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重返1977免费阅读小说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六万块

第二百一十三章 六万块


  “厂长啊,您说的没错,咱们‘北极熊’的名气大,产品确实在京城家喻户晓。可问题是,咱们这点名气,也仅限于汽水、冰淇淋这样的拳头产品啊。这不代表咱们的每样产品都能像冷饮一样获得顾客的认可啊。否则咱们就不会有库存积压了,对不对?”

  “是,目前来看,咱们的方便面算是初步获得成功了,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可那是因为眼下除了‘京城方便食品厂’和‘面粉二厂’,咱们是京城第三家有能力生产方便面的企业。市场的需要还大于供应,咱们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只要在市场没饱和前,这个项目一直会是“北极熊”的创收大头。”

  “可我也要提醒您,现在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能成功,现在好不代表未来就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厂子面临的形势其实很严峻。因为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快就会飞速而至。我们只有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办法,才有可能保住咱们厂的行业地位。所以,打广告就是必不可免的。”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为自己开脱。‘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许多人都会说,但真没几个人能客观认识到这件事是具有双面性的。老话说得好,甘蔗是没有两头甜的,有一利就会有一弊。改革开放代表什么?不光能刺激经济发展,还能加剧市场的竞争和淘汰。不光是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还代表着咱们的市场也允许人家来捞钱了。”

  “您别不信,我用事实说话。就拿咱们厂主营业务来说。咱们厂就正在逐渐失去行业里的优势地位。据局里公布的数据,1980年京城生产冷饮厂家有125个,1982年就有了241家,今年就到了494家了。这是什么速度?虽然这些厂家都赶不上咱们的规模,可蚁多咬死象啊。”

  “而且他们都很聪明,并不做汽水和冰棍,因为那是指标性产品,利润低不赚钱。他们就盯着赚钱的雪糕和冰淇淋。结果怎么样?很大的一部分市场,还真的被这些人分走了。您不觉得,咱们厂的雪糕和冰淇淋,销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汽水和冰棍了,难以和市场增长做到同步吗?甚至一向受欢迎的“双棒”都没有前几年好卖了吗?”

  “同样的道理,我敢肯定,方便面这东西不出两年,最多三年,也会冒出一堆牌子来。这是由人的劣根性决定的。大多数人不愿意当开拓者,没人愿意冒险,可很愿意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要发现了方便面赚钱容易,那就会有许多人跟苍蝇似的一拥而上啊。”

  “说白了。不就是弄点外汇的事儿吗?都是国有企业,谁都有权贷款。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呗。只要抽出买流水线的钱,谁都能做出方便面来。”

  “粮油?同样不是问题。别看眼下粮食供应仍然实行计划任务,方便面咱们卖出去还得收粮票。但粮油这东西今后肯定越来越好弄。甚至粮票早晚也得取消。”

  “不知道厂长您注意没有,别的不说,就说现在咱们去粮店买粮食,已经不像过去似的,非得拿着粮本儿跑到固定粮店去买了。如今随便找一家就能买,而且粮店的服务态度也好了,都像拉住主顾。您知道这为什么吗?我告诉您,就是因为粮食逐年丰收增产,我们已经不缺粮了。”

  “那您再想想,长此以往,做方便面的门槛还存在吗?那一旦产品越来越多超过市场需求,那总会有人的产品卖不出去。可问题是,还别看您一开始走在了前面。但咱们的方便面和别人的方便面。能有多大区别?产品上并没有优势啊,怎么保证别人就买您的东西,不买别人的?那到时候,您就不舒服了。”

  “更何况还不仅是咱们国内的同行呢,外面的威胁更多。我刚才说过的,改革开放代表什么?也代表着把咱们的市场对外国人开放了。您想想看,如果能挣钱的买卖,外国人干嘛不自己干?特别是日本鬼子,在这方面抖机灵,那是有前科的,也是最孙子的。”

  “就像民国的时候,日本人把纺织和印染的机器卖给咱们,先大大赚上一笔。然后等到国内的纺织厂开起来了,咱们的资本家买得起他们机器的人都买完了。他们机器卖不动了,就开始低价销售成布了。人家起步早,用卖你机器赚的钱增厚了资本,国家又补贴搞倾销,结果廉价质优的东洋布一下就把咱们刚起步的民族工业冲得七零八落。”

  “说白了,这帮兔崽子现在卖咱们流水线,不卖方便面,不是好心。为的是多卖机器赚大头,他们暂时还看不上每包面三分钱的蝇头小利。可真等到日后市场潜能真正开发出来了,国内粮油供应也彻底不成问题的时候,您觉得鬼子还能克制的住贪心吗?”

