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谒京师
商队终于启行,望长安而去,但并非是马不停蹄直奔长安。
吴本立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商人,他制定的行商路线绝对是奔着“利润最大化”去的。从歇脚的驿站到长安最多不过百余里路程,但是商队走了七八天,离长安城还有六七十里。
期间商队辗转迂回落脚多次,或在华阳、蓝田这样的京畿县城之中,或在偏远荒辟的乡野村落。每到一处都会有一场“钱滚钱”的商业运作,商队的马车上渐渐堆满了铜钱和丝绢。
最开始李苍玉很想早日见识一下长安城,但后来他不着急了。像这样跟着吴本立一路行商穿州过县又下乡,还真是增长了不少见识。对于大唐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他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这绝对是任何书籍当中都学不到的。
以目前李苍玉对大唐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富”,一个“礼”。
富,是指百姓的生活之富足。对此最有具有权威说服力的,就是米价。
李苍玉见过京畿华原县米店里的明码标价,“斗米十二钱”。
如果说杜甫的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听起来有些抽象,那么“斗米十二钱”就非常直观了。
一斗米,十二斤左右。
那也就是说,在京畿华原这种物价相对较贵的地方,差不多一枚铜钱就能买到一斤米。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物价都是很便宜的。如果按照21世纪的物价来进行一个粗略的折算,大唐现在的一枚铜板应该不低于三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不妨超市看看去,三块钱一斤的米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按此计算,大唐最低品衔的九品官月薪两千一百钱,那就相当于六千多人民币。当然这只是“基本工资”,官员一定还有别的福利和收入。
李苍玉现在月薪一千二,陈六一千一,高栝八百。如果平均折算为一千的话,他们这些大唐社会最底层、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打工仔,平均也有三千人民币的工资,还能包吃包住。
至于“礼”,李苍玉的感觉更为明显。
至从走出大山以来,李苍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在县城还是乡野,他遇到的人都是彬彬而有礼。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绝对称得上是“和谐而文明”。
城市之中,秩序井然一派繁荣,无论士庶无论汉胡,无不追求文雅、推崇才学。吟诗作赋的人无处不在,就是在路边玩耍竹马的小儿,也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比拼谁能背诵的诗歌最多,谁写的字最好看。
哪怕是行走在乡村辟野,随便遇到一个田间劳作的老农与之交谈,人家也是磊落大方热情好客。不经意的就能从某间农家小院内,传出幼童们朗朗的读书之声。那是大唐兴办的“乡学”学堂,在为中华民族扫除文盲,培养下一代的人才。
若是听到哪个淘米洗菜的妇人随口唱出“至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那也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若是驻步欣赏叫上一声好,那妇人也绝对不会因为“礼教大防”而花容失色仓皇逃蹿,反倒会落落大方的回你一礼,“多谢郎君夸赞。”
李苍玉认为,这些寻常百姓,应该最有资格作为“唐人”的代表来发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胸怀之包容与宽广,性格之大气与磊落,大概就是大唐时代的民族风貌与民族精神的冰山一角。
这让李苍玉,感触极深!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胸怀和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民族风貌与民族精神,在后来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再也很难见到。
商队跨过了渭水,终于就快要到长安了。
在长达半个多月的行商旅途当中,大东家吴本立对李苍玉是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来越器重。不光是因为李苍玉能够写得一笔好字,更因为他的聪明能干。
毕竟心里住着一个混迹职场多年的白领精英,李苍玉只是稍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各项才能,就已经让吴本立这个相当“识货”的精明商人,刮目相看惊喜连连。
在离长安还有十余里的邸店最后一次歇脚时,吴本立叫李苍玉和高栝脱下了原来的猎人兽裘,各自换上了一身缊袍和圆领麻布衫。这样一来,兄弟俩人就变得和陈六他们差不多模样了。这种模样的雇工,东市应该是数以万计,一点都不打眼。
高栝很喜欢自己的新衣服,但也有点担忧,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东家,这衣服得要多少钱?是不是要从我们工钱里扣啊?”
吴本立哈哈的大笑:“小郎勿忧,这些行头都是我这个大东家,理应为你们置办的。不扣工钱。”
缊袍的外层是麻布,里面填充了一些鏁丝的下脚料或是混杂了芦花、柳絮等物。在棉花大为普及的时代到来之前,缊袍就是寻常百姓最常穿着的御寒冬衣。
虽然李苍玉知道缊袍和圆领麻布衫不大值钱,但是东家能够管吃管住就不错了,从来就没有“管衣”的道理。这多少也算是他的一番心意,于是李苍玉也表达了谢意。
转过头来再看看自己和高栝换下的那两件兽裘,早已是毛茸茸、乱糟糟又脏兮兮。如果只是奔走四方忙于商旅,倒也无伤大雅。但要是走进了繁华的长安,来到了富庶的东市……估计吴本立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们跟他认识!
再要出发时,李苍玉习惯性的将那把弯背大畲刀绑好,扛在了后背。吴本立见了便问他:“你还背着它干什么?”
“习惯了。”李苍玉笑笑,“大东家认为不妥的话,我便放下。”
“大唐民间不禁兵器,倒也没什么不妥。”吴本立上下的打量了他一番,笑道:“仿佛颇有一番男儿威壮。既然习惯了,那你就背剑入长安吧!”
李苍玉呵呵的笑,吴本立真是一有机会就要秀一波文化,他这是在引用“苏秦背剑”的典故。
苏秦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纵横大家。相传他起于微末游说六国之时,防身的宝剑一直是倒背在后背,剑尖指在肩头的位置。他这一个独特的背剑方式不仅成为了中华剑术的一个招式名称,也有了励志勤奋的寓意。
“好啊,那我就背剑入长安。”李苍玉笑了,励不励志的不重要。做为一个不想做咸鱼的年轻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了对逼格的追求。
商队继续前行。
未见长安城,先遇终南山。
古有云,百二河山,终南最胜。
风景奇秀的终南山就是长安帝都的后花园,还是佛道宗教的繁盛之地,同时还是名人雅客最喜欢的隐居之地。在此隐居的名士,很容易就能将他们的才气与贤名传到京城的王侯耳中,从而平步青云走上仕途。因此,“终南有捷径”。
继续前行,李苍玉终于见到了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长安城。
终南蕴灵秀,八水绕长安。
终南之畔的长安城给李苍玉的第一印象,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威壮!
据百二河山之险,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巨大的长安城池,则如同一头从天而降的洪荒猛兽,凛凛然盘据在关中最为险要的核心地带。大有一股睥睨苍生、唯我独尊的狂野霸气!
谒京师,有人如寻梦般渴盼,有人如朝圣般虔诚,也有人会生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枭雄之志。
但对于李苍玉来说,所有的激动和感慨仿佛都已是多余。自己对大唐长安的情怀,早在学生时代捧读书籍之时,就已经无声无息的融入了灵魂与血魄之中。
眼前的宛如初见,不过是无数次梦牵魂萦之后,命中注定的一次把酒相逢。
一身布衣的李苍玉,就这样背着他的乡村铁剑,如同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归祖宗的家国那样,一步一步走向了普天之下最辉煌的,那一座城。
(https://www.qshuge.com/2587/2587701/44856434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