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红泥火炉
处理完齐国这些日子留下的政务,小白一面派人去请大宗伯公孙奉己,向他询问有关纳吉礼仪上的事情;一面又让管仲他们来参观小白从南方带回来的煤,体验一下这化石燃料的神奇之处。
小白此次从南鄙运回来的煤并不多,大部分都到制陶和冶铁作坊那里了。被小白带回宫中的只占一小部分,也就是只够做个实验罢了,以小白宫中那庞大的消耗来说,还不能指忘用煤取代木炭来取暖。
需知,此时北方的冬季没有煤炉与土坑,取暖都是要用火盆或是鼎来取暖。鼎器当然只有贵族才能用,平民用个陶盆里放上木炭也能当火盆使用。如果连个陶盆也没有,那就只好用烧饭之后的余烬来保持温度了。
穷人们没有丝棉什么的来做被盖,便用谷草来代替,即铺又盖,却是他们唯一的保暖物了。而像丝麻等衣裳价格并不低,他们一年到头也不一定置办的起一身。所以,对此时的平民来说,冬天只有尽量少出门,才能避免冻死在外面。
而在小白返回齐国之后,为了能过个温暖的冬天,小白便将后世农村里时土炕给发明了出来。在整修小白自己住的宫室之时,小白便命人建起了土炕和烟道,只要在外面烧火,室内便温暖如春。
毕竟此时的火盆里的木炭烧起来虽没有烟,但它不完全燃烧会不会造成煤气中毒可说不准。而土炕和夹墙这种烟道可以密封的比较好,即没烟火气,又能温暖室内。
但毕竟齐国的宫室都早已建好,夯土筑成的建筑可经不起大的改动,像明堂这些大的宫室要改建几乎不太可能。小白便在自己常住的几个地方先让人改建了一下,所以明堂里还是要靠火盆来取暖。
管仲他们对小白所说的“煤”也很好奇,听到小白的邀请当然要赏脸看看。煤相较于木炭来说更难点燃,放在火盆里也不易燃烧,需要有专门的炉子才行。所以小白还专门自行设计了一个烧煤的炉子,是用铁为骨,以粘土作炉壁所制的红泥小火炉。
小白先在下面的铁架上放入点燃的木柴,待木柴燃烧之后,再放入小块的煤炭。由于刚开始点火,陶制的烟筒管道不能抽出烟去,炉子里浓烟滚滚,十分呛人。一个负责平曰里看管火盆的寺人见状,急忙将工作从小白手里接了过去,将小白给解放出来。
“君上,这石炭似是不如木炭好烧啊,木炭燃起来无烟,这煤的烟太大,只怕人们不爱用。”众人看着小白的狼狈模样,都忍不住想要发笑,还是管仲先提了个话题,化解了小白的尴尬。
“过一会儿就好了,再过会儿火把煤点燃了就好了,这煤是要比木炭难点燃。不过此物胜在不用伐木烧炭,乃是从山里直接挖出来的。只不过用了十个人,便一日间挖出了近万斤煤,不比烧炭要方便?
依我之见只需三百人在山中挖碳,其产量也胜过三千人烧炭。用人工少而价廉,可以让用不起木炭的庶民也能烧得起,瞧,这不是燃起来了,看看吧!”小白又向火中添加了几块煤,用一根长铁条捅出一个火眼。开完火眼之后,小白一边将一个壶放在了火炉上,煮起红枣姜汤,一边和众人介绍煤的生产情况。
众人看着那炉中升起的橘黄火焰,火力旺而无烟,倒是对煤的印象改观不少,听了小白介绍,也是惊叹不已。不过众人中还是有管仲宁戚这种熟知民间疾苦的大臣的,宁戚便说道:
“君上,这炉子里可是有铁作肋,铁价虽低,也为美金的五分之一,一个炉子单这些铁就价值不菲,寻常人家哪个用的起。就算将来铁便宜了,或是用陶石来代替铁,怕也价格昂贵,没多少人用的上。”
管仲也说道:“君上,现在用得起木炭的都是富人,穷人只有用孚炭或是柴草来烧火取暖。虽说煤要比木炭易得,价格也要低一些,但要从百里之外运来临淄,耗费恐怕也不小。这煤既不能让价钱便宜到穷人买的起,又不能让富人放弃用木炭使用煤,只怕卖不出去。”
听了他们两个的话,小白想想也觉得对,后世用煤来取代木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冶金工业的庞大需求。为了炼铁人们将附边的森林给砍伐光了,才不得不大力开采煤炭,用以支撑日益扩大的市母需求。
而现在森林资源还很丰富,管仲等人当然没有那种紧迫感,反而认为只要做到“斧斤以时入山林,则树木不可胜用也”,认为树木能够再生,只要适当砍伐,是不会砍完的。他们此时还浑然不知,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力会飞速提高,人口也会随之暴涨,对木材木炭的需求会轻易摧毁这些美好的设想。
而随着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像临淄这种大城市势必需要更多生活必需品来养活市民。大量的人口也会带来大量消费,对柴草木炭的需求会导致这些东西价格上涨,可能很快就需要廉价煤炭了。
即便以此时而言,像陶瓷、砖瓦这些需要燃料烧窑的东西,只要小白加大对这类行业的支持,势必会产生庞大需求,吞噬掉产出的煤炭。所以尽管宁戚和管仲都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小白一点也不担忧煤的未来,时间会证明小白的正确,谁让小白有后世的见识呢。
几人在笑着讨论煤这种东西在齐国的前途与未来,却听寺人来报,大宗伯公孙奉己到了。小白忙命人将他请进来,看着花白胡子的公孙正己进来向自己施礼,小白一边回礼一边问候:“小白今日劳动大宗伯前来,是为了向您请教昏礼礼仪,还望您不吝赐教。”
公孙正己一边抚着自己那花白胡须,用长辈看自己后辈要娶媳妇时的那种欣慰的眼神,一边笑着说道:“君上,你放心罢,先王襄公时迎娶王姬,便由我来主持,一切都没有差错。现在距那时也不过十年而已,我怎么会将礼仪都忘记呢?君上,你放心便是,只要按我说的做,所有的礼仪都挑不出什么错误的。”
“好!一切就拜托大宗伯啦!”小白听了这话不由大喜,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诚不欺我。公孙奉己在平时死守那些旧礼让小白很反感,但在此时却觉得有个经验丰富的人指点是件好事。小白将温好的美酒亲自奉给大宗伯,以感谢他为自己婚事的操劳。
公孙奉己坦然接过,饮完之后脸上如施腮红,也不知是酒精的作用还是因小白奉酒的姿态心情激动所致,也许两者兼而有之罢。小白和众人便围着这个新制的红泥小火炉,饮着温热的美酒,吃着宫中准备的精致菜肴,君臣讨论着公事私谊,终于尽欢而散。
(https://www.qshuge.com/2580/2580321/45404298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