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傻子的燃情岁月肖邦乱弹琴 > 319.工人的智慧

319.工人的智慧


  张主任找来的这些老工人,都是过去在矿机各个岗位上,摸爬滚打了三四十年的老人。

  有些老工人已经退休了,听说厂里遇到了困难,张主任来找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就来了。

  张主任了解他们,这都是各个岗位上的好手,不仅个人技术过硬,而且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姚远给他们讲解资料,也被他们的技术水平给震惊了一下,他们几乎是跟他一样,什么都懂啊。

  当一个老工人提出来,铬合金钢因为脱碳才变的不耐磨损,这样专业的热处理金相问题的时候,姚远就忍不住问他:“你这些专业理论,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那老工人就笑了说:“我十六岁就进厂干热处理,干了三十几年,整天跟这些钢材打交道,自己摸索也摸索会了。你随便给我一块材料,我拿到砂轮机上一磨,看飞溅出来的火花,我就能说出钢材型号和配比。这些钢材啊,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他们的性能,可以说了如指掌。”

  所有这些老工人,都跟这个老热处理工人一样,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工作,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步。

  好多专业道理和理论,他们不会讲。可是,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达到什么样效果,他们的经验,却比丁群那些工程师技术员们要有经验了许多。

  下午的时候,姚远讲解完了具体技术要求,工人们就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一个干电焊工干了近三十年的老工人,一眼就看出来,那个从悬臂上切割下来的销轴孔,是用氩弧焊堆焊的办法,在大孔周边堆焊了一层特殊材料到普通机体上去的。

  经过老工人一提醒,姚远这才看明白。将孔周边的漆层打磨干净之后,露出的痕迹,的确是堆焊的痕迹。

  虽然国内很早就有了氩弧焊接这个技术,可是因为氩弧焊机缺乏国产制造零件,在这个时候应用并不广泛。丁群那些人没有见过这种焊接技术,也就没有想到人家是怎么弄出来的,只是想到普通电焊没法得到这种合金结构了。

  仅仅一天,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让姚远信心大增,也顾不得去找刘二赶了。

  既然知道了人家是怎么干的,那就变的简单多了。本地买不到氩弧焊机,大城市里肯定有啊。姚远第二天就带着那个老焊工去了南边的大城市,去买氩弧焊机,同时,还得买专用的这种镍铬合金的焊条。

  别看咱们在这儿说说,觉得很简单。其实每一件事情都不简单。

  首先,判断轴孔是氩弧焊堆焊出来这一点,你没见过这种焊接技术,做梦你也想不出来。

  丁群那些工程师水平都不低,可是那时候国内氩弧焊技术还不普及,他们没有见过,根本就想不到。就是姚远,虽然在上一世就知道这项技术,但没见过实物,他也想不到。

  那位老焊工,过去在东北的汽车厂里工作过,见过这东西,这才能够想得到。

  那时候没处找这种焊接设备,光想的到还不行。姚远带着老焊工在南方大城里转了好多地方,找了好多企业,总算是找到了氩弧焊机。

  可是,还有需要的焊丝呢。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怎么用合金焊丝,也没有出这种焊丝的地方,你上哪儿买去?

  这个姚远就有办法了,他毕竟来自现代,知道的要多一些。

  没有镍铬焊丝不要紧,本地就有出售镍铬合金圆钢的。他可以买最细的镍铬圆钢,弄一台冷拔设备,把还是过粗的镍铬合金圆钢,通过冷拔的手段,变成适合做焊丝使用的直径,这问题就又解决了。

  设备有了,焊丝也有了,可是没人干过焊合金这个活,没有经验,还得让老焊工带几个技术水平高的年轻焊工,摸索着焊合金。

  怎么保温不让工件变形脱碳,如何减少气孔和渣眼,多大的焊接电流合适,多粗的焊丝合适,操做手法,操作工艺流程等等,这个都得逐渐摸索。

  还有,氩弧焊操作,需要氩气保护。那时候市面上有氧气钢瓶,没有专门卖氩气的。这个还得联系制氧厂,让他们给出氩气钢瓶,氩弧焊机才能正常使用。

  光准备这些生产条件,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是反复实验,又是一个多月。

  虽然时间拖的有点长了,可总比只是指望丁群的研究所,毫无进展要强的多了。

  丁群听说姚远领着一群老工人搞实验,心里的想法和姚远一开始的想法一样。我们这些读了那么多书的知识分子都不行,一帮没多少文化的大老粗就行了,这不胡闹吗?

