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万历外史全文阅读 > 第六十三章 好戏连台(上)

第六十三章 好戏连台(上)


  杨铮与黑娃、栓子赶到州城,刚入州署辕门,就见衙门口黑压压一片全是人,一直延伸到了照壁跟前。

  栓子惊道:“咋这么多人?”

  黑娃道:“咱们怕是进不去了。”

  杨铮道:“想办法往里走吧。等会要是走散了,你们就在辕门这等我。”

  三人到了跟前,杨铮仗着身小灵活,顺着八字墙溜到门口。只见门前并无值守差役,一副任人进出的架势。他侧过身子,从人缝中钻了进去。黑娃和栓子跟到这里,再进不去了,只好尽量往门口凑。

  杨铮进了大门,方见里面甬道两旁有许多衙役,把守住了通往东西两边的门,但并不禁人前行。他矮着身子,一路溜进了仪门,慢慢蹭到了靠前的位置。

  就见人群前方站着一排衙役,手中横执水火棍面向众人,将观审百姓与大堂间隔出了一片空地。但在衙役身后还有一些人,均作书生装束,熟识的吕成亮、赵澍坪、胡忻等人都在其中。

  士为四民之首,自然不能与寻常百姓挤作一团,那样便有失体统了。要不怎么说功名重要呢,就连看个热闹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待遇。

  大堂内两排衙役分列两侧,州同知祝豫高坐于上。他身后站着一名胥吏,正是刑房周司吏。公案右侧有一小桌,桌后坐着名书吏。在公案正下方,偏左一些站着三个农户模样的人,右边隔着一点距离跪立着一人,看身形应是古常勇。

  虽说在此案中古常勇是被告,可还未审出结果,那三名农人已不知因何免了跪,这般区别对待,实是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再加上一大帮不明所以的围观众,杨铮觉得州同知此举实是包藏祸心。

  晌午古常勇被传进州署问话,下午就开堂审案,纵然消息传得再快,远处诸里的农户也是来不及过来听审的。所以围观众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城中百姓,这一点从衣着样貌上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虽说“杨古井”之名在秦州已近乎人尽皆知,可城中之民却大都未曾见过,与他们更无直接利益关系。但是在这种场合,他们却可以代表所谓的“民意”。若是被人操控利用,只须官老爷稍一煽动,古常勇的下场就惨了,纵然挨板子也只会听到叫好的声音。

  不过七八天前杨铮就给古常勇提过醒,昨日又让栓子、黑娃来送了口信,古常勇应当已有了相应对策。

  另外最前方站着的秀才们也不单是来看热闹的。今年的秋种,他们家中的田地多少都受了些“杨古井”的好处,与自身利益相关之事,自然就会格外上心一些。必要的时候,相信他们会说几句公道话。

  忽听“啪”地一声大响,原来是堂上州同知拍响了惊堂木,并又喝道:“将物证带上来!”

  杨铮心想:“原来才刚进入正题,方才一直在扯皮么?”凝目细看那祝豫,见大约五十多岁,仪表倒还端正。这位二尹是国子监出身,做到州同知基本已经到头了,这般所作所为真不知所为何来。

  不多时数名衙役抬了一堆东西放在大堂地上,院子里的围观众顿时伸长了脖子。

  杨铮见那些东西确是“杨古井”的样式,有几个筒壁上已经裂开了,裂缝为直线状,便知绝不是古记铁铺所制。最早所制的几个直缝“杨古井”均在赤峪里,之后打制的均为螺旋管壁,不可能有这样的裂缝。

  祝同知指着下面问道:“刘三娃,这些可是你们所购的‘杨古井’?”

  一个农人答道:“正是。”

  祝同知道:“因何不能用了?”

  那刘三娃道:“有的是筒子裂开了,有的是上下摇不动了,打不上水来。”

  祝同知道:“你们购去多久之后不能用的?”

  刘三娃道:“这些坏了的‘杨古井’,短的只用了七八天,长的也不足一个月。”

  大堂外的围观众听了,纷纷小声议论起来,响起了一片嗡嗡声。

  祝同知一拍惊堂木,喝道:“古常勇,你还有何话说?”

  古常勇道:“草民冤枉。”

  祝同知道:“你有何冤枉,堂上之物难道不是‘杨古井’么?”

  古常勇道:“是,可也不是。”

  祝同知斥道:“大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胡言乱语成何体统!”

  古常勇道:“二尹容禀。这些东西从外形上看,倒像是‘杨古井’。可并非草民店中打制,故而它又不是‘杨古井’。”

  祝同知道:“难道这秦州除了你古记铁铺,还有别家能打制‘杨古井’么?”

