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众臣的想法
朱宸濠当然不会把那帮宦官当成自己的“羽翼”。
像他这种穿越人士,基本上都不会对太监有啥好感。
因而在这么多宦官里,唯一能让他动点儿感情的,恐怕也就刘泉、刘吉等有限的几个人而已。
这也是因为以上几人不是太过熟悉,就是曾跟随他一起出生入死。
人嘛,相处久了,也就有了些牵挂。
至于其他那些, 他自然不会在意。
而人也总是容易忽略身边事物的。
在今日桂萼提及皇宫中人员臃肿之前,朱宸濠虽然也偶尔想到过宫里有很多人,可却并未真正去关注过。
直到现在被桂萼挑明了,他才惊觉不能再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就在朱宸濠思索该如何去做时,下方站在百官队伍最前面的首辅杨廷和,则神色颇为复杂地瞟了眼桂萼。
说实话,他此时还真挺佩服这个六品小官的。
之前, 杨廷和也曾上疏建言,请皇帝裁撤冗余。
可他虽身为大明首辅, 却也不敢触及大内皇宫,只敢请朱宸濠裁减那些冗官和冗兵。
杨廷和从未想过真有人敢像桂萼这样,提出裁减宫女和宦官来。
毕竟那些人都是天子的家奴,动他们也就相当于直接动了皇帝的利益。
这不是嫌死得不够快么?
要知道就算英明神武如朱重八,为了家奴都能跟战功赫赫的外甥李文忠翻脸,更何况其他人。
所以,杨廷和这时也挺为桂萼捏一把汗的。
与此同时,他也想看看朱宸濠会作何反应。
于是,他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龙椅上面沉似水的皇帝。
真说起来,朱宸濠自登基称帝后,其表现还真是大出杨廷和他们那帮文官所料。
以前,他们之所以不愿朱宸濠当皇帝,除了对方不是朱老四那一系外,另一个极大的原因,就是这位还在江西当藩王时,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在地方, 宁王那还真就是坏事做尽。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强取豪夺,目无法纪,凶残暴戾,无恶不作,搞得封地天怒人怨的家伙。
像这样一个人,杨廷和们又怎么可能相信其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而且,在朱宸濠起兵造反的过程中,也没少干指鹿为马,滥杀朝廷大员之事。
如此一来,也就给了那帮文官只要此人当上皇帝,必是桀纣、隋炀这类暴虐昏君之感。
可没办法,人家最后造反成功了。
不但手中有刀,甚至还差点让大明之前百多年的统治都变成了笑话。
不得以,杨廷和他们唯有妥协,眼睁睁看着朱宸濠顺利登上了帝位。
然而,在朱宸濠真当上皇帝之后,其表现却完全出乎杨廷和这帮人所料。
这位一改在地方时的作风,不但没有胡乱杀人,也没有横征暴敛,大修宫殿,四处搜寻珍馐宝物美女。
反而,展露出了一副清心寡欲,奋发图强的模样。
更难得的是,新个新皇帝还能虚心纳谏。
就像杨廷和之前所提,诸如撤销皇店,裁撤冗余之类,朱宸濠都一一恩准实行。
不但如此,这位甚至还拿出自己皇庒的土地,来分发给京军士兵,使得军心大振。
谷桳</span> 当然,皇帝在这段时间也花了不少钱。
比如不惜对吐鲁番用兵也要坚定支援哈密。
西北之战的规模虽然不算大,可只要打仗那必然花钱如流水。
对此,杨廷和等人还是有些意见的。
毕竟这帮人都没什么国家战略意识,虽然知道西北混乱的根源在朝贡贸易体系,却并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已延续百多年的落后体制。
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闭关绝贡,关起门来假装看不见外面发生的一切。
可皇帝的想法跟文官集团完全不一样。
为此甚至还不惜启用本已关入大牢的王琼。
这就让杨廷和们更不满了。
不过不满归不满,可他们也晓得,皇帝虽跟他们想法不同,但对西北用兵也是为了大明考虑,而非为其自己。
花再多钱,也跟皇帝自身没啥太大关系。
除了西北对吐鲁番的战事外,其余花费较多的地方,也就大量仿造弗朗机火炮了。
另外,皇帝还建造了一座跟炼铁铸炮有关,位于京郊的新营地。
到目前为止,那座被命名为“前进基地”的营地,投入还不算太大。
但以后就难说了。
可以上花钱的那几项,也都是为了对抗外敌和增强国防的力量,跟个人享受没有丝毫关系。
真要说有哪一项花销让杨廷和感到错愕的话,也就只有不久前皇帝下旨在城南正阳门外修建的那个啥露天大剧院了。
不过他在打听之后,才知道那玩意儿也不是朱宸濠建给自个儿玩乐的,而是为了京城百姓看啥新戏剧才特意建造。
桩桩件件算下来,端坐龙椅上的那位天命皇帝,不但不像残暴昏君,反倒像是一个打算励精图治的有道明君。
当然,杨廷和他们也并未因此就完全转变观念。
毕竟现在朱宸濠登基才半年多,还无法从其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以后会怎么样。
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露出凶恶的真面目来,也为未可知。
杨廷和因桂萼胆大包天的节流之法而思绪良多之际,其他人则都在等着看朱宸濠会如何决断。
事实上,大殿内的这帮官员,基本上都认为皇帝下一秒就会勃然大怒,让桂萼吃不了兜着走。
因为在他们看来,桂萼的谏言虽然利国利民,却太过不切实际。
之所以朝臣们会这样想,那也是由于桂萼的这个节流之法,最为不利的就是皇帝本人。
要知道宦官和宫女都是为皇帝及其家人服务的,而这些人再多也是国家出钱来养,又不需动用皇帝的私产。
你现在让皇帝遣散一部分宫中人员,不就相当于要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国家么。
这怎么可能?
最好的例子就是先帝正德。
那位的做法,可以说都快恨不得把国库搬空供自己快活了,哪有想过啥家国和百姓。
就算农民起义,叛乱不断,流民多达六百万,也丝毫不影响朱厚照的享乐之心。
而宫中宦官激增数倍,达到近四万,也正是那位的手笔。
先例就明摆在那儿,现今龙椅上的这位,会不一样吗?
(https://www.qshuge.com/2874/2874677/70447844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