别人很难,对于她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在这里充当监考老师的几位教授讲师就眼睁睁看着她飞快地下笔答题,就像课堂上那样,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

        很快。

        "老师,我交卷。"独属于苏葵的提前交卷声再次出现在这里。

        几位老师一看,离规定时间竟然还有一半

        原本是应该让她休息一下再进行下一堂考试的,苏葵却说∶"老师,不用了,可以把试卷一起给我,我很快就能做完。"

        苏葵却说∶"老师,既然是水平测试,用时长短应该也是其中要考虑的一项吧。"

        最终几位老师还是直接把试卷发给了她。

        然后他们现场就看起苏葵刚才的试卷来。

        毫无疑问,全部正确。

        几位老师的脸上都出现赞赏的笑容。

        再一看,她下一张竟然也快要答完了。

        最后,几乎是苏葵刚刚答完试卷,老师们已经知道了她的成绩。

        杜教授和蔼地告诉她,可以回去等通知了。

        苏葵笑着向他们道谢。

        交完试卷,苏葵继续整理她的资料,就在这样忙碌的氛围中,学校迎来了周末的迎新会。

        迎新会在学校的大礼堂进行,各系学生领导老师全都在场。

        英语系的同学这几天已经在苏葵这里经受了太多,哪怕是上面说道"请新生代表,英语系的苏葵同学上台讲话"他们都没有惊讶的情绪了。

        不是她还能是谁

        还能有谁和她一样,在学校造成轰动,在他们看来,那是她要免修的事情大家还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估计比她成为什么教育模范的事情还要轰动!

        而台上的苏葵已经在发言了,同宿舍的几人甚至没看见过她准备,仿佛她就这样直接走了上去。

        下面不仅有全校的学生,还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可即便是这样的大场面,她也仍旧波澜不惊。

        ……感谢学校领导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能够走进这个学校,相信大家都是一腔热血,满怀热情,希望未来的路上,能和各位同学砥砺同行,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郑云和也没有忘记,除了迎新,今天还要进行对苏葵的表彰大会。

        他站在苏葵身边,将一张他亲手写的奖状交到苏葵手里。

        "苏葵同学不仅以最高成绩考入我校,更是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新生接待的流程,为学校迎接新生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学校决定,在此表彰苏葵同学,感谢她对学校的贡献,大家鼓掌!"

        苏葵的名字大家早在这几天就听说过了,但很多人这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个人。

        结果他们就听到了什么,她不仅是什么教育模范,还是成绩最高考进来的最关键的是,这个新生的接待流程竟然会是她提的!她还因此受到了表彰!

        大家此时的心情和英语系的同学都是一样的恍恍惚惚,怀疑人生。都是一起进来的,她什么时候做了这么多事,咱们上的是一个大学吗

        在这一刻,苏葵在这一届新生的眼里形象瞬间就高大起来了。

        下面掌声响起,尤其以认识她的人为最。

        赵慧娟看着站在台上的苏葵,心里满是高兴,她就知道,班长无论在哪里,都是最耀眼的那个。

        而此时他们还不知道,现在站在上面侃侃而谈的这位优秀学生代表,正伴随着一道惊人的消息再次火爆了全国。

        九月十日。

        《华夏日报》文艺版转载了苏葵的《清河乡之变》。

        同时,《华夏日报》《北方日报》上刊登消息,《清河乡之变》将定于九月十三日出版,印数十万册发行。

        消息一出,全国震惊。

        那可是《北方日报》!《华夏日报》!

        个是发行全国的知名报刊,另一个甚至是官方权威报纸啊!

        他们竟然有一天会在上面看到推广一篇小说!

        几乎是以最快的时间,《清河乡之变》要出版的消息传遍了全国。

        而苏葵这个名字也伴随着她的作品一同传遍了全国。

        最先收到消息的当然是作协。

        此刻,他们是和很多人一样完全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经过上次,苏葵和作协的成员都保持着不错的交情。

        她最近写的的《清河乡之变》他们也看了,徐奚年都已经准备好了评论文章。在他看来,苏葵这次的这篇文虽然还是和上一篇有相似之处,同样都存在通过让观众娱乐的方式来安排情节,但对于人物的塑造却有了长足进步,对于乡村的描写充满了淳朴厚重。

        进步非常大,值得夸奖,对于这样年轻的新人更值得推广。

        谁知道他文章没发出去,苏葵自己就引爆了这么大的新闻,还有什么比登在官方报纸上更强的推广

        宋万章现在在沪市,他更是直接给苏葵写了一封信感叹,我当初是说让你继续创作有影响力的作品,但真没想到你这个影响力这么大啊!

