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戚副主任一句话不但暴露了他们的底价, 而且还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戚副主任果然不懂经济。但凡稍微懂一些实业的都不可能一上来就催什么时候动工建厂这件事。
当然,这也不怪戚副主任, 术业有专攻, 人总有自己的知识盲区, 他本来就不是管这一块的。更何况, 计划经济时代, 大家都习惯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要命令一出, 还真是说建什么就建什么,速度非常快。
但对于自负盈亏, 没有财政和政府支持的单位来说, 这肯定不是领导说建什么就马上动工的。
余思雅花了两分钟在脑子里理了一下思路后, 条理清晰地说:“戚副主任, 恐怕还没这么快。得等几天,这样吧,我们下周就安排负责人去宜市跟你们具体磋商, 先将土地和贷款的事情确定了,然后开始建厂,招工和生产计划后面再跟上。戚副主任这样安排你看合适吗?”
今天已经周日了,下周很快就会到,戚副主任没有意见, 还很友好地说:“余总, 你们安排的人什么时候走?如果时间合适,可以跟咱们明天一起过去。”
现在连饲料分厂的厂长都没确定呢, 派谁明天跟他们走?余思雅自然不可能答应,只说还要等两天, 就不麻烦戚副主任给婉拒了。
挂断电话后,她立即给梅书记办公室打了个电话,看能不能接通。
好在今天梅书记也呆在办公室,几秒后电话通了,余思雅问了好就直奔主题:“梅书记,上次我跟你提过的,宜市那边要建饲料分厂,急需负责人,你跟冯主席有了合适的人选吗?”
梅书记听出她语气的急切:“建分厂的事已经确定了?现在就要把人给定下来吗?”
“对,已经确定了,宜市那边催得急,目前秋收已过,冬天就要到了,咱们争取在这个秋冬将厂子建成,设备、招工等其他各项工作也办好,这样过完年就能直接进入生产了。”余思雅含笑说道。
都已经安排好了,梅书记也不多问,回道:“我跟冯主席倒是挑了几个人选出来。我简单地跟你说一下这些人的情况,周玉林,红云公社……最后一个你也很熟,是小王同志。”
余思雅吃了一惊:“王书记?”
梅书记笑呵呵地说:“没错,就是他。他听说宜市那边要建分厂,跑到我们面前自荐的。”
余思雅一时没作声。这实在有点出乎她的预料,王书记年纪轻轻就做了公社书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很快就会升上去,前途一片光明。结果他竟然半途放弃了,这着实令人费解。
犹豫了一下,余思雅问道:“王书记家里知道吗?梅书记,你也不劝劝他。”
梅书记不大在意地说:“年轻人嘛,有想法,有干劲是好事。什么工作都是做,只要好好干,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小王同志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是好事,作为老领导我没拦着的道理。”
顿了一下,他给余思雅透露了一个消息:“小王的外家在宜市,也算半个地头蛇,他去那边比咱们其他人都合适。小余同志,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是哪个时代都皆准的真理。王书记出身很不错,他外家想必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去了宜市,有他母亲那边的亲戚照应,饲料厂以后的经营会顺利很多。
余思雅只要脑子没坏,都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优势不用:“梅书记,不用考虑了,王书记当初还帮着施立平筹建了饲料厂,对饲料厂的建设和日常经营都非常了解。他确实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他愿意去,我非常欢迎!”
梅书记也很高兴这个事能尽快确立:“行,那对红云公社的新书记,小余同志,你心理有什么想法?”
