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雄起中亚爱做的事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八等官制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八等官制


  按照规定,五个郡的郡守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必须向呼罗珊总督府呈送一次折子。以使总督府对各地方的政务,都能实时了解透彻。

  至于各郡的埃米尔与卡迪,则在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时,才需要递送折子。一般情况,只需要每个月将相关事务呈送一次兵部、刑部就行。

  但为了分清事情的先后缓急,李承绩又将参谋司弄进总督府协助处理政务。

  阿利·不剌、弗拉特、贾拉赫等人,也都如愿以偿的,在李承绩身边随侍。原本他们还担心,随着军事行动告一段落。他们也像大多数千夫长以上级别的将领,只能在马鲁的兵部统战司里‘坐而论道’。

  这是也里之战结束后,总督府借着调整军政体制,而特意新设的。主要是和平时期,安置千夫长以上的军官。

  每天的工作,除了在沙盘上演练一下兵法外,就只能去刚成立不久的军校里,给那些学员们上上课。顺便说说征战沙场的光辉岁月,引起一阵欢呼和艳羡。

  说起来,这日子还不如那些操·练边军的埃米尔。

  也是中亚这地界,叛服不常实在太常见了。军官犯上作乱,更是司空见惯。所以为了在体制上杜绝这样的险事,李承绩便设了这个统战司。

  当然军队那边,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顾。不然拉低了整体战斗力,哭的只有自己了。所以在非战期间,所有驻扎在马鲁郡的军团,都要按照统战司制定的训练计划,由各百夫长负责带队训练。

  各监察使,则负责监督。并采取轮流抽签的方式,让各百夫长按照每月一次的规定,领着自己的小队与别的小队比试。输的那一队,可是要承受俸禄减半的惩罚。负责监察他们训练的监察使,也要跟着受到俸禄减半,记过一次的惩罚。当五个月内,输了三次,那就是懈职了。

  到时候,无论是不是监察使的原因,监察使都要降级并接受监察司的调查。同样,该小队的百夫长、百户长、十户长、十夫长,也都是逃不掉的。

  这种互相监督并伴随一系列惩罚手段的举措,让四大军团即便离开了千夫长以上军官的统领,也不敢疏于训练。

  只是不少忍受不了这‘闲情逸致’的千夫长,都主动申请调离军团,充入边军。

  这倒正和李承绩的心思。所以得到授意的兵部大狄万李大气,也没加以阻拦。

  不仅如此,还在俸禄、军属待遇以及军级上,都给予一定的优待与提升。倒是使更多千夫长,忍不住动心。甚至还有两名千户长,也跟着呈送了调离申请。

  不过相对整个千夫长以上级别的军官来说,这终究还是一小部分。到底他们知道,军团与边军,到底是不同的。且停战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总督府就会让他们带领护教军的儿郎们,重新踏上战场。

  所以即便兵部很闲,大多数人也依旧耐着性子忍了下来。

  阿利·不剌他们的级别,虽然和千夫长、千户长等同。但是含金量,并不比他们高。且参赞、副参赞,听起来更像是文官系统的官职。

  所以在军营里,倒有些不伦不类之感。

  也是李承绩在创立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时,其实是分开的。文官有八等:狄万第一等,重要职能的司务第二等,比如节慎司、钱库司、商业司、医药司、督作司、宣教司、统战司等。还有重要郡治,像蒲华郡的郡守、埃米尔、卡迪三位主官,就在级别上比其它郡治要高上一级。

  第三等的话,便是不太重要的司务以及郡治了。第四等,则是协务以及一些重要的衙门衙长。还有某些重要行业,得到总督府认可的领头人,比如钢铁、盐、粮食等商行的行长一类。

  第五等,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协务与衙门衙长、少数人口大于十万的县城县长。像蒲华县的县长!虽然郡治设在阿母,但是郡守并不直接插手阿母的政务。而是通过三个县长,间接掌控当地的情况。再加上蒲华是所有县城中,人口最多,现阶段最繁华的县城,所以其地位,也是所有县城中最高的一类。

  马鲁的话,虽不如蒲华那么繁盛。可是突出的政治地位,还是让它有了与蒲华平起平坐的资本。

  第六至八等,则全是官职不大的异密。这是当地对办事官的称呼,无论什么职务,都称呼异密。

  李承绩就借用过来,指代低等官吏。

  比如总督府在官道上设立的驿馆,负责经营的馆长,便是六等异密。

  还有各县负责具体事务的小官吏。比如法官底下帮忙记录文案的办事员,县长底下帮忙处理政务的辅佐人员,也是六等异密。

  小镇上的镇长,则是七等异密。最低级的,便是村里的村长,八等异密。

  还有很多细分,便不一一类举了。

  军官系统的话,虽也是八个等级。但分门别类起来,就简单多了。从十夫长开始,分别是十户长、百夫长、百户长、千夫长、千户长、万夫长、万户长八个等级。

  他们与文官系统的八个等级相对应,既独立又有一定的对应性。任职时,也知晓自己身份的高低。

  至于大狄万,则是超一等了。并且到目前为止,只有六个。正因为其地位特殊,所以当前六部主官虽还有空缺,李承绩也没急着让人补缺。

  而阿利·不剌他们的参赞职务,虽也有等级。但在以功劳相论的武官体制里,是很难得到认可。但他们又身在武官体制里,所以有些不伦不类。

  也是当初设立参谋司的初衷,只是为了考教他们。以使后来任命官职时,能知人善任。

  因此在千夫长以上的军官都暂时清闲下来后,他们也就没事干了。

  好在后来李承绩又给他们分担了新的事务,不然现在,他们肯定愁得头发都白了。

  只是他们在翻看奏折时,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也就是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写在单独的纸上。并随着折子一起,递送上来。待李承绩查看一番后,再决定是否可行。

  这就有些像明朝时的内阁。虽然名字不一样,但参谋司所担任的部分功能,已有内阁的雏形了。

  不过地位上,还是比不上六部的超一等主官。甚至二三等,都比不上。所以参谋司的诸位参赞虽拥有了影响决策的权利,但行事上,却一直小心翼翼。

  当前李承绩跟前的折子,就是他们翻看一遍并写上注解后,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摆上来的。

  这让李承绩省却了很多功夫!并在最短的时间,最大化的处理好相关政务。整个行政效率,也由此大大提升。


  (https://www.qshuge.com/2646/2646279/40918134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