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与南宋同行免费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宋婚礼的修正版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宋婚礼的修正版


  他们聘请的司仪也被称为司礼多达十二位,这是由安静主家当总指挥,让他们各自管上一摊,大家分工合作。

  整个大宋式婚礼在进行时都是井井有条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是与大宋式婚礼有一点点不同。

  在大宋婚礼中,到了迎亲日,要聘请公家或私人妓女来乘马,以及还要请乐官鼓吹,引迎花檐子或粽檐子藤轿……准备了这些后,再前往女家,迎娶新人。

  安静主家当时就不同意了,大喜之日,请啥妓女呢?!

  根本用不着她们来吸引别人注意……王德发家主的婚礼本来就够吸引人了!

  王德发主家属于自己的别墅早已经被建好了,而且先前还结合了一下大宋的风格搞好了装修工作。

  罗娘的娘家呢,暂时就用张国安岛主和安静主家两个人的别墅来充当了。

  流求八道河口地区的建设现在日新月异,他们早都不缺房子居住,再来几倍的娘家人,他们也都能安置下。

  小老头罗援当时对所谓的八道河式别墅大加赞赏,他对女儿罗娘说:“此地风光甚好,我的儿啊,可否在此地给老夫安置一处?”

  说实话,先前罗娘还有些提心吊胆,爹爹是个守礼法的人,一但不满所谓的化外之人,真不同意此婚事还难办了呢。

  但是,真的是百无禁忌啊……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罗娘当时躬恭敬敬地回答说:“孩儿早就选好了位置,不久就为爹爹开工修建------”

  小老头罗援当时喜不自禁。

  话说回来,到了迎亲这一天,安静主家派出的是涂了红油漆的三辆四轮/大马车,它们都是由四匹挑出大红马来牵引,哒啦哒啦,非常气派地来到了迎亲地。

  罗家的娘家人看见了,顿时感觉提气,看到了吧,这可是十二匹枣红大马啊!

  按照大宋的礼法,其女家以酒礼款待一众行郎,散花红、银碟、利市钱会迄,然后乐官作乐催妆,克择官报时辰,催促登车,茶酒司则互念诗词,来催请新人出阁登车。

  但是没有乐官了,直接念词吧,然后还按照安静主家的要求放了两挂各一千响的鞭炮……罗家的娘家人互相看了看,好吧,这算是流求风俗了。

  鞭炮声响过后,新娘子在两个伴娘的陪送下登车了,看热闹的众人一时看呆了!

  新娘子和伴娘的装扮都好漂亮……

  只见罗娘头戴珠冠,面前以珠帘遮面,外罩大红罗霞披,内着五彩蜀织缎小衣,下有红色罗裙……在她缓步行走时,脚下露出红色皮子的坡跟鞋子。

  两个伴娘则是头上插着鲜花,身上着有粉色上衣,下是粉色罗裙,脚下是粉色皮子的坡跟鞋子。

  她们的胳膊上还挎着粉色皮包包……里面装着可以随时为新娘补妆的物件。

  她们上车后,从人未肯起步,仍念诗词,求利市钱酒,呵呵,等到某个司仪代女方家给了红包,他们方才扬鞭赶马,直至王德发主家的家门首。

  新娘下轿入男家门的礼仪是整个婚姻正式进入到高潮,本来它的仪式顺序相当繁琐。

  在大宋,新妇到男家门首下轿,还不能立即随便进门,须进行三个小仪式:一是乐官、妓女、抬轿、鼓吹之人等,“拦门”讨“利市钱物”。

  这种“拦门”也有一定程序仪式:

  乐官、妓女等拦门时,要念吉利诗句、讲吉利话。

  例如,拦门二诗:

  仙娥缥缈下人寰,咫尺荣归洞会间。

  今日门栏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须悭。

  拦门礼物多为贵,岂比寻常市道交。

  十万缠腰应满足,三千五索莫轻抛。

  答拦门诗:

  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

  欲望诸亲聊阔略,毋须介绍久劳心。

  洞府都来咫尺间,门前无事苦遮拦。

  愧无利市堪抛掷,欲退无因进又难。

  这种拦门礼仪,本来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婚娶之家花点“利市钱”,便可以为婚礼增热闹气氛。

  但是安静主家把这些全给取消了,婚姻进行中拦什么拦?!