  可有一天,姚远把他找过来,让他看实验效果的时候,他依旧是和姚远一样,被震惊了。

  那时候,老焊工已经带着几个年轻焊工在实际操作了。虽然焊接的效果,还不能达到实际运用到生产当中去的水平,但已经可以看到希望了。

  姚远就和他讲在张主任带领下,老工人们怎么做到这一步的详细经过。

  时间已经是春末夏初了,老工房里已经接上了电源,老焊工带着大家在一个角落里搞实验,其他人在研究剩余的耐磨工件。

  丁群看完了,听完了姚远的介绍,不住点头。最后说:“姚总,我服了。我立刻组织咱们的技术力量,全力支持这边的试验工作。”

  姚远也很感慨:“主席的鞍钢宪法,早就指出来,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的领导体系,才是最正确,最适合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民族的管理体系,是管理的精髓。我虽然有些体会,却只知皮毛,不如张主任理解的深刻。没有张主任,到现在我们还是一点希望看不到。

  我叫你过来,就是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要和这些老工人,紧密配合,咱们才能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丁群由衷说:“姚总,你别说了。通过你刚才的介绍,我想我已经明白了。知识分子,理论有,经验不行。这些工人,恰巧可以弥补我们缺乏经验这个短板。”

  姚远就接话说:“还要有个合适的领导,把知识分子和有经验的工人,给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才能做到完美。这个领导工作,就由你来做。”

  丁群答应说:“放心,姚总。我已经理解了你的意图,我会很快派技术人员过来,我也亲自过来,给这些工人师傅做好后勤辅助工作。”

  姚远就叹口气:“你们姜总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允许职管会进入她的管理层。要不然,根本不用我费这么大的劲!”

  丁群就问:“要不要把这个情况,向姜总汇报一下?”

  姚远就摇摇头:“暂时不要让她知道。等我们成功一项,再让她知道不晚。”

  经过这一次谈话,丁群很快就把探伤机一类的检测设备,搬来了老工房,同时调来了几个高级工程师,他也亲自过来协调。研究所的主实验场地,其实已经偷偷转移到这个由工人和技术员一起合作的老工房里。

  有丁群和他的技术人员加入,姚远就又省心多了,不用天天盯着了。他看到了希望,不由心情大好。

  但看到希望是一回事,真正成功又是另一回事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第一个焊接合格的销轴孔,终于诞生了。接着,就又面临一个难题。

  焊接出来的销轴孔,硬度太高,刀具加工不动。你不能把焊接件加工成带精度的销轴孔,还是不能用啊?

  厂里倒是有内孔磨床,可这么大的工件,加工余量又这么大,用内孔磨床来加工,根本就不现实。

  这又是一个单纯凭借技术人员,解决不了的难题。

  于是,张主任和马友宝,就又弄来不少机加方面的老工人,大家围绕着那个焊接成功了的工件,开始想办法。

  三天以后,一个中年铣工拿出了解决办法。把一块硬质合金用铜焊焊接在一个圆柄上,磨制成类似车刀的形状。然后,把这个东西装夹在立铣床的主轴夹具上,把工件固定在立铣工作台上,利用立铣头的高速旋转,得到了高光洁度的圆孔表面的同时,也获得了工艺要求的精度。

  大家谁都没见过这种类似车刀,又像是镗刀的刀具,大开了眼界的同时,也十分好奇。这中年工人是怎么想出用这么一种铣刀的?

  那中年工人的解释相当奇葩:过去矿机没活干,他拿不到工资,就偷偷从外面自己接点小活来,利用自己的铣床干了挣点外快。

  自己弄活来厂里干,让人抓着了可不得了。所以,他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就得尽量自己干。他只有使用自己那台铣床的权力,啥活也得尽量在自己的铣床上完成啊。

  于是,他就得把那台铣床,变成多功能机床,既能当钻床使,也能当车床用,关键时候还要能代替磨床。

  他当然不能考虑去改变机床构造了,这个他办不到。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设法改进铣刀,让他的铣刀变成万能的。

  于是,他发明了许多自己改造的铣刀。这种焊在圆轴上的单片合金铣刀,只不过是他的众多发明之一,可以用来镗孔,还能用来铣硬材料的平面,代替平面磨床。

  听了那中年铣工的解释,姚远心里真的是感慨万千。虽说他这样干是被逼出来的,可没有过硬的铣工技术,也做不到这一点。

  工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看来,依靠工人来解决这些难题这条路,他走对了。


  (https://www.qshuge.com/2670/2670087/50482817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