如今清河鸭已经成为了辰山县最重要的一家企业。梅书记之所以问余思雅的意见,一是给她面子,二来也是希望新的公社书记上任后能够跟清河鸭好好配合,一起干好工作,免得折腾出什么事情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余思雅没什么意见:“梅书记,我没什么想法,这个事我听县里的安排。”
她相信梅书记不会放一个没眼色的人过去。现在谁都知道,红云公社是块香饽饽,只要不惹事,去那里就是镀金的,很快就能凭借出色的成绩力压其他公社,快速升迁。
梅书记卖她一个好,她自然也还回去,谁做书记,跟余思雅没什么关系,但如果能帮梅书记的得力干将刷刷经验也很不错。
“好,那我给你们安排吧,将财政局税务科的鲁安国同志安排过去,小余同志,你看行吗?”梅书记笑呵呵地问道。
余思雅对鲁安国没任何印象,笑着说:“劳烦梅书记了。”
挂断电话后,想了想,余思雅又给王书记打了个电话过去。
其实自从余思雅到了省城后,两人的工作没太多的交集,余思雅已经很少给王书记打电话了,只是每次回公社,有时间会坐下来聊一会儿。
她今天突然打电话到公社,王书记马上就猜到了原因,笑道:“余总,以后我就跟着你了,请多多指教。”
余思雅笑得有些无奈:“王书记,你这又是何必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届任期满了之后,你就会去县里。最后绑在咱们清河鸭这么一家村办厂子里,实在是大材小用。”
王书记乐呵呵地说:“余总,咱们清河鸭可是一家四千人的大厂了,办了分厂,人数马上突破五千,就是拿到省城这样的大都市,那也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厂子了,你就别谦虚了。这件事我也是深思熟虑过后做的决定。我前面二三十年的人生,一直是按照家里的安排走,现在都能想到我四十岁、五十岁以后的样子。可在余总身上,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和工作的激情,我想换个活法。”
有的人一辈子选择了按部就班,一帆风顺,但也有的人向往更广阔更波澜壮阔的天地,像雄鹰那样展翅翱翔,创造更多的奇迹。
王书记本来是前者,但他现在选择了后者,一条更崎岖,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同时又有无限可能的道路。
听到这番话,余思雅有点佩服王书记的魄力了。他这可是下海,从人人向往的体制内铁饭碗中走出来,可是需要不少的勇气。
“王书记,感谢你的支持,清河鸭欢迎你,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共铸清河鸭的辉煌,让清河鸭这个名字成为时代的一枚符号!”余思雅豪情万丈地说道。
王书记也笑了:“余总,你应该称呼我为王厂长了。”
余思雅被逗笑了:“对,王厂长,我代表清河鸭全体职工欢迎你的加入。你处理完手里的工作尽快带着团队去宜市,他们那边在催了。”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锻炼,王书记做事更成熟了,当即笑道:“好,余总,我会尽快安排好,争取下周到省城跟你碰个头。”
很多事情电话里讲不清楚,王书记上任之前,肯定要跟余思雅当面谈谈的,同时让余思雅见一下团队成员。
余思雅也明白这点,笑道:“好,王书记上来之前先打个电话,我们提前安排好。”
两人又说了两句才挂断电话。
见余思雅将话筒放了回去,一边的丁舜像是松了口气:“余总,中午了,食堂准备好了饭菜,就等你了。”
“等我做什么,给我留一点,你们先吃啊。”余思雅笑着起身,揉了揉额头,“人都到齐了吗?”
丁舜轻轻摇头:“总共来了23个人,还有几名同志没来,估计不会来了。”
他们通知得早,很多人昨天都到了。今天是截止日期,都中午了还没来,想必是放弃这个机会了。
余思雅也不意外,工作虽好,但也有人会因为种种原因难离故土,选择留在家里。他们也不能强求,只能尊重别人的选择。
“这些人的资料都整理好了吧?你跟我说说他们的情况。”余思雅笑着说道。
丁舜点头,将这批人的情况简单地介绍了一遍:“23人中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8个人,其余都是20到30岁,已婚已育的……”
从年龄到婚育再到每个人的家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长等,丁舜都大致了解。
走到食堂,正好说得差不多。
因为今天是周日,服装厂休息,除了值班人员外,没什么人,平日里喧哗的食堂空荡荡的。23名退伍残疾老兵已经都坐好了,饭菜也摆在了桌子上,每桌四大盆菜,两荤一素一汤,不精致,但份量多,管饱!