        竟然直接搭上国家起飞了!

        一群人中,大概只有陆子光并不惊讶了,不过说实在,如果不是早就得到了宣传部的消息,他们现在估计也在震惊的行列。

        陆子光就在京大,但他这几天都在文学研究所那里。之前他们知道苏葵来了,但想着孩子刚刚开学,新生有许多事情要忙,就暂时没有找她。

        可他们不找苏葵,苏葵的消息却是一个接一个传到他那里。

        先是提出了什么新生接待工作的流程,又是被教育部发表文章表扬,评为"教育模范",现在更是因为宣传部那边的推广,直接在全国扬名了!

        这会儿他就在跟陆成明说起这件事。

        陆成明大部分时间都在科学院和曹院长一起参与研究工作,但他被京大聘为教授,也会来京大物理系这里上几节课。

        陆子光说完,却见他微微有些出神。

        "成明你刚刚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陆成明收回自己有些出神的情绪,说道∶"您是说苏葵同志进学校不久已经受到了表彰,作品也在全国闻名,这很好。"

        就这样

        "你没有什么别的想说的吗"

        "…有。"他垂下眼。

        陆子光却忽然说∶"我预备请苏葵同志来我们家里一趟。"

        见陆成明抬眼看他,陆子光才继续道∶"你母亲接到了为这部《清河乡之变》绘图的任务,要去苏葵的家乡清河大队一段时间,我想请她来我们家,问一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也好。"

        陆子光看着他,有些意味深长。

        既然是请人来,陆子光就亲自去了英语系一趟,他没有麻烦几位教授,在下课的时候问了其中-个同学苏葵在哪里。

        谁知道那个同学一副奇怪又扭曲的表情∶"老师,她不在。''

        陆子光不解。

        "苏葵同学已经申请了免修,不在我们这里上课了,现在大概是在图书馆吧。"

        免修!

        免修他知道,免修不上课他也明白,可这是什么时候刚开学!谁免修了苏葵!

        直到他真的从图书馆把苏葵请回家,都还是不敢相信的。

        "怎么了,一副这种表情"赵芝兰问。

        陆子光看着苏葵,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苏葵笑了笑∶"赵老师,陆老师大概是因为我申请免修的事情在惊讶吧。"

        陆子光眼神复杂地看着她,又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就这样做决定了"

        赵芝兰听了也是不敢置信,好半晌才开口∶"……你是说刚刚才开学,你就打算免修课程"

        苏葵点头∶  "我已经申请通过了。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无言。

        就是他们两个教过无数学生,苏葵这样的学生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啊!

        "苏葵同志,你已经决定了吗"

        苏葵抬头,却对上陆成明温和的眼神。

        "是的,我已经决定了。"苏葵说,"因为我还打算在大学期间学习其他课程,而本专业的课程我确保已经掌握了。"

        陆成明没有像他父母一样觉得不可思议,他只是认真地听了苏葵的想法,随即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我想,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规划。那么祝贺你,将来在大学能学到更多知识。"

        苏葵并不是冲动下的决定,陆成明也没有随意否定她。

        可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说的话。

        苏葵看着他也露出一个微笑∶"陆同志,感谢你的肯定。"

        听着两人说话,陆子光和赵芝兰也有些感慨。

        赵芝兰说∶"小苏啊,老师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这么大的事情,就有些担心,你别见怪量:

        "赵老师,我知道你们都是对我的关心,我对你们只有感激,怎么会见怪。"苏葵说,"这还要怪我,没有提前跟你们说这件事。倒让你们担心了。"

        "成明说得对,既然你有清楚的规划,那我们也就不多说什么了。"陆子光也和蔼地看着她,"老师们都希望你好好的。"

