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戏骨最新 > 1454 混乱格局

1454 混乱格局


  “杀手锏?”蓝礼是知道安迪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目前为止,他们的合作关系始终保持着和谐愉快,就是因为两个人对于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一直走在相对契合的节奏上,所以,能够被安迪称为杀手锏的,必然值得期待。

  安迪也没有故意卖关子,却只说了一个名字,但泄露出来的期待和好奇就已经满溢了出来,“克里斯托弗-诺兰。”

  每一个时代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烙印,每一代人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崇拜。在这些文化之中,有些经受住了时间的冲刷和磨炼,成就了真正的经典,广为流传;有些则遗憾地在光阴场合里流于平庸,却成为了那一代人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前者如“星球大战”系列,后者如“成长的烦恼”。

  可以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电影文化标志之一,从处女作“追随”开始,到“记忆碎片”和“白夜追凶”的风格成熟,再到“蝙蝠侠”三部曲的广为人知,然后是“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走向神坛,后来还有“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的自我突破……一步一个脚印,这一路走来,克里斯托弗可谓是扎扎实实,稳中有升。

  短短不到二十年时间,克里斯托弗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拥有了无数影迷,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当代最伟大的导演。

  当然,“最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汇往往容易激怒其他资深影迷,甚至还引发了无数因此而讨厌克里斯托弗的忠实影迷,因为“最伟大”是一个存在无数争议的议题,现在就来讨论显然为时尚早,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冲刷、只有经过岁月的考验与磨练,优秀才能铸就经典、顶尖才能跻身伟大。

  关于克里斯托弗能否封神,无疑,这是值得讨论和商榷的;但关于克里斯托弗是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却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这一代观众来说,“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这两部作品所带来的冲击与影响,这就是不可估量的。

  蓝礼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在克里斯托弗的作品之中,导演风格是盖过一切的存在,即使是克里斯蒂安-贝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的演员,他们在电影之中也只是留下了风格化的一个轮廓而已,其他所有的亮点都落在了导演身上——

  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则是一个特例。角色是特例,故事是特例,演员也是特例,三个特例刚刚好碰撞在一起,这才铸就了影史最经典的一个漫改电影的反派形象,这与克里斯托弗本人其实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拍摄过程中,克里斯托弗的习惯是提前将角色的框架和脉络设定好,确定角色与故事、镜头、画面能够融为一体,其他的表演工作就交给演员自己,但他不需要演员的额外发挥,就好像画地为牢一般,恰到好处地局限在圈子里,这就足够了。

  客观来说,克里斯托弗还是留下了一定空间,让演员可以好好发挥演绎;但问题就在于,克里斯托弗的剪辑和画面风格着实太过强烈,故事更是重中之重,观众往往就容易忽略演员的重要性,更多时候还是聚焦于隐藏在屏幕背后的导演身影,以至于演员的表演是好是坏,就没有太多印象。

  换而言之,克里斯托弗不是一名擅长拍摄演员、调/教演员的导演,只能说,他是一位懂得利用演员的导演。

  尽管如此,依旧有着无数演员希望和克里斯托弗合作。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真正地将电影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黑暗骑士”还是“盗梦空间”,亦或者是“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克里斯托弗利用剪辑和镜头的艺术构建出了一个虚幻且真实的电影时间,隐隐暗含着导演对于哲学、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探索,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

  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能够和克里斯托弗合作机会,这也是演员工作的另外一种魅力。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蓝礼最喜欢的导演吗?也许不是;但克里斯托弗-诺兰是蓝礼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吗?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有机会,蓝礼也非常希望能够出演克里斯托弗的作品,“黑暗骑士”、“盗梦空间”和“敦刻尔克”可以算是蓝礼个人最喜欢的导演作品前三名。曾经,蓝礼还因为自己遗憾地错过了“盗梦空间”而扼腕不已。

  万万没有想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名字居然从安迪嘴里吐露出来。

  “哇哦,你是认真的?”蓝礼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欢快和喜悦,话语之间充满了雀跃。

  安迪反而是依旧保持了冷静,故意压低了嗓音说道,“‘夜行者’和诺兰,这两部作品,你会更加倾向于哪一部呢?”

