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造车大结局 > 第九十四章 奔赴二汽

第九十四章 奔赴二汽


  过不了几天,由市长薄东风带领的海州市汽车项目基地推进小组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虎山。在华夏厂决定继续造车之旅后,海州市官方不管是做出姿态好,还是专程打气而来,都对这个差点中断的项目给予巨大的支持。

  来到华夏汽车选址,看到大片土地已经平整完毕,现场开始了有条不紊地桩基工程,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干活一派繁忙景象。

  海州市官员们见到此景,心里都暗道看来华夏厂说要继续造车可不是空话,眼前一切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决心。

  “自古华山一条道,我们可都跟着你上了山,今后再想下山可就难了哟!到底你们的汽车项目在目前情况下要如何搞,该向我们透个底好让大家心里有数嘛!”

  市长薄东风对跟在身后的韩皓笑着说道。

  见此情况,韩皓待工地参观完毕后,带着一群官员回到华夏厂的总部,来到一处之前闲置的仓库。只见里面赫然摆满了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品牌型号微面。目光所及之处,长安、昌河、五菱、松花江等品牌一应俱全,这些车都被大卸八块,一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拿着游标卡尺在一一比对各项数据。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对手的长处,将来我们会综合他们的优点造出适合我们国情的国民车。相信一年后,诸位再来参观,我们会拿出自己的产品供你们亲自试驾。”

  韩皓自信满满地对广大海州官员们说道。

  “这是什么高科技武器啊?”

  薄东风摆弄着一个带着红光的仪器问道。

  “扫描数据用的,是一种收集数据的仪器,不算什么高科技。”

  脸上有些火辣辣,韩皓不好意思说这个仪器就是为了完整拷贝别人的汽车零部件尺寸。他总不能当众说我们正在复制别人的车辆数据,到时直接用到自己的品牌上。

  “哦,还不错。”

  估计薄东风也弄不明白这东西的用处,反正场面上就圆了过去。

  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吃透了解你所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最重要的前提。尤其现在没有外力助阵的情况下,只能是再次从仿制起家,韩皓准备重复摩托车成功的经验。但汽车由于零部件更多以及核心技术更复杂,所以想像摩托车般轻易入门是不可能的事。

  华夏厂收购了安淮省的华阳汽车厂,虽然基本上没有取得核心技术,但至少其曾有过生产微面整车的经验,所以在丢失了三菱技术后华夏厂还是得到了一些汽车制造技术。不过这些只是在制造流程方面,涉及汽车核心技术是一片空白。

  因此说华夏厂造车是完全从0开始也不对,而是从0.01开始倒也恰当。

  送走前来参观的官员后,韩皓心里压力可没有像你表现出来般轻松。跟摩托车一样,想要造汽车最大的难题还是出自发动机和变速箱之上。汽车发动机不如摩托车般简单,需要更多尖端的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按现在华夏厂的水平想从头凭空开发出汽车发动机是天方夜谭。

  经过对市面上的微面拆解后得知,像长安、昌河和松花江这几家生产的微面在底盘上完全一致,就连发动机和变速箱也只是标注型号不同但基本结构都一样,全部是由中航东安发动机公司提供。这是因为当初由中航统一引进了铃木ST90系列整车项目消化,分别给到了下属子公司长安、昌河、松花江这几家分别生产。

  如果能从东安公司采购发动机和变速箱,随后再找一家底盘生产厂帮忙代工ST90系列底盘,那么汽车三大件就齐全构成了最关键部位。至于汽车外壳等零部件可以自己组织生产,犹如堆积木般就可以把一辆完整的微面小车造出来。

  在跟凌云智交谈时,作为汽车行业的专家,他对韩皓提出的设想初步表示同意,毕竟这是建立在跟三菱合作告吹了的基础之上。虽然目光要长远,今后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是必须自己掌握,但眼前要尽快出车落地的情况下整合可用资源是一个不失为走捷径的好方法。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东安公司愿意把发动机和变速箱卖给华夏厂吗?毕竟这可能给他们凭空增添了一个竞争对手。