        提到陆成明,他正带着浅淡的笑意看她,苏葵对他微微颔首。

        ……对了,有空也别忘了到我们中文系来听听课。"

        当初报了英语没报中文,现在英语免修了,那不得把时间分给中文系

        苏葵当然笑着说一定来。

        他们又说起赵芝兰去清河大队的事情。

        "赵老师,还要麻烦您亲自跑一趟了……"

        当初她推荐赵芝兰,仅仅是因为信任她的水平,但现在却又要她出门那么远。

        "你这孩子说什么麻烦,组织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到我的手上,那是对我的信任。能让自己的作品推广到全国,这对老师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誉。"赵芝兰握着她的手,温和道,"老师还要感谢你的推荐,才能让我有这样的机会。"

        陆子光也笑道∶"你赵老师平时还就喜欢出门写生。"

        不然以前也不会在贺县那里结识苏葵了。

        苏葵就说让赵芝兰到时候就住在她家,家里是新修的房子,甚至还有一间客房,请赵芝兰就住在那里。

        "这太麻烦你们家了……"

        她是想着住在学校那里的。

        "赵老师,您在那里待的时间不短,待在县城里实在太远了,就算给您安排大队里的人家,那也多半就是我家了,而且待在那里也能让您更好地观察清河大队的风貌。"

        赵芝兰想了想确实如此,但说她得给租金。

        苏葵一听就笑了∶"听起来倒像是之前我住在您家里时说过的话。"

        赵芝兰也想起之前来,苏葵因为上学租住她家,如今赵芝兰又因为她的创作租住苏葵家。

        兜兜转转,竟然有这样的因果。

        最后,苏葵只是说让她在家里陪她妈说说话就好了,赵芝兰却是想着得给苏葵家什么样的见面礼。

        陆成明一直保持温和的笑意听着,他问赵芝兰∶"您何时动身"

        赵芝兰道∶"我想着明天就过去,这小苏的文章已经在推广了,后续我也要跟上她的步伐才行。"

        于是,第二天,他们三人一起到火车站送走了赵芝兰,清河大队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保证一定全力配合她。

        那领导可是说了,要来一个大画家,把他们清河大队画下来,画成那种小人书让全国人民都看见,大队的人能不积极吗

        苏葵还委托赵芝兰给家里带了一封信,顺便也要给秦晓兰寄了一些东西回去,她可能短时间都不会回去了。

        临分别时,陆成明对她说∶"苏葵同志,我这段时间可能会在物理系这边上课,如果在学校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来找我。"

        看着他始终不变的温和表情,苏葵忽然就开了个玩笑∶……也许,我大概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果然他恍若完美的表情微微证住了。

        "…是的,我说错了,希望你不要遇到任何困难。"

        苏葵有些笑意。

        借着《华夏日报》强大的宣传力和公信力,短短几天时间,《清河乡之变》要出版的消息几乎传遍了全国。

        九月十三日。

        还在早上,各省市县的新华书店门口已经排满了人,他们之中有些人是从上一本《小草青青》就知道了苏葵,当时这本书同样是在全国闻名,成为了不少人喜爱的读物。

        第二部小说大家也在看,谁知道看着看着国家真的出了里面的政策,谁知道看着看着它竟然还登上了权威机关报纸说要出版了

        这样大的阵仗,就是不知道的,让人这么一说也知道了。

        有些人不知道登报代表什么,只知道它肯定非常好看,这么大的报纸全都在夸,那不得买来看看

        不到一天时间,出版的十万册图书全部售罄。

        这部小说之前还在报纸上连载,大家都不知道结局,现在书出来了,又闹出这么大动静,谁不好奇啊

        《清河乡之变》前半部分讲述了苏英等人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解散公共食堂的事,期间穿插着各种人物的思想碰撞和斗争,而后半部分,就着重刻画了食堂解散以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苏葵是当事人,所以有很深的感触,或许是因为像徐奚年说的那样,她刻画人物有进步,更或许是她利用了来自后世的一些写作技巧,使得前后发生了强烈的对比-

        在她笔下的清河乡,同以前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种菜种地,养鸡养鸭,照顾着自家的小猪患,生活有了奔头,哪怕生活没有变得多么富裕,各家各户却充满了欢欣的气氛。

        虽然人吃饭是分开了,但大家的情分却是更紧密了。不仅没有争吵,甚至以前在食堂里经常掐尖吵架的几个竟然都主动将自家东西拿出来互帮互助。

        看的人都在点头,是啊,他们要是和那个清河乡一样,也是分到各家各户做饭,他们也可以自己种菜养猪,那日子也能变得像他们一样好,他们也不吵架,互帮互助!