看到丁舜和余思雅进来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望了过来。
丁舜笑着介绍道:“大家好,这是我们清河鸭集团的负责人,余总。听说大家过来了,余总特意来看望大家。”
人群响起了掌声。
余思雅笑了笑:“大家不必拘礼,先吃饭。吃过饭后,我会根据大家所填的资料,给大家安排工作,争取让大家明天就正式上班。”
这些人心里其实挺没底的,他们大老远跑过来,管吃管住的,顿顿都有肉,也没什么事情给他们做,大家心里都挺慌。听余思雅说马上就会有工作,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善言辞,面对余思雅这么个年轻的领导,又是个姑娘,挺拘谨的。
见状,余思雅索性跟丁舜单独坐一桌,边吃饭边聊工作,趁着这个时间了解一下服装厂目前的情况。
提起工作,丁舜眼睛都亮了:“余总,你猜猜我们厂子九月以来,出货量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块儿?”
余思雅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无比肯定地说:“零售批发!”
丁舜瞪大眼,震惊地望着她:“余总,你,你怎么知道?”
余思雅笑了笑,不答反问:“说说具体的情况。”
这还用问吗?街边摆摊卖清河鸭服装的人太多了,她一路骑车过来都看到了好几波。全市有多少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小摊贩更灵活,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同样的衣服,买谁的还用说吗?
正是因为销量好,赚了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业青年加入到摆摊这个行列。
虽然被余思雅猜了出来,但丁舜的兴致不减,笑呵呵地报出他们最近的成绩:“目前登记在册经常来拿货的个体摊贩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人,量也每天都在增加,截止前天,这个月零售批发的服装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件。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新鲜的现象,有一部分人拿的衣服特别多,一次几百上千件,而且三天两头过来拿衣服,后面都转手卖给了周边交通不大便利的县城、小镇上更小的摊贩,余总,这个事要不要制止?”
“为什么要制止?”余思雅反问。这不就是经销商、代理商的萌芽吗?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能力果然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给他们一点土壤和水分,他们就能发挥所有的智慧,茁壮成长。
丁舜拧着眉:“可是,他们这样赚取差价,被上面知道了会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余思雅笑看着他:“不用担心。他们也是付出了劳动,辛辛苦苦过来拿货,然后将货带到更远的地方,薄利多销,只抽取很少的利润,赚的也是辛苦钱。”
丁舜思考了两分钟:“好,我明白了。”
余思雅笑了一下:“这些人将咱们的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对咱们也是一件好事,咱们应该鼎力支持才对。回头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成本更低,更便宜,但耐用的商品,专门供应这一部分小摊贩。为了跟百货商店里的货区分,可以在衣服的标签上标一行小字‘零售特供’,走低端路线。”
供销社的网点固然遍布全省,可真想将清河鸭服装大力推广开来,占领全省的大部分市场,最终还是得靠这些个体户。这也是就后世所说的销售渠道,但现在大部分人经济都不宽裕,便宜耐穿毫看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尤其是要销往经济更落后的小县城和农村地区,更要便宜才行。
丁舜脑子活泛,马上明白了余思雅的意思,将事情记了下来。
