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明王朝1587最新文章 > 第九十六章 用模棱两可之罪引蛇出洞(上)

第九十六章 用模棱两可之罪引蛇出洞(上)


  虽然郑国泰嘤嘤抽泣的样子看上去很是楚楚可怜,但是朱翊钧却并不认为他软弱,晚明的外戚既不可能直接指挥地方官,也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除了向皇帝本人讨圣旨,郑国泰可谓是别无他法。

  但若是郑国泰像宋朝以前的外戚那样切实掌握掌握政治权力呢,那不用说,他绝对会来一个“先斩后奏”,先用官军杀上一批闹事的漕工,再指挥锦衣卫和东厂逮捕一群可疑分子,最后彻底将维权者统统定性成“反贼”,让皇帝不得不下旨处死生乱漕工。

  对于这一点,朱翊钧可谓是相当肯定,郑国泰之所以能在自己面前哭得如此动情,并非是因为他不敢杀人,而是因为他没有杀人的权力,如果郑国泰可以杀人,手起刀落来说不定连张鲸都比不上。

  而现在郑国泰没有这份权力,于是他只能步步试探,小心谨慎地用模棱两可的话语给朱翊钧设下圈套。

  思及至此,朱翊钧不由就在心底叹息了,难怪万历皇帝有人格缺陷,一个生来就拥有杀人权力的人长期被一群具有各色杀人动机的人所包围,就算是观世音菩萨转世,恐怕也难以健康成长。

  “就算想查,也得有个调查的方向嘛。”

  朱翊钧很冷静地回道,

  “朕瞧着那些漕工大多都是良民,你想往哪儿查?你想怎么查?”

  郑国泰低头拭泪,那样子仿佛朱翊钧是一个恶婆婆,而他是一个备受磋磨的小媳妇,

  “臣以为,皇上理应下旨逮捕漕帮首领,着命东厂从严审问,令其供出幕后主使。”

  朱翊钧一听就笑了,

  “抓人总得有证据罢。”

  皇帝交握的双手拇指在虎口处细细地摩挲着,

  “谁作证呢?不会是那个晋商范明罢?”

  郑国泰见皇帝的态度暧昧不明,立刻回转道,

  “或者先在南京埋伏重兵,命东厂与锦衣卫在暗中查勘,待事发之时一网打尽,到时人证物证俱在,料那幕后之人也无从抵赖。”

  朱翊钧笑了一笑,道,

  “假设朕是闹事漕工,朕就绝不会供出真正的幕后主使之人,这笔账是很好算的,倘或被捕漕工咬死是为争取投票而生乱,那就是迎合圣意,说不定朕看了三法司递上来的供状,心肠一软,反倒能赦其无罪。”

  “而若是他们承认此事是有别有用心之人在幕后刻意操纵所致,那就是板上钉钉的谋朝篡位,聚众起事,是毫无疑问的‘理应当斩’,这种情形之下,就算锦衣卫和东厂把百万漕工都抓到北镇抚司里去了,也根本不会有人承认此事背后另有蹊跷。”

  “至于漕帮首领,那就更加不会如实招供了,假设当真有人在幕后操纵,此人既然能联通漕帮头目,定然不止以利相诱,若是与漕运利益关联之人,漕帮头目怎么会轻易归罪于他呢?他们本来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就算严刑拷打,最终也不过是随意寻出几个替罪羊来搪塞朕罢了。”

  “朕还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吗?弄来弄去就总是这一套,朕想推广投票,他们不愿意,又怕朕生气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在暗地里搞那么一些小动作,把原本能协商解决的小事迅速激化成疑似谋反的大事。”

  “接着就非要朕下令平乱,朕一下旨,他们就到底下去抓一批人,让朕杀几个‘首恶’出气,然后呢,朕前脚刚杀完人,他们后脚就开始‘苦谏’,说这票选如何害民,如何授人以柄,如何致使民间动荡不安。”

  “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地教朕‘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朕杀了人出了气了,他们废除票选的目的也达成了,就算朕能坚持着咬牙不从,那短时间内也难以再将票选推广到其他领域了,这么一拖二闹得过上几年,票选就彻底沦为形式了,对他们就再也没有任何威胁作用了。”