        跟随作者的笔触,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叫"清河乡"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看书的人多了,看完了大家有事没事还会聚在一起谈论,没看过的就坐在那儿听人说,听又没有门槛。

        -时间,大街小巷,很快就流传起了苏英带领大队人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故事,流传起了清河乡这个名字,流传起他们那里现在过的好生活来。

        不少人心中都生出了向往,就是不知道到底解散了有啥用处的,旁边人就直接告诉他,解散了他们就能过上跟清河乡一样的好日子!

        这下大家懂了,纷纷表示他们也想过好日子!那就散!赶紧散!

        连宣传部下乡调研的同志们都感叹,他们是太低估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了。

        苏葵的小说《清河乡之变》就这样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每个地方蔓延,慢慢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对这种好政策的向往。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曲折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否则当初他们也不必做什么宣传工作了。

        而且反对的人声音还不小,因为他们直接在报纸上发了文章,把焦点放在了《清河乡之变》上。

        让发文的是下面的一些领导,他们受以前思想的影响,并不想觉得现在的模式哪里不好,虽然他们领会了上面的意思,但因为是试点阶段,正是收集意见反馈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意见。

        看得出,《清河乡之变》正是这次试点的宣传口,于是重点就放在了这部作品上。

        文章被发在《文学作品报》上,《清河乡之变》是文学作品,那就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分析。

        发文指出,这部小说立足于"解散公共食堂"这个政策来创作,但本身里面的故事并不存在。作者更是以夸张的写作方式,刻意描绘出了一个未来的生活盛景,这样的盛景是虚构的,不切实际的,并不具有任何参考意义。

        如今,正是这篇文章在各地传播的时候,很多关注报纸的人就看到了这番言论,有些人觉得这上面分明胡说八道,那么好看的书让他们挑出一大堆毛病来。

        也有人思考了,觉得上面其实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毕竟再怎么样,那也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里面的内容还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是别太真情实感的好。

        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跟着走,但只要一个不同的声音出来,大家就会有所偏向,如果让他一直发酵,倒向他的还会越来越多。

        苏葵被宣传部的同志叫过去的时候,正听说了这件事。

        他们叫她过来当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告诉她,文学出版社已经核算好了她本次写作的稿酬,叫她来是给稿费的。

        这次的作品是按照最高稿酬来算,千字十五,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总共五干四百元。

        这只是文学出版社这边给她的,这篇文章还被发在《六月》上,等待连载结束,她还有三千元。

        她的上一部作品《小草青青》同样是连载加出版,得到了四千多元,扣除后来修房子的二百四十元,给学校捐款的五百元,还有她自己买了各种东西的钱,还剩三千多。

        再加上这次给的稿费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

        万元户!

        这个时代甚至还没有这个说法,就是在七八十年代拥有这么多钱都能被人叫做富豪,何况她这是在五六十年代!

        这下苏葵是真的一下跃入真正的高薪阶层,最典型的就是,这钱已经可以买一座四合院了,还是最好地段的,能和政府部门比邻的那种。

        连宣传部的同志都跟她开玩笑,问她拿着这么多钱是不是打算在京城买四合院

        因为据他们了解,大部分作家拿了稿费都在京城买了四合院。

        苏葵手里拿着这张支票,却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她问起刚才听到的《文学作品报》上面说了什么,她这几天没有关注这个。

        眼前这人虽然是作者,但她毕竟年纪小,宣传部的楚干事有点怕这些批评她承受不住。

        "是有人在上面批评我的文章吧"苏葵笑道,"文章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经受过批评。"

