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被捅的马蜂窝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首都这里聚集了太多的各种单位,比如后来曾让中%央下令整顿、撤销的驻京办。
据说,高峰时期,各种驻京办多达上万家。
其实,与驻京办数目不相上下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协会,比如行业协会、学术协会等等。
这些有我国特色的行业协会,虽说都是民间组织,但其实多半都有娘家,而且他们的娘家,大多来头不小。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消协,娘家是工商总局,中房协也是一家这样的单位,它的娘家是建设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协会呢?如果抛开那些官样文章不看,内里的目的,说白了,还是各种利益。
这些协会,首先,是它们娘家的各路领导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地方,同时,这些协会,也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
会员会费不说,作为一家有来头的协会,总得有自己的刊物吧,好多协会出版的刊物还不止一种,那订阅和广告收入,自然是不菲的,这是一块;还有,年中岁末,随便找个由头开开会,收收会务费,再立个明目评下奖,委婉的拉些赞助……,这又是一块。
这样容易就会产生高额效益的事,为什么不做?
在所有的协会中,中房协是很特殊的一家。
顾名思义,它的会员,主要是全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中房协的总之,就是为了维护这些会员的利益。
在国内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异军突起之前,如果你想了解国内的富豪,简单,上中房协的官网看看会员单位就好,剔除那些国有性质的房企,那些排名民营地产公司的老板,多半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也靠前。
所以,这不但是一家娘家来头大,而且自身实力也非常雄厚的协会。
还必须指出一点,虽然它的娘家只有建设部一家,但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它和其它许多部委的关系同样密切,比如国土、银行、环保、财政、统计、发改委等部门。
原因很好理解,要把房企做大做强,必须和这些单位搞好关系。
总之吧,这是一个很牛,非常牛的协会。
此时,协会的一间会议室里,桌上摆着几份复印好的文件,赫然正是冯一平的毕业论文,一位理事气得拍着桌子,“这就是一派胡言,”
另一位同样怒气冲冲,“哗众取众,危言耸听,”
“自我感觉太好,只凭一知半解,就妄下推断,”
“居心不良,”
“这是无端诋毁,造谣中伤,”
…………
总之,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对冯一平都是同仇敌忾,义愤填膺。
要是冯一平现在人在场,这些说起来在业内都算小有名气,身价不菲的家伙,说不得就会有人要赤膊和冯一平做上一场才罢休。
至于这其中,有几份是真的因为冯一平荒谬的结论而火大,又有几分是因为类似与皇帝的新装被叫破而带来的羞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支柱还是枷锁?”这还用问吗?他们这些人,创造了这么多工作机会,上缴了那么多利税,在土地拍卖上,又让地方财政增加了大笔收入,还带动上下游那么多的行业迅速发展,理所当然是支柱。
“一定得想办法反击,”一位理事说,“得让他知道,不能因为头上被带了顶帽子,就可以忘乎所以,”
这句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
可是,该怎么反击呢?这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他没有开发房地产业务吗?”一位理事问。
如果嘉盛也开发房地产,那么不用他们反击,把这条消息披露出去就好,大家马上就会知道,这是一个表里不一,哗众取众的家伙。
“除了酒店,还真没有地产项目,不然,他哪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银行贷款,”说这话的,也不知道是气还是羡慕。
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资产负债率超过六成以上,净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九成,那都是平常事——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不少房地产老板跑路的原因。
嘉盛这样一家居然都没有银行贷款,零负债的大型集团,真的是异类中的异类。
“嘉盛装饰,是我们的会员单位吗?”又一位理事问。
聪明人总是多的,善于利用组织和集体的力量,来为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来服务,这样的人,从古至今,都非常多。
中房协的会员单位,并不单纯只是房地产开发商,物管、装饰公司,同样有申请成为会员的资格,而嘉盛,目前是国内有名的装饰集团。
该理事此话一出,马上赢得赞扬一片,“高,这个主意高,”
“马上去数据中心查,”一老板吩咐坐在后排的秘书。
秘书回来得很快,“怎么样,是吗?”
“王总,嘉盛装饰目前不是房协的会员单位,”秘书带来的,并不是大家期望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理事们有些消沉,这可是最好的一个手段,为什么他偏偏不是?
“我问过,嘉盛装饰从来没有递交过申请,房协倒是邀请了几次,但始终没有回音。”秘书进一步解释。
这和冯一平有关,本来他就想离房地产这一块远远的,二来,嘉盛装饰从成立那一天起,最在乎的就是用户的口碑,那些含金量不太高,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听说过的奖项,他不稀罕,而且,加入协会,还要缴纳会费——这是能省则省的冯一平不能接受的。
有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白白交给你们?
“那还是得想其它的办法,”
“那么,在我们的刊物上发表反驳文章,买一些版面,也让那些知名专家在报纸上刊登反驳文章,”
不管社会体制如何,当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谋求发出自己的声音,国内自然也不例外,和房协合作的知名学者,或者说房产企业豢养的学者,不在少数。
而且这其中的不少人,在国内报纸上发表文章的次数,比冯一平多得多,因为冯一平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学者,但又非常排斥自己成为一个所谓的“公知”,因此很少在国内的报刊上就热点问题发表文章。
“我觉得这样力度还不够,”有人摇头,“你们看,要不要把这事通知会长?”
现任的会长,是部里退下来的一位副部长,能量自然比他们大。
门口,一位西装革履的人,听到这里,也摇了摇头,再也没有听下去的兴致,招呼助理跟上自己。
会议室里的一位眼尖,连忙叫道,“黄董,黄董,请留步,”
这位,是首都房地产界的翘楚,也是后来所谓“四少”其中一位的老爸。
黄董无奈,只得停住脚步,“王总,你今天也在?”
“黄董你来得正好,今天有件事,我们正好要想个办法,”黄姓理事拉着王董就朝会议室走。
“老王,要不等等,我和会长约好了有事要谈,”
“黄董放心,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王理事把黄董按在主座上坐下,“这是我们那位所谓首富的文章,黄董你看过了吗?”
他自然是看过的,“哦,那得拜读一下,”
“你看,我们大致给你介绍一下情况,”几个人简明扼要的跟他说了一下,“黄董你觉得,这事要不要反映到会长那里?要不刚好,你等会顺道提一下?”
“我觉得不妥,”黄董摇摇头。
“为什么?”大家普遍不解。
房协可不是一般的协会,而是一个敢发出自己声音的协会,在后来全国的老百姓都为高房价叫苦的时候,他们还敢出来说,希望政府降低地价,政府每一次出台调控措施,他们都会组织一些砖家叫兽出来呼喊,应该暂缓,但成交量稍一下挫,他们又马上出来呼吁政府,要出台政策“救市”。
“诸位,你们想想,他这篇文章,并不是公开发表,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影响面非常有限,我们什么都不做,过几天也就烟消云散,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
“但是,如果我们主动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反驳,岂不是正好把这件事炒热,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你们说对不对?”
这就是战略眼光和战术眼光的区别。
黄董两句话,让在场的人迅速冷静下来,就是啊,能有多少人关注到这篇文章呢?之前的那些想法,倒真的会想扩大这篇文章的影响。
“黄董高见,佩服!”
“呵呵,黄董说的对,这事,过不了多久,就会和没发生一样,”
他们自然不知道,冯一平已经准备好了要在7月份的前沿上,发表类似的文章。
(https://www.qshuge.com/2752/2752136/30177963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