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被打肿脸的江大人
这件事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根据刘基传过来的初步信息是有两伙百姓之间发生了冲突,最终造成了大规模的械斗,有不少人员伤亡。
江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这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他和刘基制定好的第一批治民法令才刚颁布没几天,其中就有一条:“严禁民间斗殴,违令者斩。”
没想打这么快就有人跳出来公然违抗法令,而且还是几十甚至上百号人,这绝对是赤裸裸的打他江大人的脸,而且还是往肿了使劲扇的那种,他要是还能沉得住气就见鬼了。
对于内部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江川其实心里是有准备的。别说在法制如此粗糙简陋的古代了,就是法制健全的现代社会也不会偶尔出现一些大规模的群体抗法事件。
而且自己麾下的这些百姓全都是边民,其中很多人都是猎户出身,再加上深处边境这种争斗厮杀频繁的环境之中,好勇斗狠的风气很是旺盛。
再加上江川收拢这些百姓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不断扩军增加人口总额,所以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愿意来,我就愿意收,所以导致了谷中的百姓成分复杂,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
其中既有良善的安分守己的百姓,当然也有那种好勇斗狠自私蛮横之人,更少不了各种偷奸耍滑之辈,可谓是人一过万,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所以指望这两万多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江川有这个心理准备,手中的法刃也早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收拾那些那些敢于以身试法之人。
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跳了出来,而且还是这么多人,这让他心中迅速的憋了一团浓郁的火气,这股火气一个不好就能化成杀气。
对于杀人,尤其是杀该杀之人,江川现在没有半点心理负担。乱世当用重典,自己的刀不光是对着敌人的时候很锋利,对于那些敢蔑视法令,无视他江川的人更是绝对不会卷刃的。
江川带着人赶到现场的时候,事态已经被控制住了。民政司的衙役和巡城士兵将上百参与此事的人全部五花大绑,按在地上,不远处的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几十具尸体和一些棍棒农具等物,很多上面还带血迹。地上倾撒了不少粮食。
周围的很多百姓在围观,而且其中不少人互相还用眼神怒视对方,发出挑衅的意味。
刘基脸沉如墨,站在人群中间的空地上,身后带着几名护卫也都武器出鞘,眼神之中带着警戒之色的盯着周围那些神色不善的人,
整个现场呈现出一种让人压抑的宁静,只有一些伤者不时发出的呻吟声提示着人们这里刚刚发生了什么。
刘基此刻心中既有愤怒,又有羞愧之情。主公把民政这一块全权交给他管理,他自己也是信心满满,向主公承诺保证不出问题。
但是没想到第一批治民法令才颁布几天就有这么多人公然违抗法令,公然持械私斗,还死伤多人,这样公然视法令为无物,这不仅让他感觉脸上发烧,更是觉得愧对主公,心中既有愤恨,又有愧疚。
看着那些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但是却依然脸上带着凶狠之色的犯事之徒,他心中陡然升起了一股杀意,恨不得将这些人全部就地正法了。
听到脚步声,刘基扭头一看正是江川来了,急忙过来参见。
“刘基愧对主公信重,请主公治罪!”刘基一见面先是深深一躬,脸上带着愧疚自责的神情。
“军师,不必如此。刁民犯罪,不遵法令,与你何干?起身说话。”江川扶起刘基。
“主公厚爱,刘基惭愧不已。”刘基起身,脸上还是带着羞惭之色。
通过这段时间两个人的合作,江川知道刘基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具有责任感,所以出了这种事,他心中肯定不好受。
“军师,事情原委如何?”江川宽慰了刘基几句,看他脸色好多了,这才问道。
刘基很快就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且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其他信息也说了出来。
正如前文所说,江川现在治下这两万多百姓,成分复杂,什么人都有。
这次挑起械斗的一方就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群人。
在大明边境上的边民,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明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归化百姓。什么叫归化百姓,简单来说就是其他异族的人在几代之后,慢慢被同化成了明人。
在之前满清还没兴起的时候,与大明接壤的很多土地还是蒙古人的地盘,蒙古是游牧民族,多骏马牛羊,而大明地大物博,什么都有,但是却缺少马匹。
蒙古人要生活,需要盐铁,茶叶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上层贵族还很喜欢大明的各种精美丝绸等物,而这些东西蒙古是无法生产的,所以就需要从大明取得,所以就要求跟大明互市。也就是说双方开通贸易关系,大家互相做生意。蒙古人用他们的马和毛皮来换取盐铁丝绸瓷器等物。
本来这看着挺好的,大家各取所需嘛。只是盐铁这两样东西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严密控制的军国重器,用时髦一点话来说那就是国家战略资源。
因此中原王朝一直把盐铁当做对付限制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武器,所以当然不愿意跟蒙古人交换。
蒙古人得不得盐铁,吃饭没有盐,那就连骑上战马,拉开弯弓的力气都没有。没有铁,就无法打造锋利的弯刀,于是就跟大明开战。
双方打了许多次仗之后,都是死伤无数,但是大明既灭不了蒙古,蒙古也占不了大明多少便宜,所以最后大家就坐下来谈,谈的结果当然就是双方在边境上互市,设立一个双方交易的市场。
这种市场就叫做边市。边市诞生之后,就衍生了很多依靠边市谋生的人,其中既有明人,也有很多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开始从牧民变成了生意人,有些在边市上当掮客,也就是中间人,帮助各有所需的双方谈生意谈合作。也有些人在边市之中开设商铺,有开茶馆的,有开饭馆的,也有开设皮货铺的。
慢慢的很多蒙古人就完成了从牧民到商人的转变,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很多蒙古人也学着大明的有钱人购买土地,慢慢的变成了地主。
当了地主之后,自然需要佃户来种地,因此也开始雇佣一些蒙古人来给自己种地。
几代之后,这些蒙古人就变成了半农半牧,因为长期跟大明人打交道,所以吃穿住行各方面看起来跟明人很像。
大明朝廷于是把这些人也纳入了户籍之中,因此这些人就成了大明的子民,所以才叫归化百姓。
几代之后,这些归化的蒙古人虽然已经不再以游牧为生,但是骨子里那种游牧民族彪悍狂野的基因却依然存在。
满清异军突起,后来者居上之后,经常南下打草谷,这些归化蒙古人也是深受其害,因此在江川的收拢之下也一起进入了二龙谷寻求庇护。
而这次挑起械斗的一方正是一群归化蒙人。
(https://www.qshuge.com/2445/2445538/380578459.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