  只是一个假设问题,但蓝礼还是认真沉思了片刻,“诺兰。”如此答案让安迪颇为意外,“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过吗?我希望挑战一些更加轻松也更加不同的角色。”

  “是的,我记得,你甚至愿意挑战一部担任花瓶的角色。”安迪轻轻颌首。

  “就是这个意思。”蓝礼接着说道,“‘夜行者’的剧本和角色无疑是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这是’爱疯了’之后,这是最让我心动的一次表演机会;但现在,我更加希望挑战一些推翻自我的角色,可以是反派的黑暗角色,也可以是轻松的喜剧角色,诺兰的电影就是更加合适的选择。”

  安迪恍然大悟。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一个时机问题,“爆裂鼓手”的影响,现在就越发明显地出现在蓝礼身上了。

  “不过,之所以说是杀手锏,不是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个名字,而是因为现在所有一切都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安迪接着说道,“现在整个方案还是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我的手上没有剧本,也没有项目方案,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只是和克里斯托弗交谈过一次,仅此而已。”

  蓝礼没有着急着插话,耐心地侧耳倾听着。

  安迪接着解释起来。

  这个电影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Kip-Thorne)与制片人琳达-奥布斯特(Lynda-Obst)讨论过拍摄一部关于黑洞和虫洞的电影,构建出了整个故事的基础理论。

  基普是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作为黑洞和广义相对论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跟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卡尔-萨根(Carl-Sagan)都是长期交往的好友,关于他的业内地位有一个直观的例子,在“万物理论”这部电影里,评判霍金的博士论文是否通过的三位导师之中,其中一位就是基普-索恩。

  2017年,基普-索恩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影项目就是在基普的构思之下建立了雏形的,初衷是为了向公众阐释相对论的复杂概念,这也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任职期间一直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将科学推广给更多普通民众,鼓励更多人们投入科学的研究之中。

  当时琳达-奥布斯特找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史蒂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找到了乔纳森-诺兰(Jonathan-Nolan)来撰写剧本,当时的乔纳森已经先后写出了“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两个剧本,完成了“黑暗骑士”的剧本之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史蒂文的这个项目。

  兜兜转转之间,项目始终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为基普希望整个故事都建立在真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基普强调,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天体理论、物理理论以及它们所指引出来的现象,所有的所有都必须符合科学,这不仅为乔纳森的剧本创作制造了许多困难,同时也为电影拍摄提出了无数难题。这让人不由就想起了“地心引力”这部作品,在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持下,电影是不可能成行的,这个项目也是如此。

  最终,史蒂文退出了该项目,而刚刚结束了“蝙蝠侠”三部曲拍摄工作的克里斯托弗则主动接手。

  接手之后,克里斯托弗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寻求基普的帮助,前后花费了六个月时间,先上课后讨论,最后再撰写剧本,真正地把所有理论知识架构都构建完毕之后,诺兰兄弟这才完成了最终版本的剧本创作,此时与2007年的最初版本已经相去甚远。

  不管如何,剧本终于完成了,技术似乎也已经达到了相对应的高度,万事俱备,似乎现在就可以投入拍摄了;但问题也出现了,华纳兄弟和传奇影业分道扬镳了。

  之前就提过,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杰夫-罗宾诺夫一手挖掘出来的嫡系导演;而且,他与华纳兄弟合作的所有作品都是托马斯-图尔经手的。

  现在,罗宾诺夫被迫出走,托马斯则与环球影业合作,这也使得克里斯托弗顿时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

  他还应该和华纳兄弟继续合作吗?

  现在,这个项目就处于一个混乱的格局之中,短时间之内似乎也没有办法理清思路,安迪和克里斯托弗有过一次交谈,提起了蓝礼的加盟可能性,克里斯托弗表示出了极大兴趣,但,这就是全部了,什么都没有确定下来,因为克里斯托弗自己也没有办法完全确定下来。


  (https://www.qshuge.com/2668/2668048/42531491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