  一律改成发红包,人手一份!

  第二步倒是按照大宋的礼法来了,行了撒谷豆之礼。

  有司仪执斗进前,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然后望门而撒,围观者争相抢拾之……因为这里面还有红包。

  其实大宋谓之撒谷豆,俗云是压住青羊等杀神也。

  此表达对婚姻之家的祝愿,希望能通过撒谷豆之礼,消灾灭难,确保新妇平安。

  这种方法在大宋代京城及民间较为流行,安静主家想起来这个类似自己当年撒喜糖的行为,于是便给保留下来,让新婚夫妻照作。

  接下来的第三步是新妇跨马鞍之礼。

  大宋结婚礼法中有规定,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

  这里解释几点。

  第一,跨马鞍之礼,在唐代士大夫婚礼中流行,到了宋代,则沿袭未改,鞍与安谐音,新妇跨鞍而过。

  第二,新妇下轿到入婿家门的路上,新妇“不得踏地”,必须铺上青锦褥,青毡花席。

  其实这个过程很简单,安静主家给与保留。

  第四步,则是由一位贵妇人引一对新人房室,坐于床上。

  一般是男坐床右首,新妇坐于左,称为“坐富贵”。

  婚房门额上预先挂好一新缎、新妇入门之时,众人都争扯一小片而去,谓云“利市缴门”。

  这个贵妇人也就由安静主家亲自上马了。

  当时,王德发主家还小声问过:“安静,还有几步啊?!”

  急什么,听司仪安排吧。

  安静主家小声地回答:“入乡随俗吧!”

  这个时候罗娘已经盖上了红色的盖头,她在盖头里笑了笑,夫君还是一个性急之人呢。

  第五步,入中堂举行参拜礼,这才是婚礼中最重要的大礼。

  由司仪请新郎新娘出洞房,到中堂举行。

  新郞王德发于床前请新妇罗娘出来,二人先前就用彩缎,绾了一个同心,谓之牵巾。

  王德发将此牵巾挂于笏上,罗娘则搭于手上。

  王德发在牵出罗娘期间,一直是倒行,保持两人始终相向。

  本来按照大宋的要求,要有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掉女方盖头,然后至堂前,举行参拜男郎父母、家庙等。

  但是,安静主家又给改了,让新郞自己挑了盖头不说,还安排司仪学会了“三拜谢”的口令------司仪觉得很新奇,但是一一照做了。

  喊到拜谢父母时,王德发只能领着罗娘向着一对空椅子拜,没有办法,只能这样来表达告之那面世界的父母的意思了。

  第六步简单了。

  伴娘们执双杯,分别交给新郎、新娘,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即交换酒杯盏而饮。

  饮讫,则掷盏于新婚床上,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

  这个交杯礼之后,再行合髻礼。

  新郎、新娘并坐,男左女右,各以头发少许合梳为髻,因此这个合髻,又称结发。

  这种结发的仪式,寓有吉意,表示以二合一,寄托夫妇今后白头偕老,同生死,共命运的良好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王德发主家才真正明白了“结发”为什么会成为了正式婚姻的代称和标志。

  然后双方正式洞房了,别人休得打扰!

  闹洞房一说,那是鞑靼人的习惯。

  班固曾经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过北国燕地的风俗:“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

  大宋时代嘛,一点点也没有这个风俗,参加婚礼的人员都去准备好的答谢酒宴好好吃一顿了。

  其实按照大宋的民间规矩,夫妇完成婚礼之后,还有拜门、三朝等礼。

  还好吧,这个不难,岳父罗援就在附近。

  整个婚礼都在热闹而吉庆的氛围中进行,不管是围观的,还是正式参加婚礼的人,都感觉这个婚礼吉祥而有趣,也感谢不时就有飞出来的大小红包,多少都是意外之喜!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为这一对新人高兴------有一个姓梁名萧白的年轻人,铁青着脸,站在阴暗处暗骂:

  强娶我******者,必死在我手下!


  (https://www.qshuge.com/2411/2411106/33046781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