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他是你的本家
“大明与鞑靼的兵力,相差不多,不如再等五年。”严成锦道。
明明能躺赢,为什么要出兵?
等大明强盛到鞑靼两倍时,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取鞑靼的领地。
战争烧钱,靡费和兵力,还不如投入南方,继续开荒。
苟到忍无可忍,自然强大无比。
弘治皇帝板着脸,有些生气了:“请乞出兵的人,是你爹。”
严成锦看完疏奏,看字迹笔锋,是老爹写的:“家父从掳中走回人手中得到消息,或许是误判,或许是达延汗故意而为,如何证明是真的?”
李东阳面色抽搐一下,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他是你爹,连自己爹都怀疑!
清娥绝不能嫁给此子。
弘治皇帝微表情,显得错愕和诧异,问道:“安定伯在关外发现鞑靼人的痕迹,这还会有假?”
“陛下知道王守仁?王守仁最懂虚张声势,只需一人,就能弄出千军万马的痕迹来。
更何况,踪迹不是亲眼所言。
不,就算亲眼所见,也不一定为真。”严成锦认真脸。
大殿沉寂了片刻,这时,难得有人赞成严成锦的观点。
马文升颔首:“朵颜的领地在东北,不远几千里,迁徙马匹和士卒到延绥,令人匪夷所思,还是派人彻查清楚为好。”
鞑靼人争夺草场严重,兵力迁移,会丢失领地。
只怕,这是达延汗的计谋,朵颜和鞑靼,压根就没联合。
秦纮躬身:“臣赞成出兵!”
身为兵部尚书,秦纮有自己的顾虑,怕鞑靼更强大,会威胁到大明皇权,不如尽早除之。
如今,大明有雄厚的兵力和国库,能与鞑靼人一战。
国力并非会一直强盛下去。
若衰败在太子手中,大明皇权岌岌可危。
弘治皇帝陷入两难,他亦想趁机出兵鞑靼:“锦衣卫能派人入草原,探查实情?”
“锦衣卫定不负命!”牟斌躬身领旨。
李东阳考虑片刻,道:“鞑靼大军踪迹难寻,等奏报传回,怕是迟了。
陛下,不妨下两道旨意,若鞑靼真与朵颜进攻,则命严恪松出兵。
若为虚报,则探清鞑靼意图。”
弘治皇帝颔首:“传朕的旨意,若达延汗敢进犯,命安定伯斩下他的头颅。”
严成锦暗自思忖,凭老爹的本事,还砍不了达延汗的脑袋。
想让刘瑾提供线报。
但草原人迁徙飘忽不定,难找到刘瑾。
明军真要出关,得想办法,助老爹一臂之力。
从大殿出来,朱厚照正要进大殿给弘治皇帝请安。
站在门前,等李东阳三人出来,便对着严成锦窃喜:“老高,本宫在良乡寻到一书生,每日能帮本宫赚一百两银子。”
严成锦暗自咋舌,什么生意这般暴利:“殿下哄骗读书人?”
“本宫给了银子,不算哄骗。”
朱厚照将半首诗,拿回宫里让诸公续写,再将全诗高价卖出,赚中间差价。
严成锦对银子不很感兴趣:“殿下,莫要耽误他人前途。”
朱厚照乐了:“说起来,此人还是你的本家。”
严成锦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姓严?”
“叫严嵩,诗写的一般,人却极老实。”朱厚照混不在意。
严嵩入京了?
是了,他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似乎以二甲登第。
朱厚照见严成锦面色凝重,便问:“你认识此人?”
严成锦抬头:“不认识,殿下知道他在哪儿?”
“你不对劲!本宫把他藏起来了,你想去寻他?”朱厚照眼中露出狐疑的光。
“一千两!”
“在良乡,本宫带你去。”
……
良乡,牙行。
严嵩起来铺好被褥,厢房中五人同住,皆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住在厢房也好,可以互相探讨学问。
“你叫严嵩?”
严嵩转过身,看见门前有两个书生。
一个是良乡有名的小朱秀才,另一个面上蒙着白布。
“在下就是严嵩,字惟中。”
“在下姓张,名贤。”
朱厚照习以为常了,不知老高为何,专门为这书生跑一趟?
严成锦仔细看了眼,明朝的六大奸臣之一,与一般的读书人无异,面相清秀。
严嵩出入仕途时,是好官,后来杨廷和把持朝政,仕途不得志,渐渐黑化了。
若论对大明的影响,严嵩比皇帝有过之无不及。
严嵩朝朱厚照作揖:“今日的诗还没写好。”
朱厚照说道:“今日不是来要诗的。”转头看向严成锦,不知严成锦要做什么。
“传世学院,缺修撰工程师,每月三两银子,严兄感兴趣?”
雇一个书生当工程师,传到陛下那儿也不奇怪。
若将严嵩痛揍一顿,赶离京城,反倒会引起陛下注意,还破坏自己的形象。
严嵩眸中微动,狐疑:“怎会这样的好事?”
听同房书生说,考不上科举,可以到良乡当工程师,每个月三两银子。
但极难考上。
“但,你不可参加科举,更不可为官。”
严嵩闻言面色发紧。
父亲屡次考举不中,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千里迢迢赶来,不能让父亲失望。
“恕在下不能答应,良乡工程师虽好,可在下,想当官。”
严成锦对严嵩的家世有些了解。
此番入京,并非是自己的意愿,而是为了完成严淮的愿望。
听说,严嵩是很孝顺的人。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在下告辞,严兄好之为之。”严成锦微微作揖。
严嵩有些奇怪,此人似乎不想让他为官。
可他初入京城,压根谈不上得罪此人。
收拾包裹,准备去藏书阁借书。
华盖殿,
弘治皇帝忽然抬头,想起来:“今日,怎不见太子来给朕请安?”
“回禀陛下,来了,又跟着严成锦出宫去了,见了一个书生。”
一个多时辰了,牟斌也不敢打扰弘治皇帝阅奏。
弘治皇帝浑不在意问:“什么书生?”
“姓严,严成锦似乎为了聘他为理学院的修撰,但不得为官。”牟斌道。
理学院有教本和讲义,需要人修改和撰写。
弘治皇帝重视起来:“抡才大典是为朝廷取士,若此人是良才,岂不是朝廷的损失!
告诉严成锦,不许抢跟朝廷抢人,让他在坊间,自己找个秀才。”
“臣遵旨!”
(https://www.qshuge.com/2769/2769113/61907816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