  “这一套在张居正秉政的那几年朕瞧得可多了,就说改革驿站那事儿罢,原本张居正只是想规范勘合,避免公器私用,结果政策一下,这边一个勋贵,那边一个皇亲的,凡是沾亲带故的都想法子跟朕要特权,最后连衍圣公家的人都被搬出来了,果不其然,这没过几年,驿站就又恢复成老样子了。”

  “所以说他们这一套骗不到朕,也就吓吓你们,利用你们怕被朕当成弃子的心态来让你们这些能亲近朕的人反过来劝朕下旨杀老百姓,朕要是真上了这些人的当,那才是甚么事儿都干不成呢。”

  朱翊钧认认真真地分析了一番利弊,他想他替郑国泰把计划讲明了,郑国泰就不用再看上去那么可怜了。

  朱翊钧其实挺不喜欢看一个强大有能力的人在自己面前反复示弱的,他认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潜藏着一种以上欺下的混账逻辑,仿佛地位低微的卑弱之人就理应痴傻愚钝,但凡显得伶俐聪慧一些就超出了他们的命运,活该换来高高在上的强者对他们变本加厉的精神虐待。

  而朱翊钧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他哪里能狠下心去对弱势者进行精神上的镇压掠夺,他宁愿与人平等相处,明明白白地将后续算计都说给他们听,将他们背地里的一切阴暗的灵醒都清清楚楚地说给他们听。

  他知道晚明的皇帝时常就陷在这样的困境里,虽然能唯吾独尊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若不将底下人的利益考虑在内,最终的结局总是一事无成,被阳奉阴违也无从得知,因此朱翊钧决心不犯这样的错误,既然大家都是聪明人,不妨就以聪明人对聪明人的态度商讨对策。

  郑国泰听了皇帝的这番分析,果不其然地肃下了面孔,恰好是聪明人被揭穿小聪明时那种略带尴尬的微妙表情,

  “怎么会,怎么会,皇上这样说,真是教臣不知如何是好了。”

  朱翊钧微笑道,

  “郑卿心里一定有其他更周全的方法,朕猜到郑卿心里有,郑卿可别硬是说没有,要真是没有办法,那郑卿方才主动请缨,说要为朕去调查幕后主使可真是冒失了,这原是东厂和锦衣卫的活儿,怎么郑卿却急着要承揽呢?”

  郑国泰的脸色沉了一沉,忽而又支支吾吾地道,

  “臣确实另有一计,只是这个法子并不是臣自己想出来的,怕皇上听了觉得有些……阴毒。”

  朱翊钧问道,

  “不是你想的,那是谁想的?”

  郑国泰又低头道,

  “是那范明想出来的。”

  朱翊钧笑了起来,

  “他倒比郑卿周全,郑卿且替他转述一二罢。”

  郑国泰应了一声,随即道,

  “那范明的看法实则与皇上正相反,皇上认为百姓是可以讲道理的,是可以信任的,那范明却不那么看,他认为升斗小民不过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只懂得看眼前利益,朝廷若是与他们商量是否开海,则必然是不成的,必得先找个理由控制了他们的财路,再与他们商议是否支持海贸。”

  郑国泰一面说着,一面止不住地对皇帝察言观色,他心里是更赞成范明的想法的,只是他眼下并不方便表明立场。

  朱翊钧倒没有生气,毕竟开启民智之路任重而道远,再说晋商比起同时代的大明百姓而言确实更聪明一点,

  “‘找个理由控制财路’?这是甚么意思?”

  郑国泰解释道,

  “那范明认为,这百万漕工必然不是铁板一块,即使联合生乱,这里面也良莠不齐,有好有坏,皇上只须收拢好的那一派,将漕运之利从坏的那一派手中夺走,重新分配给那漕工之中的良民,如此则可无往不利。”

  朱翊钧听到此处,尚且还不觉异样,

  “这话虽不好听,但又如何算得上是‘阴毒’呢?无非是甄别敌我,各个击破而已。”

  郑国泰接着道,

  “臣原也如皇上一般想,只是那范明又向臣提出了一个建议,漕工好坏无须甄别,只要能对朝廷言听计从之人,皇上则可将其认定为‘好’人。”

  朱翊钧心想,果然是八大皇商之首的亲爹,一张口就有一股子正宗的“顺民”味儿,

  “既然不去甄别好坏,那又如何认定谁能对朝廷言听计从呢?”