        看她她豁达的心态,楚干事都有些佩服了,难得她小小年纪站在这样的位置还处变不惊,也难怪取得这样的成就了。

        他跟苏葵说了最近关于这篇发文的事,他们也有些苦恼∶"目前只有这一个声音……"

        苏葵微笑∶"那就让不同的声音出现。"

        这一天,华国作家协会接到了宣传部同志发来的一个请求,他们提到,目前报纸上对于《清河乡之变》的批评正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他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来探讨,请他们发声。

        这不巧了吗

        作协的几位成员都是知道苏葵的,何况这件事这么大,他们一直都在关注,同样看到了那篇文章。

        徐奚年虽然不太看好苏葵一直用这样的写作方式创作,但对于文章的积极意义还是比较认可的,在寓教于乐方面他们确实比不过她。

        那篇文章若是有理有据就罢了,,毕竟他曾经也批评过苏葵的文章,但它明显不是啊!甚至根本不是从什么文学的角度分析探讨,而是直接从根本上否定了它,认为虚构的没有价值。

        徐奚年当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正准备写文章驳斥这种观点,谁知宣传部的同志就找上门来了。

        徐奚年立马将之前没来得及发表的评论文章先发表,随后就开始继续写文章驳斥他。

        于是,一场对于苏葵作品的论争又开始了。

        作协的大家都收到了消息,但谁也没有徐奚年快。

        很快,《文评报》发表评论文章。

        —浅谈《清河乡之变》的艺术特点

        这篇文章就是他之前写的,里面主要谈到了小说中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并且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中体现了淳朴厚重的乡村风貌。

        并且他还多写了一段,指出它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确实成为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不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上,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随后,一篇名叫《一场文艺的盛宴,一场历史的变迁》的文章也在《文学周刊》上发表。

        发文指出,《清河乡之变》这部小说,立足于正在试点的政策,从当地民情出发,深刻反映人们在这个历史进程下的变迁,同样深刻剖析了这种进程下人民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对当下以及未来都是有明显借鉴意义的。

        不止他们,作协的几位纷纷开始发文。

        "清河乡之变"价值谈》

        《虚构的作品是否具有价值

        《文学批评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

        《艺术性创作手法在文章中的意义》

        篇篇文章被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瞬间打乱了被一种声音垄断的局面。然而后面出现的几种声音,几乎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并且肯定了《清河乡之变》的价值。

        关键是,他们都还不是普通人,作协成员,知名作家,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名人,他们出手,每一篇都是专业的分析。

        如果说报纸的推广是在政治上抬高作品地位,那么这些作家的先后发文,则是在文学艺术上肯定了这部作品的地位。

        不得不说,通过他们的争论,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出名,从上至下,又从下至上,蔓延到每个人跟前。

        连京大的学生都听闻了这个消息。

        今天来给他们上现代文学课的陆子光教授就谈到了这件事。

        苏葵为什么知道因为她也坐在这里。

        她的英文系的免修已经办理下来了,但苏葵并不是全然不去,有时候几位教授也会过问她目前的学习情况,苏葵只说她现在暂时还在整理一些资料,接下来可能会去西语系学习或者去中文系旁听。

        今天就是她第一次到中文系来。她是知道今天有陆子光的课特意过来听的。

        她来的时候坐在最后,并不引人注意,只有几个同学看了她一眼。

        中文系分为文学、语言两个专业,加上今年刚添上的古典文献学,一共三个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是相同的。

        这个时候中文系的课程还不像后世一样多,受于之前的影响,有些课程被裁撤,但不变的就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几个专业很多时候都在一起上课。

        讲台上,陆子光正说道∶  "你们对《清河乡之变》有什么看法"

        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回答,不同于英语系大家没怎么学口语不敢开口,中文系的学生非常勇于治学问。

        ……《清河乡之变》应当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小说,以解散公共食堂为题材,体现了这个进程中人民的需求和斗争。"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农村小说,它立足的不是过去的运动政策,而是还没有推广开来的政策。就像之前报纸上说的那样,它对现实是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只是一处试点加一部虚构小说的话,恐怕借鉴意义不足……"

        "这个问题不就是宋万章先生他们谈论过的吗虚拟的作品当然是有价值的,不然难道只有纪实文学才能存在吗"