饭后,余思雅分别见了这23三人,根据他们的籍贯、家庭情况和特长等等,将这些分为了两部分,其中老家离辰山县最近的11个人被安排去了清河鸭养殖场和饲料厂做保安。剩下的12名,两个门市部各2名,余下的8人留在了清河鸭服装厂。
工作安排好后,余思雅就回去了,她去了一趟农业厅,准备当面见见戚副主任,具体商谈一下合作的事。
谁知道戚副主任他们竟然提前回去了,这会儿已经到火车站了。
虽然没见到人,但余思雅也不是没有收获,她了解到了戚副主任这么快就下定决心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丰宁市的养猪合作社。
上半年,养猪合作社一直半死不活的。直到考察团去了以后,丰宁市见省里都大力推广猪饲料,这才意识到自己手上有个金娃娃,却没发挥作用。等考察团走后,丰宁市大力发展养猪合作社,目前已经成立了六家养猪合作社,搞得有声有色的,还计划在年底将全市的养猪合作社规模提高到三十家以上。
戚副主任去参观了之后非常满意,而且也看到了丰宁市上半年的独苗苗青阳养猪合作社的成绩,五百头猪半年出栏,给该合作社带来了总计一万余元的利润收入,就是平摊到每户的头上,一家也有五六十块钱的纯收入。
用饲料一年能养两批生猪,每家的纯收入岂不是能增加到一百元左右?这对目前的农村来说,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戚副主任不懂经济,但他懂畜牧业,也了解一些农村的基本情况。如果能够按照这个势头发展,将极大地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而在当下,我国的城镇化率不足20%,也就是说全省差不多有80%是农业人口,提高他们的收入对提高全省的经济数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到了饲料厂对农村养殖业的重大促进作用,戚副主任也不拘泥于只盯着饲料厂带来的招工名额和税收了,所以才立即做了让步。甚至恨不得,清河鸭明天就把宜市饲料分厂给建好,投入生产。
余思雅知道前因后果后,笑了笑,心里特别高兴,丰宁市也总算雄起了,那她的火腿肠工厂还远吗?等明年养猪合作社建到三十家以上,她就可以考虑建猪肉火腿肠加工厂了。
***
王书记那边也挺快,周四他就带着人到了省城见余思雅。
他一共带来了两名同志,一名会计,主管分厂财务,一名是原饲料厂的生产主任,以后也负责生产这一块儿。
这两名同志都是红云公社本地人,知根知底,比较能够信任。
余思雅对他们俩也有些印象,还能叫得出来名字:“沈兴国,刘正飞同志,你们好,辛苦你们了。在那边稳定后,你们可以将家属一块儿带去宜市,每个人有一个家属工作名额。”
因为有文化水平要求,厂子里的骨干都是年轻人,年纪大一些的也只有三十岁出头。沈兴国和刘正飞都不到三十,给他们一个招工名额,其实就是给他们媳妇的,老婆跟着去了,孩子自然也要跟着去,一家团聚,在宜市这样的大城市就能安定下来。
余思雅本来是不想开这样的后门,可单位的骨干除了要有能力和忠诚,还需要稳定。将他们的小家庭一起绑定在清河饲料厂这艘大船上,他们工作也能更安心,更用心。
两人听到这个消息果然非常激动,连声说道:“谢谢余总,谢谢余总!”
余思雅笑了笑:“应该的,你们为了工作远离家乡,咱们单位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该安排的肯定要安排。不过你们的爱人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安排普通工作,跟厂子里其他职工一视同仁,保持咱们清河鸭集团的一贯作风,任人唯上,谁有能力谁就上!”
两人马上表态:“余总放心,我们会严格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
“好,那我跟你们说说去宜市的工作。”余思雅拿出做好的计划书,递给三人看,边看边讲,“目前,你们先过去跟将地皮拿下来,不管是租还是买,期限不能低于三十年,先将地谈妥了,白纸黑字的协议签订了,然后再谈贷款的事。宜市那边答应给咱们开绿灯,贷款很好审批,在拿到贷款后就是后续的建设,计划书上写得很清楚了,你们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如果中途有什么意外和不明白的地方,给我打电话。沈会计,饲料厂的账目一定要清晰,从建厂开始,每一笔的开销和收入都要落到实处,每个月汇报一次业绩,集团每半年会查一次各分厂的账目,如果查出账目有问题,我会立即报案!”
