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反贼(1)
董宣武很郁闷,本来想借此躲过尘世的喧嚣,和李轻盈过一段有滋有味、没有利益瓜葛的小资生活,每日闲来无事,讲讲故事。
谁料,天不遂人愿,天启皇帝还像很不希望看到董宣武清闲下来,才几天,就发来一道谕旨,狠狠斥责了他一顿。而且,在谕旨的最后,木匠哥还苦口婆心地向董宣武讲述他薪水的来源,尔奉尔禄,民脂民膏,并询问他的意见:你这么光拿钱不干活,对得起奉养你的老百姓么?你的良心过得去么?
说得董宣武只翻白眼,朝廷那点俸禄,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他在工厂的投资,足够他快快活活、舒舒服服地过完这一辈子。
再说,天底下光拿钱不干活的官员,又不止他一个,如果他真的认认真真地管起五行卫的事来,把五行卫的事务都把握在手中,事必躬亲,木匠哥真放心得下么?
好吧,皇帝有旨,那是必须遵从的,不就是去军营转一圈么?好好说不就得了,干嘛要骂人呀,还是那种不带脏字的那种?打卡上班这种事,上辈子又不是没有做过,反正转个身,找个理由就能溜回来。
小太妹的眼睛亮晶晶,连连点头,完全赞同董宣武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小丫头心性,《倚天屠龙记》已经说到了金毛狮王出场,张翠山、殷素素被困王盘山,正是精彩之时,董宣武要是规规矩矩上班去了,谁来给她讲故事?
于是,董宣武每天早上去军营露个面,算是给木匠哥一个交代,中午时候打马回到京城,继续说他的故事。反正只是挑选、训练新兵,这些事情,熊大将军早已经轻车熟路了,谁叫他本事大?能者多劳,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嘛!
木匠哥发旨训斥了董宣武一顿后就没动静了,虽然明知董宣武在敷衍塞责,依旧没管五行营的事务,不过天启皇帝还是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啥都没看见。正如董宣武所想的那样,如果董宣武将五行卫牢牢把控在他自己的手中,那事情才是真正的麻烦了。现在这种状况,其实挺好。
日子就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这一日,董宣武正常上班打完卡,信步在校场周围转悠,无意中看见一名上等兵,穿着宪兵的服饰正在值勤,背后挎着步枪,身板挺得笔直,双目炯炯有神,有一股异样的风采。
那上等兵年纪不大,约莫十七八岁,长得十分结实,浓眉大眼,让人看了一眼就生出亲近之感。最惹董宣武注意的是,两只秋后的蚊子正趴在他的脸上开怀畅饮,他竟然能一动不动,连眼睛也不眨一下,了不起。
董宣武来了兴趣,走到他的身边,正要说话,那名上等兵“啪”的朝董宣武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首长你好!”声音十分洪亮。
“小兄弟辛苦了!”董宣武急忙还了个礼,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什么时候加入五行卫的啊?”
“啪”那上等兵又给董宣武敬了一个礼,大声回答道:“报告首长,我姓李,叫李鸿基,小名黄来儿,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人。因为家乡闹灾荒,父母都饿死了,今年春荒时随着乡亲们逃荒来到了京城,正好遇到五行卫招募新兵,于是就报名入伍了。”
李鸿基?黄来儿?这名字听着怎么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过?
董宣武想了想,却没想出个究竟来。
陕西榆林,属于关中地区,那可是大明历年来的重灾区。两千年来的无限制开垦早已经让那片土地变得十分贫瘠。这些年来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灾害频发,经常大旱,对农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一年下来,很可能颗粒无收,收的没有种的多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明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是起源于陕西。
听了李鸿基说的这些,董宣武脸色有些阴郁,神情有些恍惚。
这世上最不该的,也许就是饿死人了。董宣武还记得后世非洲饥荒的一张照片: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一个枯干到只剩下骨头的非洲女孩,无力地蹲在地上,脸上几乎看不到多少生机。不远处一只秃鹫紧盯着她,只等待她倒下,咽下最后一口气,然后享用一顿丰盛的午餐……
他来大明的这一年多时间,虽然击败了野猪皮,建立起一些基础工业,甚至将后事的国债也引进到了大明,稍微缓解了一下大明百姓沉重的辽饷赋税,但真正受到影响,得到好处的,也仅仅局限与顺天府极其周边地区。对于整个的华夏,受其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就像陕西,灾害依然非常严重,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当百姓实在过不下去时,波涛汹涌的农民起义迟早都会发生,到时候他将何去何从?真的率领五行卫去镇压那些仅仅为活下而反抗的农民么?
“官府没有进行赈济么?”董宣武心不在焉地问道,“从陕西到京师,这路程可不近!”
“赈济?”李鸿基眼中流露出一股恨意,“官府有没有进行赈济,我不知道,反正官府的粮食,我们一粒也没有见到过,每年的赋税,还有辽饷却一文也不能少,而且永远也收不完。
我爹我娘,还有我几个弟弟妹妹就是这么饿死的。实在没有办法,我和我弟弟才会出来逃荒。也只加入五行卫的这几年,我才知道吃饱饭究竟是个什么滋味。”
董宣武愕然,陕西的情况严重到了这般地步么?朝廷发下来的塘报中似乎一直都没有提过,而且因为陕西灾情严重,朝廷不是也多次减免过陕西的赋税么,怎么可能有每年的赋税一文都能少这种事?
唯一的可能是有人欺上瞒下,朝廷的救济和减免政策,全让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官吏给贪污掉了。
董宣武心中一沉,一种无力感忽然从心头升起,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拯救这个大明,可是仍旧比不上那些挖空心思贪得无厌、损公肥私的大小贪官污吏。难道非要等到星火燎原、局势不可收拾时,这些人才会悔改,才知道这是在为自己挖坟墓?
给自己挖坟墓?恐怕也不是,这些贪官污吏都是聪明人,他们这般肆无忌惮贪赃枉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饱读诗书了解历史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只是心怀侥幸,认为自己可以在大火燃起之时,带着他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逃到一个不受战火波及的地方,置身事外,快乐地享受着那些带着血迹的财富,就像后世那些移民海外的贪官污吏和不法之徒。
他们不是愚蠢,他们是太过聪明!
可惜可叹的是,堂堂华夏,这样的聪明人实在是太多。他们不遗余力地挖掘着华夏的根基,一代又一代。他们让整个华夏的百姓价值观发生了错乱,丧失了对正义与邪恶的判断标准,变得麻木不仁,变得唯利是图。他们让金钱与财富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手段与过程不再重要,哪怕是散发着浓重的血腥气息,反正那一切都是可以洗白的。
可是,面对这些,董宣武又能有什么办法?连后世都没法解决的问题,凭他一个小小的人民警察,又能想出怎样的对策?
董宣武闭上了眼睛,那一刹那,他想了很多很多,但想得越多,反而越使他感到绝望与无助。不错,他也许能打败看得见的敌人,却永远不可能打败那欲壑难平的人心。即便借助宗教信仰这把有利的武器,也不可能做得到。那些聪明人,永远都不会被那些虚无的东西所迷惑。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战士们一阵愉快的拉歌声,把董宣武从这种沮丧的情绪中拉了出来。
未来并未确定,没有到最后又怎知不可能?
(https://www.qshuge.com/2574/2574796/42408804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