        ……《清河乡之变》在全国各地区流传,它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虽然得益于政策的冒传,但作品本身的思想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

        京大向来是兼容并包,面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陆子光并不会反驳,只是笑着听他们的意见。

        苏葵也是第一次听见有这么多学生当面争论自己的作品,她甚至在那些人里还看见了赵慧娟,一说到苏葵,她也勇于发言了。

        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虽然后来在创作手法上有些争论,但大致是和作协的几位一样,认可这部小说的价值,毕竟是知名作家写的,他们还是很尊重的。

        坐在苏葵前面的几个同学看她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有两个甚至回头跟她讨论起来,问同学你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怎么看

        看苏葵一直不说话,他们以为苏葵不敢评价,还鼓励她∶"同学,我们做学问就是要敢于说。我们都是正常讨论,那位老师知道了也不会怪我们的。"

        学生评价鉴赏大家作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葵脸上的表情有些微妙,正要开口说话,就听见前面陆子光的声音。

        "看来大家对这部小说还有一些疑问。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请这部小说的原作者苏葵同志,来给我们讲一讲她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听到的学牛都蒙了什么原作者,在哪

        "陆老师,您是要请苏葵老师来我们开讲座吗"

        陆子光笑了∶  "听见没有,苏葵老师,还不快上来给大家讲讲"

        大家不知道陆子光在跟谁说话,顺着他的目光看下夫,最后一排,那个女生,她站起来了她往前面走干什么她站上去了

        于是之前跟她搭话的那两个人就这样一脸震惊地看着那个他们认为不敢开口的女生一直走到讲台上,微笑着跟大家说∶"各位同学好,我是苏葵。"

        苏葵-是谁

        他们猛然反应过来,苏葵不就是《清河乡之变》的作者吗!

        所以刚刚老师说让原作者来给他们讲讲,居然是因为原作者就在这里吗

        只是她为什么这么年轻,为什么看着像个学生,甚至为什么看起来很眼熟啊!

        已经有见过她的人把她认出来了,惊讶道∶"这不是之前那个讲话的新生代表吗"

        "她不是就是被评为教育模范的那个人吗"

        京大很多人对苏葵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有些不记得名字,但知道这个厉害的人,有些见过她,可能平常来看过,或者站在迎新会前面看清了她的长相。

        而现在人一多大家一说,可不就全部都认识了吗

        等等,她刚刚说什么,她是苏葵和小说的作者一个名字

        有人把询问的目光转向陆子光,苏葵先开口替他们解决了疑惑∶"我是《清河乡之变》的作者苏葵,也是本次迎新大会的新生代表。"

        所有京大的同学们全部都惊呆了。

        竟然真的是同一个人,为什么他们以前就没有注意到不是只记住这个就是只记住那个,从没联系过!竟然到现在才发现!

        陆子光笑道∶"大家不是有很多话题想讨论吗,现在小说的作者苏莱同学就在这里大家可以问了。"

        众人面面相觑,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唯有赵慧娟看见她很激动,但没有说话,只对她点头。

        苏葵也对她点头,然后对大家说∶"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可以向我提问。"

        "你……"终于刚才那个和她搭话的人小声开□道,"能不能问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

        "我从高三开始向京大的文学研究所投稿。"苏葵说,"到现在为止,总共写了两篇论文,两部长篇小说。"

        那人咽了咽口水,他们好多人进入中文系,就是为了学习写作,将来成为作家,谁知道谁知道人家高中就能创作作品,他们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她竟然已经成为了知名作家!现在他们还要在课堂上分析她的作品!以后,他们不会还要继续分析她的作品吧

        他也怀疑人生了,他们可能上的不是一个大学

        又有人开口∶"苏葵老、不,苏葵同学,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要创作这部小说的"

        这个问题就是他们之前争论的点了,也是他们想听原作者说的。

        苏葵就跟他们说起了这篇小说创造的过程。

        "…最开始,只是想要将这个或许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录下来……后来,机缘巧合下,它成为了这次试点的代表作品,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