说到最后一点时,余思雅的眼神格外锐利。账目问题关系着厂子的盈利和生存,天高皇帝远,宜市分厂又不在眼皮子底下,更要盯紧一点,以免有人从中作假。
沈兴国察觉到余思雅的严肃,知道她不是开玩笑的,连忙正襟危坐:“余总,我明白了。”
“嗯,好好干,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做出了贡献,集团不会亏待大家,我们每个人清清白白正大光明地拿属于自己的那份奖励不好吗?切勿为了一时的私利毁了前程,希望大家认真记住这点。”余思雅再次提醒了一番。
谈了半天,将开工厂的方方面面都商讨过后,当天晚上,王厂长三人便带着清河鸭的期许,踏上了前往宜市的火车。
***
接下来一段时间,还算风平浪静。
但在这平静的水波下面荡漾着诸多的波澜。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年的九月,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在沪成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国企迈入改革的步伐。外资也陆续进入国内,寻找发展的商机。
这些变化还没影响到余思雅。
对余思雅影响最深远的是个体户的大力发展。
到了十月,清河鸭服装登记在册进货的个体户超过了五百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十数人的规模不断地增加。这些人的倾力销售,将清河鸭服装带到了省城的每一个角落,也辐射到了附近的县市甚至是农村地区。
进货量,十月上半个月就超过了七万件,速度之惊人,让人目瞪口呆。清河鸭服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丁舜看准了商机,果断出击,加大了低端产品的生产,比如袜子、秋衣、秋裤、背心等等。
除了厂子里,遍地的小摊小贩对沈建东的瓜子生意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秋冬季节本来就是瓜子的销售旺季。沈建东连续添了两台瓜子生产的机器,仍旧有些捉襟见肘,每天都忙到天黑才回家,甚至都不回家吃饭,加班加点炒瓜子。
他的香香瓜子以口味众多,便宜好吃,分量足等等畅销市场,不光占据了省城瓜子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也卖到了临近的县市。
发展之迅速,让余思雅都吃了一惊。
因为规模的不断扩大,余思雅给沈建东租的那块厂房明显不够用了。
于是沈建东想到了搬家换地方这个主意,但在做之前,他还不忘征求余思雅的意见:“嫂子,咱们现在总共有四台机器,出租屋不够用了,我想租个更大的地方,你看怎么样?”
民企都成立了,虽然关于个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争议,可历史的潮流已然到来,以后势必是国营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资三足鼎立的趋势。
沈建东既然有这个优势,又有这个能力,余思雅没有反对的道理。她说:“当然好,你看好地方了吗?”
沈建东嘿嘿笑了笑:“我打算将我的加工厂建到你们后面那块地。那里有一座老房子,我跟屋主谈过了,他们家想出国,愿意卖房子。”
余思雅大致知道是哪一栋房子,那栋房子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比较陈旧,不过面积够大,倒也合适。而且买房子总是不亏的,她和沈跃身份比较特殊,在正式的政策出来之前,他们不能买,可沈建东没这限制啊。
所以余思雅对此大力支持:“可以,那个房子周围交通发达,挺不错的,你买吧。”
于是沈建东就将他的瓜子加工小作坊搬到了新房子里。
省城这边蒸蒸日上,宜市饲料分厂也发展迅速。
王厂长因为是看着饲料厂建起来的,他还出了不少力,当初的这些帮忙都成了如今建厂的经验。加上他在宜市也有熟人,事情办得非常顺利。九月就把饲料厂的地拿了下来,足足一千亩,租期三十年,五十万贷款也在当月批了下来。
10月清河饲料宜市分厂就开始破土动工,建了起来。因为资金宽裕,地皮够大,这次的厂区建设一步到位,从厂房、仓库到员工宿舍都同时建设,务必要在年底完工。
这个工程量不小,王厂长三人一直呆在宜市,忙着建设。期间每个星期都会给余思雅打一次电话,汇报工作进度,余思雅也会给一些意见。
到了11月,饲料厂的厂房已经建好了,接下来就是仓库、食堂和宿舍等相关建筑的建设。这些工程量也很大,但宜市那边为了让饲料厂能够早日竣工,帮忙找了十几只建筑施工队,一起开工,所以建设进度很快。
眼看厂房快要建成了,接下来就是机器的事。目前还没有成套的饲料生产线,余思雅只能找省机械厂继续预定前面用过的机器。
时间进入11月底,天气逐渐凉了下来后,余思雅再次接到了王厂长的电话。
这次,王厂长的电话竟有些吞吞吐吐的:“余总,昨天有一批米国人来找我,想跟咱们合作,共同建厂。”
余思雅诧异地问:“建什么厂?饲料厂吗?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你了解吗?”