  “要知道,从技术上和资本上人家可全有优势啊。机器是人家产的,咱们八小时能出十万包,人家就能用八小时出二十万包的机器跟咱们干。或者多加几条生产线。汤料配方人家也早都成熟了。咱们的鸡汁汤料,海鲜汤料,配方不都是人家给的。人家要是干这个,再推出几种新鲜的口味,一下就比咱们比下去了。”

  “最关键的是商业意识形态上的区别。您看当下市面上的日本货。同样的电器,日本的再贵,也卖得比国产的好。同样的手表,咱们的‘沪海’、‘双菱’都卖不动了,人家的‘西铁城’却人人抢着要。这为什么啊?”

  “您还别跟我说什么日本货质量好。‘牡丹’彩电生产线就是日本进口的,质量日本人检验过都说合格,和日本货差哪儿了?可价格比日本水货都不如。咱们的全钢手表走时也准着呢,和日本货又差哪儿了?降价到五十多块没人买,鬼子的可卖一百多呢。”

  “我告诉您吧,所谓的质量好,不过是一种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罢了。而这种感觉,日本人就是通过您死活看不上的广告,像催眠一样,植入进老百姓的脑海里的。偏偏这些他们花出去的广告费,又可以加在产品售价里,从咱们老百姓身上赚回来。”

  “最后我就要问问您了,像这样精明的商业对手,您怕不怕?假如有一天您必须得和他们近身交锋了,您就靠眼下的这种保守的经营方式,能赢吗?”

  好嘛,不能不说洪衍武这番话够刺心啊。

  简直跟一根根针一样扎在杨厂长的心窝子里。

  弄得他又痒又痛又愧得慌。

  可偏偏还有根有据,发人深省,实在是不能不让杨厂长加以思考和重视。

  说白了,这杨厂长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真想干实事的领导上了。

  哪怕他再要体面,也不敢拿公家的利益全自己的颜面。

  所以……所以他这个厂长也就只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了。

  杨厂长还真行,硬是忍着“打脸的痛”,立马换了副和颜悦色的表情。

  客客气气、好言好语地来跟洪衍武讨教起对策来。

  洪衍武倒也不以为甚,毕竟水清在边上嘛,也由不得他对厂长不敬。

  他便很痛快的点拨了杨厂长四步走方案。

  一,他的意思是,为了和别家的面区别开,方便面首先得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来。

  名字要有特点,朗朗上口。

  外包装也要有特点,要让人一看见他们的方便面,就知道是“北极熊”的东西。

  二,趁着市场空白,竞争少,全力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要点就是必须得快,靠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啊。

  千万别学的厂家那样怕损伤机器,不着急不着慌,按部就班的搞生产。

  一定要多招人,不惜三班倒,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来,把买机器的本钱赚回来。

  然后用赚到利润再增加流水线,从产能上先超过别人。

  生产出来的方便面不但要在京城卖,还要在津门***别人更早圈定那块真正的空白市场。

  三,随着产能的释放,同时加强市场宣传,就要打广告搞促销了。

  目的是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加速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方便面,进而给顾客催眠。

  一旦让顾客形成他们的方便面才是正宗的认识,那他们的产品也就在顾客的心理层面有了竞争优势。

  四,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疯狂扩充行动同时,还得不断研发新的汤料包,增加丰富汤料里的内容。

  最好是效仿日本,先把他们那些带藏着的花样给学会。

  那样的话,等到两年之后,哪怕竞争者都一股脑冒出来

  可“北极熊”已经家大业大,又有品牌优势,又有产量优势,又有推陈出新的能力。

  还会怕谁啊?

  动个手指头,就能让那些新厂家吃不了兜着走……

  洪衍武的条例分明的建议听得杨厂长是热血沸腾,频频点头啊。

  就这样,赞助《西游记》剧组的事儿居然又被洪衍武巧舌如簧给盘活了。

  因为说到做广告的效果,哪儿还能比华视电视台好啊?

  而且算算时间,这戏能播出的时候,还真就是杨厂长差不多能把流水线回本的时候。

  合适。

  于是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洪衍武给《西游记》剧组讨要到了六万的经费,外加两百箱方便面。

  而杨厂长在善财难舍的肉疼之余,对洪衍武这个人,感受也是很复杂,很难以道明的。

  怎么说呢?想想吧,他给自己的定位,本来是把夏伯阳引上正路的政委克雷奇科夫。

  可现实里呢,他这个克雷奇科夫,因为才能不济,见识不足。

  不但没能让夏伯阳心服口服,反而被夏伯阳抓住机会给教育了一顿,还得倒拍下属马屁。这是一种什么滋味?

  憋屈不憋屈?


  (https://www.qshuge.com/2625/2625325/46545723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