        他们又问刚才争论的几个问题,比如她的创作手法是怎样考虑的,这样的方法适不适合普遍通用,虚拟作品究竟有什么意义,他们有不同的观点,想从她这里得到正确的答案。

        苏葵——回答了那些问题的看法,她的看法有些不同于他们,更像是一种综述性的总结,还分一二三点,有逻辑有条理。

        有些人甚至不由得拿出笔想记录下来。只是最后她却说∶"这其实只是我一家之言,仅作参考。一部小说创造出来,其实解读权就不止在于作者,重要的是大家应该要学会独立思考。"

        陆子光含笑给她鼓掌,问尚且还处于思考中的学生们∶  "给你们请来的苏葵老师讲的怎么样"

        "老师,您又在开玩笑了。"以前研究所这边就把她错认过,陆子光还时常记得这些趣事。

        陆子光却道∶"这可不是开玩笑,苏葵同学,你的能力出众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看都不用过几年,你现在已经有当老师的风范了。"

        应该说不是当老师的风范,而是一种把控全局游刃有余的气场。

        这个孩子,好像天生就是适合站在台前台上的。

        走前,他还叮嘱道∶  "苏葵同学,以后还是多来我们中文系转转,大家可都盼着你给他们讲讲课。"

        一节课下来,直到苏葵走了,中文系的学生们才仿佛真的回过神来。

        大家纷纷对视一眼,确认了。

        所以刚才他们是真的见到了《清河乡之变》的作者,就是那个被评为教育模范又提出了新生接待方案的新生代表-

        苏葵!

        刚才明明已经接受了,怎么想起来还是那么恍惚呢

        课堂的纷争是结束了,但报纸上关于这篇文章的争论却依旧没有停止。

        在作协几人陆续发文后,反对方也没有停下来,再次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作品的价值靠什么来实现》

        大意就是说《清河乡之变》其实写的并没有那么优秀,纯粹是靠着技巧和推广起来的,如果失夫了这两样,它根本就不能依靠本身来实现价值。

        作协的人纷纷眉头一皱,准备再次发文。看样子,如果那边一直是这个态度,这场论争还会持续很久。

        王国梁来京大找苏葵给他鉴赏诗歌作品时,就说了这件事。

        两人先是就着诗歌变革这个话题聊了聊,苏葵稍微提了一下未来可能的趋势,直把王国梁听得又是一阵激动,恨不得立马回去再写它好几篇!

        走之前,他提议道∶"苏葵同学,其实作为原作者,你也是可以发表文章的。"

        这时候可不流行作者旁观,面对自己作品的纷争,还会在报纸阐述自己的观点,跟人隔空论争。

        此苏葵正在整理文科的笔记,正想着或许可以考虑这件事。

        那边,郑云虹就找到了她。

        郑云虹笑着告诉她∶"苏葵同学,现在有一个机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争取"

        苏葵看着她也笑∶"我猜,是与外语有关的机会。"

        郑云虹微微诧异,这孩子这么聪明,她来了兴趣,问∶"那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机会。"

        "当翻译的机会"苏葵几乎完美接住了她的话。

        郑云虹看着她有些发愣,这孩子不是聪明,而是会读心术吧

        "老师,我并不会读心。"苏葵笑道。实在她见多了这样的诧异表情,一看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你……"她有些说不出话来。

        苏葵笑道∶"您作为英语系主任亲自来找我,说明争取机会,说明这个机会跟我们专业有关又很难得,大概不是学校里的。而最近京城,不,应该说是全国最大的事情,就是建国十周年庆典。"

        她说不出话来,只听苏葵继续道∶"到时有很多外宾来访,除了外交部的一些干事,那边应该还会从大学里招一些懂外语的学生参与接待翻译,但招人肯定要考虑水平,所以他们应该要考核。"

        "所以——"苏葵看着她,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结论,"您是想让我去参加考核,争取一个当翻译的机会"

        郑云虹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

        半晌她才开口∶"苏葵同学,你可真是、真是……"

        真是半天她也没说出来,其实她想说,真是太可怕了!

        不过她察言观色的本领这么强,这不天生就是端那碗饭的人她忽然对苏葵更有信心了。


  (https://www.qshuge.com/2892/2892303/544000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