她是知道今年有不少外企涌入国内淘金。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很多外资选择了寻找本土企业一起合作的模式。中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够等原因,也愿意跟外资合作。
可现在改革开放也就一年,外资盯上的应该是各大型企业才对,怎么会盯上他们清河鸭这么一家小单位。
王厂长有点头大:“好像就加米公司,据翻译介绍,是一家谷物公司,专门生产各种饲料和食品的。”
余思雅上辈子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主要是因为饲料业比较争气,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即便有这家公司,除了相关从业人员,外行很多也是没听说过的。
对于跟外资合作这件事,余思雅暂时不做考虑,她一口回绝了:“如果他们再找你,你就拒绝吧。”
王厂长不懂英语,跟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打交道头疼得紧,听到余思雅说不用管,挺高兴的:“好,我明白了。”
***
余思雅本以为这件事拒绝了也就完了。外资毕竟有资料、技术等优势,各地也欢迎他们投资建厂,还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犯不着一直盯着他们这个小厂子。
可12月1号这天中午,余思雅一到门市部楼下,林红旗就迎了上来,接过她手里的包,凑到她耳朵边小声说:“余总,来了几个蓝眼睛红头发的外国人找你,陪同的还是许秘书。”
余思雅蹙了蹙眉,低声问道:“什么时候来的?”
林红旗说:“刚来几分钟。”
余思雅明白了,应该是许秘书知道她的时间安排,所以将时间卡得刚刚好。
“好的,我明白了。”余思雅摘下围巾,大步上了楼。
待客室里坐了两个蓝眼睛的外国人,还有一个翻译。许秘书在跟对方聊天,但因为语言不通,双方交流都需要翻译沟通,所以效率比较低。
看到余思雅进来,许秘书立即站了起来,笑着跟她介绍:“余总,这是米国加米公司的代表,莱德先生和他的助理彼得先生。”
余思雅含笑点头,目光移到两个老外的身上。这两个人是标准的白人长相,身材高大,蓝眼睛、高鼻梁,穿着一身时髦的西装。跟她后世见过的老外没什么区别。
不过这辈子到底是第一回嘛,余思雅做出有一副有点吃惊的模样,用中文跟他们问好:“莱德先生,彼得先生,你们好,欢迎光临!”
翻译连忙将她的话翻译成英语。
然后这两个老外夸了余思雅一番,说她长得漂亮等等。
余思雅装作没听懂,等翻译成中文后才露出有点腼腆的表情。东方人本来就显年轻,更何况余思雅年纪又还比较小,这么一看,更小了。
两个老外叽里呱啦,一副吃惊的样子。
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就是麻烦,说什么都要翻译。双方寒暄了几句,总算进入了正题。
翻译根据两个老外的意思说道:“余总,加米公司是米国排名前三的谷物商,资产规模达数亿美元。他们拥有先进的饲料生产线和各种成熟的配方,打算在国内投资建厂。但因为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他们打算在国内找合作厂商,经过考察,莱德先生非常看好清河饲料的发展,有意跟清河饲料合作建厂。”
余思雅含笑点头:“我明白了,不过莱德先生能为我们清河鸭提供什么呢?”
翻译侧头将她的话复述给了两个老外。
过了两分钟,翻译说:“莱德先生说,据了解,清河鸭在宜市建的饲料厂是从银行贷的款。加米可以为清河鸭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建厂费用,这样清河鸭就不用贷款了。”
敢情是以为他们没钱啊?
当然,清河鸭对上这种国际巨头,那肯定算是穷的。但他们建厂房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不过这种事不必向他们解释。
至于技术,饲料生产线难度并不是特别大,而且肯定也要进口买,最后将这笔钱算到成本里,加米不可能给他们生产线的技术,算来算去清河鸭也占不了多少便宜。饲料配方嘛,他们也有了,综合考虑,余思雅不觉得有必要跟加米合作。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外资进入国内,是为了攫取利润,跟他们合作,有利有弊,但就目前清河鸭的状况来说,所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而且在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的情况下合作,稍有不慎,清河鸭就可能会被外资吞并了。国内多少民族品牌就是这么陨落的,他们当初以为能借着外国资本、技术的力量腾云直上,壮大做强,最后却落得个销声匿迹的下场。
所以只思考了几分钟,余思雅就再次郑重地重申了一遍自己的立场:“请你转告莱德先生,他们的来意我已经清楚了。不过目前来看,我们清河鸭集团运转正常,资金方面的问题也能自己解决,暂时没有跟外资合作的意向。如果以后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会第一个考虑加米公司,谢谢。”
(https://www.qshuge.com/2801/2801144/1111100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