  “这你就不了解中航公司的管理体系,虽然东安跟长安、昌河、松花江等在同一个总公司下。但由于这个公司是属于类似联营性质的国家划拨归到一起性质,所以各个子公司间还是具备很强的独立性。据我所知,东安公司的产能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生产线并未满负荷生产。加之我通过在东安公司的老同学了解,如果我们给出的价格合适,他们至少近期内会很高兴多了我们华夏厂这个客户。当然,给我们的供货量是必须排在长安、昌河、松花江等国企汽车企业之后,而且数额有限。其实,我们收购的华阳汽车厂他们之前就定期采购过东安公司的发动机。”

  得知韩皓决定继续推进汽车项目,凌云智也一早做好了各种情报工作。

  战略方向确定,那么接下来就得沿着既定方向继续推进各项配套工作,现在资金、土地都落实到位,剩下最关键的依旧是人才。

  就算凌云智从一汽带了一帮人出来,但光凭一汽出来的16个人就想造出像样的汽车是空中阁楼,因此还需要到各地挖角。

  鄂北省堰十市,从绿皮火车上下来了一行人,他们正是远道而来的韩皓等人。之前韩皓一直惦记着准备从二汽挖人,没想到省里派工作组调查,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事情而耽误,现在汽车项目箭在弦上缺人只好再次动身启程。

  二汽,又名东风汽车,是中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企业,凭借东风卡车的技术优势,消化了美国康明斯公司引进的发动机技术,在全国形成了21个省市118家联营公司的巨大规模。浙海省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汽车厂——江州汽车厂,主营中型卡车系列,就是二汽旗下的子公司。作为国内“三大”汽车公司中一员,在上汽、一汽分别和大众合资取得了轿车生产资格后,二汽当然不甘人后也找到来自法国的合作伙伴——雪铁龙公司。

  在上汽获得国家首肯的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和二汽都红了眼。生产卡车只是小学生,生产轿车才是大学生,汽车行业谁不知道轿车技术高利润更高。在8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了进口汽车狂潮,一夜之间国家外汇几乎被汽车消耗殆尽。因此发展轿车,成为国家决策层的一大重要论断。光凭上汽一家的产能,是无法满足实行了改革开放后嗷嗷待叫的国内市场。因此,再建一家轿车生产基地便提上高层桌面,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只能选择一家企业作重点投资,因此一汽、二汽都卯足了劲向国家争取轿车项目落户。

  虽然二汽是在一汽交钥匙工程背景下倾尽全力帮助建立,但由于市场竞争的重合,两家企业间明争暗斗可没少做。从二汽孜孜不倦要把厂名改成东风汽车就可见一斑,一面是一汽压倒二汽,另一面是东风压倒西风,两家企业从名字上就要争个第一。

  在87年召开了一次论证会,到会的有20多位部长级别的干部,初步形成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准备把轿车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在会议上就到底该由一汽还是二汽上马轿车项目进行现场打分投票,由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轿车发展战略。

  一汽提出了在原本红旗轿车打下基础上实行滚动式发展,从中高级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车,分期建设,先期3万最终达到30万辆规模。而二汽则迎合高层远期目标,要为国家出口汽车创造外汇的期望,提出了以出口为导向,一次性建成30万辆汽车生产规模。

  在专家投票中,赞同一汽发展策略的意见占据了绝大多数,二汽的计划被认为是好高骛远而落败。本来凭借卡车领域发力,二汽眼看就要超过一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老大,没想到关键一局败北,真是旧仇未解又添新恨。

  后来二汽再次公关高层,还是拿到了轿车生产基地牌照,不过已经远远落后于一汽的脚步。当二汽准备生产轿车时,已经在中国吃下两大轿车生产基地的大众,又耐不住寂寞准备用另一个子品牌斯柯达抄底中国汽车市场。这一次,有远见的中国人肯定不会同意大众完全占据中国的轿车市场,任凭大众开出超乎想象的条件都不为所动,决心引入新的有实力竞争者。

  在选择合作伙伴中,法国雪铁龙方面凭借由政府提供23亿法郎低息贷款,并承诺提供最新ZX车型得以入选。东风和雪铁龙的合资公司起名叫神龙汽车,投产的这款合资车就是眼下在中国汽车市场初现光芒的富康小轿车。

  由于富康轿车的投产,导致了在二汽里面另一帮人的失意,此次韩皓前来,就是和凌云智一起寻找这帮失意者。


  (https://www.qshuge.com/2689/2689639/34454595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