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戏骨免费 > 387 艺术作品

387 艺术作品


  没有想到,居然是“超脱”。

  不是一部戏剧,而是一部电影,一部艺术电影,更为准确一点,一部带有实验性质的艺术电影。

  那么,眼前的托尼-凯耶就是“超脱”的导演!

  托尼堪称是演艺圈的另类,职业生涯只执导了四部作品,其中还有一部“黑水船运公司”,因为触动了某部分强权团体的利益,被直接喊停,没有能够拍摄完成。

  他总是瞩目敏感的社会问题,比如导演处女作“美国X档案”,关注了种族主义和新/纳/粹的问题;比如四年前的“堕/胎/权之争”,则挑战了宗教人士的敏感神经。两部作品在艺术领域都引起了不少反响,前者更是成就了爱德华-诺顿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而卡尔-隆德也不例外,“超脱”就是他编剧生涯的唯一作品。

  难怪蓝礼没有认出两个人来,难怪蓝礼根本没有反应过来,难怪伍迪会愿意牵线搭桥。眼前三个人,就是典型的纽约学院派艺术家,一心一意扑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上,从来不曾向好莱坞妥协过,也从来不曾在意过好莱坞的喜好。

  “超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正如卡尔和托尼的介绍,“超脱”还有另外一个译名,叫做“人间师格”,电影聚焦于一名叫做亨利-巴赫特(Henry-Barthes)的老师,讲述了他来到一间公立学校代课的故事。

  不是日本电视剧的那种励志故事,热血教师拯救不良学生;而是折射社会现实的残酷故事,那种万念俱灰的绝望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段时间里,亨利遇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一位默默承受着学生和家长暴力的女老师,一名饱受肥胖折磨和家庭冷暴力的女学生,一名屡次遭受嫖/客暴力对待的无家可归的雏/妓。

  三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寻求着亨利的帮助,可是亨利自己却深陷囫囵。

  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的自杀,外祖父则过错责备在他的身上,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放任亨利自生自灭。童年阴影让他开始保护自己,关闭了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交流,冷漠而疏离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成为了一名老师,才华横溢,却从来不在一间学校长期逗留,避免自己和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总是在不同学校之间以代课老师的身份逗留。

  在这三个女性身上,每一个人都凝聚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后果,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社会的电影,但归根结底,这还是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讲述了家庭对每一个孩子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

  面对三个求助的灵魂,亨利再一次饱受煎熬。他试图救赎她们,却必须先救赎自己。

  电影采用了大量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以采访的方式,通过不同老师的视角去审视现代美国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以独白的方式,将人物内心的呓语和挣扎表现出来,粗粝的胶片质感、晃动的手提摄像、浓烈的色彩运用,通过挖掘角色的思想深度,折射整个社会的现状。

  如此实验性的表演手法,更多是适用于舞台剧里,但即使是舞台剧,大量的内心独白也往往融入陷入无聊的困境之中,更不要说是电影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不是一部讨人喜欢的电影,甚至是令人厌恶的电影。因为托尼将所有的镜头都聚焦于那种挣扎的状态,将情绪放大到了极致之后,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部从骨子里透露着阴冷的电影。

  同样是绝望到了极致的作品,2016年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就显得更加内敛,也更加高明,它将所有的绝望禁锢在了角色的身体里,缓缓地渗透出来,漫无边际的寒冷仿佛无边无际,永远看不到边界,让人潸然泪下。

  饰演男主角的卡西-阿弗莱克(Casey-Affleck)成功问鼎了奥斯卡影帝。

  而“超脱”则用放大镜将每一个细节都炸裂开来,哭不出声音,流不出眼泪,就仿佛是溺水时缓缓沉沦,渐渐远离水面的光亮,缓缓地被黑暗吞噬,电影将整个过程放慢了十倍的速度呈现出来,优雅、唯美、壮阔,却悲伤、凄凉、绝望。

  更重要的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是有一个清晰的故事轮廓,对于观众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但“超脱”本身却牺牲了故事的框架结构,叙事的线索相对模糊化,着重于情绪的勾勒。

  换而言之,托尼在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让观众喜欢,完完全全以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出“超脱”的状态,犹如迷梦呓语一般。

  事实也是如此,“超脱”上映之后,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考验,媒体综评仅仅只有五十二分,距离及格线还有一大段距离,支持的影评人追捧上天,排斥的影评人则斥责震天;IMDB的资深影迷评分也是如此,徘徊在八分边缘,上不去,却也下不来。