  郑国泰回道,

  “那范明说这很简单,只要先将漕运变成可能违法的非法行为,再让有司以整顿漕粮的名义合法规查,如此漕工为保住生计,自然会倒向朝廷一边,余下犹疑不定的,则是需要东厂着重清理的刁民叛乱分子。”

  朱翊钧疑惑道,

  “合法就是合法,违法就是违法,甚么叫‘可能违法的非法行为’,这是哪门子的言论?朕怎么闻所未闻?”

  郑国泰道,

  “漕工生活一向困苦,故而自万历七年伊始,皇上下旨准许每艘漕船可携带六十石私货沿途买卖,以使漕工食用有资,不致侵损正粮,那范明便认为,此种沿途夹带,正可用来大作文章。”

  朱翊钧微微皱眉道,

  “这六十石私货的数量是朕定下的,朕为天子,自然金口玉言,如何能出尔反尔?”

  郑国泰忙道,

  “并非是让皇上出尔反尔,只是小民利欲熏心,在携带寻常货品之外,或许会另外掺夹有害于民的违禁之物……”

  朱翊钧接口道,

  “违禁之物?比如说甚么呢?”

  郑国泰顿了一顿,小心翼翼地吐出一句话道,

  “……比如说‘乌香’。”

  皇帝那摩挲着两手虎口的大拇指瞬间停了下来。

  郑国泰见状又继而解释道,

  “当然不是说真的命人沿着大运河去买卖‘乌香’,只是向民间宣传说有那么一种害人的药物,是倭寇联通汉奸内鬼专门用来引诱我大明百姓的,此种药物可轻易使人成瘾,轻则失智,重则疯癫,反正这种药物原本就来自海外,是我大明普通百姓平生未见之物,因此……”

  朱翊钧接着道,

  “因此只要朝廷有令,百姓定会人人惶恐,毕竟人对未知总是充满了恐惧,何况此种药物涉及通倭,百姓自当避之不及,不敢与之有丝毫沾染。”

  郑国泰点头道,

  “皇上说得很是,且既然这种药物为常人所不识,那么有司沿途盘验之时,难免就会有所偏差,因此扣验漕船、扣押漕工,自然亦是事出有因。”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为生计而意图作乱的漕工,定会人人自危,毕竟事涉通倭,罪事情状可大可小,不似纠集起事那般人多势众,再者,皇上的票是专门给我大明百姓的,而一个人如果通了倭,那他就不再算是我大明百姓,如何能再有资格争取票选呢?”

  朱翊钧暗叹道,要不怎么说普选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呢,这范明刚刚沾上了一点儿边,还没变成资产阶级就已经参透了后世欧美国家“非公民则无选票”的宪政原则,真可谓是“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郑国泰又道,

  “这时皇上再派人与漕帮首领商议具体事宜,无论是开海还是票选,事情就会比先前好办许多,那幕后主使能躲在纠集生乱的漕工背后,却不能躲在涉嫌里通外国的汉奸背后。”

  “倘或实在有不从的,皇上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那不合作之人以疑似通倭的罪名扣押起来,皇上不愿枉杀无辜,这扣押总不至于闹出人命,他一天不从,皇上就令东厂扣他一天。”

  “这漕运整年不得闲,他在牢狱里多待一天,就多损失一天的钱粮,漕帮虽然讲互帮互助,可若是罪名落实不下来,即使有心帮助者也无从下手,即使是最一呼百应的漕帮首领,若是被关上个十年八载的,就算最后无罪释放,出狱之后,又如何能恢复先前的地位呢?”

  “且漕帮之间亦有派别,派系之间亦有竞争,只要漕工之中有一批人为避嫌疑对朝廷示好,余下之人即使顾念漕运之利不被他人侵占,也会心生忌惮,不敢再贸然胡作非为。”

  “总而言之,那范明的意思,便是让有司用这个模棱两可的通倭之罪,换下那个板上钉钉的纠集谋反,相关人等该扣押的还是一样扣押,只是罪名不同,皇上便可进可退,不必再受科道苦谏、物议所迫了。”

  朱翊钧听罢,不由沉思片刻,尔后问道,

  “可这样一来,漕工们思虑重重,虽能将祸乱消弥于无形之中,但那幕后主使少了愿意为他出头的左膀右臂,又怎能轻易被朝廷查出?”

  郑国泰微微一笑,道,

  “皇上不必忧心,这范明在这之后还有一个主意,正可引蛇出洞。”


  (https://www.qshuge.com/2793/2793934/64705778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