  古常勇道:“草民不知这些东西是谁家打制的,但绝非草民店中所制。”

  祝同知道:“还敢狡辩,你是想受皮肉之苦么!”

  古常勇道:“草民不敢。请二尹容草民将店中所制‘杨古井’取来,比对一下便知真伪。”

  祝同知道:“好,就让你心服口服!”随即遣了衙役,去古记铁铺取“杨古井”。

  过不多时,那些衙役便抬了十几个“杨古井”回来了。

  祝同知问道:“怎的这样快?”

  有衙役回道:“我们出去时,古常勇之子古成冶已将这些‘杨古井’装车拉到了衙门口。”

  祝同知冷哼一声,道:“倒是早有准备。既然如此,叫那古成冶也进来听审吧。”于是古成冶被带进了堂,跪在了他爹旁边。祝同知道:“古常勇,你倒说说这些‘杨古井’有何不同。”

  古常勇道:“草民店中所制‘杨古井’,大小并无二致,筒壁结实牢固,只要不是刻意破坏,两三年之内不会开缝变型,绝无用了旬月便坏的道理。”

  祝同知道:“你这些都是新打制的,如何能比出好坏,难道还要等上几个月再看不成?”

  古常勇道:“二尹可请几位相公验证一下。大小可用尺量,结实不结实,敲上几下也能知个大概。”

  当即便有几个秀才自告奋勇要去验证,祝豫便点了几人,其中便有吕成亮和赵澍坪。

  杨铮见了不禁心中暗笑,这二位当真是好事之人,到哪都不肯消停。古掌柜也不傻,让秀才们来做验证,既有可信度,又不会偏袒某一方。

  那些假冒伪劣的“杨古井”,大概在打制筒壁的铁皮时就有些问题,成型后只是将就能用。而在渗碳一步肯定没有做好,甚至是根本没做,用木棍敲上几下就凹下去一块,与古记铁铺所产完全不能比。

  几个秀才敲敲打打,又用尺子量了半会,脸上都有了讶异之色。最后由赵澍坪禀道:“古记铁铺的这些‘杨古井’,每一个尺寸都分毫不差,筒壁也很结实。这些有问题的‘杨古井’,筒壁大都较软,长短粗细相差可达寸许。”

  此际的读书人在涉及到数字方面的表述时,常有夸大不实之语。分毫不差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古记铁铺打制时误差是以厘计的,而他们所用的尺子只标刻到分,自然很难精确量出尺寸上的差异。

  可正因为如此,闻者更受震动。当赵澍坪公布出结果时,围观众们发出了一片惊叹之声,就连堂上坐着的祝同知都呆了好一会。

  时人对铁匠的印象,就是拿着个大锤子对着一块烧红的铁疙瘩叮叮当当敲个不停,完全就是干粗重活的。便是用过“杨古井”之人,也从未想过这竟然是个精细东西。十几个“杨古井”尺寸居然分毫不差,这到底是在打铁还是在绣花啊?

  祝同知回过神来,拿起醒木大力拍在案上,喝道:“肃静!”待到众人安静下来,说道:“刘三娃,你们有何话说?”

  刘三娃道:“这个……这个……”

  祝同知眉头一皱,面现不悦之色。周司吏发话道:“有什么尽管禀来,祝老爷自会为你们作主。”

  刘三娃旁边的一个农人上前一步道:“祝老爷,古掌柜新打制的这些‘杨古井’再好,可不见得他以前打制的‘杨古井’也会这么好。”

  祝同知点了点头,道:“古常勇,你又怎么说?”

  古常勇道:“禀二尹,我店中打制的‘杨古井’再无第二种尺寸。可请几位相公将方才量的尺寸公布出来,凡在我店中买了‘杨古井’的,都可用这把尺子去验证。”

  此言一出,院中彻底轰动了。迄今为止,古记铁铺打制出的“杨古井”少说也有三四百个,居然大小能够完全一致,当真让人匪夷所思。可在这公堂之上,古常勇又岂敢随意说大话,何况那十几个新制的“杨古井”已经得到了验证。故而绝大多数人并未表示怀疑,反而很想去验证一下,证明古常勇所言非虚。就连堂上的那些相公们,也都存了此心。

  杨铮不由暗自感叹,古掌柜这一回可真是大大露了脸。虽然话吹得有些大,至少最早给赤峪里的那十几个“杨古井”就难以做到尺寸吻合,但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打制出几百个相互误差极小的铁器,的确是很值得骄傲的。


  (https://www.qshuge.com/2440/2440423/43126430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