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齐霸春秋全文阅读 > 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莒君赏赐给小白的十乘车马很快被送来了。这儿的十乘车马,就是四十匹马,十辆车。在这个年代堪称重礼了。

  在春秋时代早期,生产力不够发达,即便强如齐国发动战争也动员不起兵车千辆。史书上说在管仲改革后,才有士三万,车八百乘,勉强算作千乘之国罢了。

  如果小白有一两乘车马,就有资格称为小贵族了,有了十乘车马,基本上可以算作中等贵族了。如果有兵车百乘,那妥妥的是有封地,有封臣的封君大贵族。

  莒君现在送小白车马也不过是见小白奇货可居,有希望回国争位才主动示好罢了。所谓的献豆腐和华丽的马车不过是个引子。

  但即便如此,莒君愿意拿出十辆车来做人情,小白还是很承情的。要知道,如今莒国举国之力不过有兵车三百乘,甲士千人,剩下的车马只能用来代步、运输。十辆车对莒国来说也不算小数。

  由此可以推测莒国的国力了。莒国有兵车三百乘,就意味着有至少一千两百匹成年战马;

  每车上有士三人,也就意味着有九百名甲士;每车徒附十人,就意味着至少要三千名士兵。

  要供应这么多车马步兵出国打仗,就意味着至少要有五千民夫随军。这就算是个中等国家的常规军力了。

  要想供应一支如此大军,一兵需要十户来支持,才能保证基本生产。也就是说全莒共约十万户民众。

  每户平均起来约有五到七人,也就意味着全莒国人口不过七十万。这已经是春秋时代早期的中等强国了。

  而同期,鲁国兵车四百乘,人口不过百万。齐国兵车六百乘,人口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这已经是当时有数的大国了。

  也许拼凑一二还能再多上百乘,但那显然就超出国家的负担能力了。

  而供养这么一支万人大军,莒国还是靠众多的大小贵族来承担。这些甲士算是莒国的成年贵族,身上有铠甲,有上战场的能力和资格。

  而每辆战车身旁还有十个徒附,也就是无甲步兵。

  起初,他们一般是作为战车前方的敢死队,就如同纣王在牧野之战前征发的号称七十万的奴隶一样。

  这样的人上战场,士气高昂还好,一旦没了战斗欲望,就容易倒戈相向。冲乱了自己战车本身的队形。

  后来,随在时代的发展,战法的革新,在郑庄公时代发明了“鱼丽之阵”,就要求步兵环绕兵车了。因为战法的革新,郑庄公因此而小霸中原。

  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晋国已经拥有四五千辆兵车,楚国也和晋国差不多。齐秦稍差约有三千辆兵车。就连鲁国也可号称千乘之国了。

  战争的发展,武器的进步,特别是弩的发明,使得步兵的地位不断提高。更发展到一辆战车,七十二个徒卒。甚至上百个徒卒一辆!

  至于战国,车兵虽未被淘汰,但明显地位大降,被重步兵和骑兵赶超。称不上具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了。

  而此时的战争因为较原始,烈度缓和,还只是贵族们的战争。追求的是让对手求和纳贡,而非追求斩首数量,以歼灭对手的主力军为目的。这是春秋与战国战争的根本性不同。

  而春秋之前的西周时期,周王室权威犹存。大概宋襄公所描述的战争更符合那时的战争要求。

  那时候,大家都还是亲戚朋友,即便战败了也不会亡掉国家社稷,一次战争死伤的人数不会太多。因此,战争的礼仪还被沿续了下来。

  比如,不鼓成成列,就是不去进攻还没排好队的敌军。

  不能去俘虏对方的国君,见到对方还要行礼。

  君子不擒二毛,不重伤,医药归之。就是对老人孩子们宽容,不杀不抓。对因为受伤而被俘的士兵要治疗后送回去。

  不在对方国君治丧期间进攻,不去进攻受灾的国家。

  听上去很文明,很有道德。甚至比现代战争更文明。

  但这样的情况在旗鼓相当的大国之间照此做还可以,在大国与小国间呢?宋襄公照此做的后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楚军打的几乎亡国。

  只有晋、楚两国最先破坏掉这些条条框框。而晋国是受到戎狄的影响;楚国本身就号称蛮夷。他们对周礼从来实行功利主义,有用就遵从,没用就扔掉。

  但在小白看来,所谓古典的贵族之间的仁义礼法不过是为了在脸上涂脂摸粉,粉饰自身罢了。

  怎么没见大国吞并小国时用这种礼法,从来都是直接灭掉,占领小国国土,兼并小国国民。

  而周礼只要有一个国家在战场上扔掉了,其他国家也必须跟进。否则,国家衰弱乃至灭亡就可以预料了。

  在历史上齐国空当了四十年霸主,却成为了周礼的维护者,喊的口号是“尊王攘夷”而始终没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在后人看来差别不大,但在晋文公时敢叫周王陪他田猎,而齐桓公敢吗?他只是借周王的旗号罢了。连接受天子致胙都要再三感谢。

  平白帮周王室当了几年好打手,但却不符合齐国的国家利益。打退威胁诸姬姓侯国的戎狄,只是满足了齐桓公个人和他手下大贵族的私人愿望。听上去很有正义感,但只是空得其名,不得其实。

  看上去很威风,但齐国国力被大量消耗,却没有足够的利益。在物质上没有半点有价值的东西。这使得齐国始终处于东方一隅,再也没能向西方一步。

  然而,这也是历史时代的要求。在战国时代,老祖宗们已经把人性丢的差不多了,谁对敌人最野蛮,最残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那时,不断想要吞并诸国,不惜用尽手段的人叫野心家。在诸侯间挑拨离间的人叫纵横家。施展阴谋诡计,用手段不断高效率杀人的叫兵家。

  用严刑酷法逼你当兵纳粮的叫法家。提供军粮要靠农家指导生产。制造攻城工具的是号称非攻的墨家,因为守城的工具也能用于攻城。

  而在战后进行恢复生产的叫道家。为胜利者涂脂摸粉,进行粉饰的叫儒家。

  只有在和平时期,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好的东西才被不断宣传。虽然上层照样尔虞我诈,丧尽天良。

  而再没有比那尊至高之位更能惹人心动的了。为了这看似最好的东西,人类从不介意突破底线,无所不用其极,去追求,去抢夺。

  而小白就在这条路上。一条两边是悬崖的不归路上。

  


  (https://www.qshuge.com/2580/2580316/42302001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