  奖项方面也证明了这一点,金球奖、奥斯卡、戛纳之内的主流颁奖典礼,全面沦陷,甚至没有人提及;但是在欧洲的小型电影节、独立精神奖、伍德斯托克电影节之类的艺术平台上,却收获了一系列的奖项,只不过,无人关注,自然也无人知晓。

  至于电影的票房?仅仅只是在艺术院线上映了三周,然后就匆匆下线,转战影碟发行市场也没有好转,堆放在角落里积灰,最终电影票房仅仅只有七万美元。

  七万,甚至就连十万都没有上,真正是亏到血本无归,就连艺术院线的资深铁杆观众都不买账。

  毋庸置疑,这就是一部被彻底无视、被彻底排斥、被彻底厌恶的艺术电影。但是这样的作品,在纽约的外外百老汇,却数不胜数,正是这些大胆、新颖、尖锐、特别的作品,构成了艺术的基础。

  就好像“美国往事”一样。

  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Serigo-Leone)当年为了筹拍这部作品,足足等待了十三年,甚至比“教父”系列还要更早,几乎花费了赛尔乔的所有心血和想法;可是作品当年上映的时候,由于电影公司的阉割和剪辑,被影评人和观众骂得狗血淋头,不仅票房惨败,而且在艺术方面也没有得到任何认可。

  最终直接导致了赛尔乔郁郁而终,一代电影巨匠就这样怀抱着遗憾,忧伤而落魄地在老家与世长辞。

  一直到十年之后,赛尔乔本人最早以普鲁斯特式结构剪辑的导演版本问世之后,人们才发现了这部电影的精彩;三十年后,“美国往事”更进一步地成为了黑帮史诗之中不可取代的绝对经典佳作,甚至超越了“教父”和“老家伙”,成为无数影评人和观众的心头好。

  它被称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失败”。

  “美国往事”之所以被无视,原因有很多,电影公司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在历史上,即使没有电影公司的插手,因为本身的艺术属性而远离大众审美,甚至偏离影评人的审美,继而导致被时代忽略,等待时间尘封解禁之后,人们才重新品味出其中的唯一,这样的案例也数不胜数。

  “象人”、“蓝丝绒”、“希德姐妹帮”、“穆赫兰道”、“死亡幻觉”、“离魂异客”、“2001:太空漫游”、“猜火车”、“我自己的爱达荷”、“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等等,都是如此。

  当然,不是说蓝礼就推崇“超脱”这部电影。

  事实恰恰相反,蓝礼不喜欢“超脱”,甚至是有些排斥的,不仅因为观看电影的过程十分沉闷,对观众着实太不友好;而且因为电影里的情绪太过深刻,也太过浓烈,即使是正常人,也能够看出抑郁症来,更何况是上一世他的状况呢?

  可是,作为观众的欣赏角度,和作为演员的观察角度,却截然不同。

  站在演员的立场上,饰演亨利-巴赫特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演员的情绪,并且将这种情绪放大到极致,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呈现出来。

  这和“活埋”不一样,亨利的情绪是被困在了原地,他不会挣扎,他已经放弃了挣扎,所有的情绪都往内收,再往内收,却又需要拥有能够震撼镜头的那种深刻和细腻。毫无疑问,表演难度是更大的。

  这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也不一样,虽然两个角色都是沉浸在悲伤的绝望之中,但前者更多是拒绝和自己妥协的愤怒和悲伤,而亨利则是犹如困兽一般,试图走出去,却找不到出口,于是他放弃了抵抗。

  更重要的是,由于托尼的拍摄手法,亨利的绝望需要更加丰富的层次,还有更加多变的细节,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悲伤或者绝望,电影的厚度和深度都无法达到高度,那种细腻的变化对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是终极挑战。毫不夸张地说,“超脱”的表演难度甚至超过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简单来说,哭也要哭得花样百出,每一滴眼泪的情感都有所不同,层次也有所不同。

  这是表现派演技。亨利这个角色,不需要方法派的代入,因为托尼仅仅只是停留在了故事的一个时间点上,刚才他就把角色的所有背景故事都告诉蓝礼了;需要的是表现派的扎实功底和浑厚演绎,一个眼神之间的区别,往往就决定了角色最终的深度。

  换而言之,这就是表现派演技的终极挑战!


  (https://www.qshuge.com/2668/2668070/36889338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