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与南宋同行在线 > 第五十九章 临安城的月光

第五十九章 临安城的月光


    当鲍威和郭勿语睡下后,已经三更天了,这个下午真的太累了。

  两个小子经历了快乐、刺激、愤怒和计算后,躺下就睡着了。

  宋子强把他们两个的事情对吴大鹏说了。

  吴大鹏想了一会儿说:

  “喜欢头上戴鸟毛的印地安人,制造弓箭时只有一个要求,他们认为一支箭,只要箭杆是直的,其它的方面都不重要了------这帮小子做人的基本盘还行,懒点,小气点,都不算什么了,张国安两口子有运气的。

  目前看,这个大宋的基本盘也行。

  这里也有种种丑恶,但是,这里的人有自由,大家还是信点规矩,妈的,还有个性呢。

  至少没有大明、大清的户籍制把人锁死,走个路还要路条,也没有工匠终身制,甚至闭关锁国,做个生意都不让你做,他们的权贵喜欢玩女人,至少也不管你老百姓的下半身------”

  宋子强不愿意听了,说:“存在就是有它的合理性------”

  “屁,你又听人家篡改了名言!人家说的是存在就是有原因的,这里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不合理性!

  但愿张国安两口子能发展起来,把那些不合理的存在都干死,让他们死得透透的!”

  吴大鹏眼睛透着恶狠。

  宋子强不在意地说:“拉倒吧,关你什么事情,明天有的忙呢,睡吧。”

  两个人也很快睡了,现在倒是不太在意外面的吵闹了。

  临安城盐桥东头的沈家婆婆卤味店现在还在营业。

  店里还有十几个船工在吃着卤味,喝着淡如水的水酒,他们在大声说笑着。

  他们是刚到这里的船工。

  沈家婆婆上了年岁,满脸的皱子,但是却在花白的头上戴着一大朵花,老相却偏要扮个俏容,使逛夜市的临安百姓们看了无不发出笑声。

  她高门大嗓叫卖着各种卤味,声音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曲艺表演。

  这种吟唱,本是在勾栏瓦舍中唱令曲小调、纵弄宫调“嘌唱”的一种转化,因为临安市井里的诸色歌吟卖物之声,就是采合宫调而成的,和“嘌唱”有异曲同工之妙。

  况且,沈家婆婆,年轻时也是受过伎艺训练的,但是最后不太成功罢了。

  “嘌唱”,只敲盏者,谓之打拍,有些类似于大宋版的打击乐配说唱。

  沈家婆婆,就是一面唱,一面敲盏,掇头儿拍板,她对“嘌唱”的熟练,说她是为了卖卤味,不如说她“嘌唱”招顾客来更合适,酒水更赚钱。

  在临安市民的心目中,成为一名女伎艺人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且不说称得上女伎的,几乎都要仪形秀美,光彩溢目,更难得的是女伎要具备多方面的伎艺才能,她要会插科打诨,她可以和雅弦声,她要会翩翻飞剑,她可以填词作赋……

  话说那还是在东京的时候,金色的秋阳中,一层又一层的市民,密密排列在宽阔的御街上,引颈翘望。

  他们是在等待一队队在皇宫为上寿活动而表演的女童出来,她们是四百余个容艳超人的妙龄女童啊------

  一个个,十七八,尖尖的脸,细细的眼,弯弯的眉,薄薄的唇。头戴花冠,或着红黄生色销金锦绣衣,或扎仙人髻,或卷曲花脚幞头。

  她们像穿行春风的杨柳,摇摆着纤柔的腰,移动着细碎的步,红黛相媚,顾盼生辉……

  日常里,虽然东京庆典之时也有这样的妇女聚会,髻鬟峨峨,服装华焕……可多是诸王邸第、公侯戚里、中贵人家的妇女,即使有歌姝舞姬,也都是饰珠翠,佩珠犀,颇有些今日时装模特儿展览之风味。

  那些豪门佳丽与大量的扮色俱佳的伎艺女童不可同日而语,百姓们当然不愿放过这亲睹伎艺女童鸾集凤翔的良辰,看一看她们的仪容,以分享到一点情意的愉悦,或能从她们的发髻、服饰上得到一点借鉴,以使自家的女儿日后也能长成像她们那样。

  许多青春少年,豪俊小子,从以睹女童风采为快的市民行列里跃出,如追逐花蜜的蜂儿,紧随其后。这些平日桀傲不驯的后生,抢着向女童们送宝具,献果酒……

  这种狂热场面,可谓“追星族”之滥觞。

  所以,这种以伎艺诱招顾客的女伎,和以调笑**为主的**是有区别的。

  不错,在宋代典籍中,“伎”和“妓”是通用的,但在宋代城市中并不等于有伎艺的女子就是**。

  且不说那些专在瓦子里、露台上献艺的女伎,还有一些生活服务行业里的女伎,比如女厨师或织绣师。

  沈家婆婆虽然大声与客人们说笑着,倚老卖俏,让客人发笑,还能唱点带色的小曲而不怕被巡丁们抓了去,说她低俗。

  但是她的心里有纠结,就是关于孙女儿沈千千的事情。

  沈千千是个命苦的孩子,出生不久,父母便在出海时,遇了海难,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沈家婆婆会卤制吃食,房子也是自家的,所以收入还可以,带着孙女也能活下去。

  但是,对临安城里女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以前说过,在临安城里的小户人家,都重女轻男,倘若生下女孩则爱护得如捧珍珠,因为待女孩长大,可以随着她的姿质,教给她一种艺业,以此待价而沽。

  当然,女伎之伎艺应培养至上乘才能出名,挣到大钱。

  沈家婆婆也学过,但是伎艺水平上,就差了些许,一般的小老百姓听来不错,但是上不了大台面。

  她和孙女沈千千在从业学习方向上发生了争执。

  沈千千不够漂亮,还极为讨厌填辞歌赋,因此在歌舞上没有啥发展前途。

  但是,这个不要紧,生活技术性女伎之伎能,与歌舞女伎之歌舞相比,其境界绝不逊色。

  就以“针线人”来说,虽是缝补刺绣,但本事很高强的话,也有前途。

  临安车桥下的“璩家装裱古今书画”铺中,有个18岁的女儿,被郡王所赏识,其原因是郡王在轿中看见她身上系了一条绣腰巾,换言之,也就是此女的绣工被郡王看中,过上了好日子。

  即使女伎中最为“下色”的厨娘,只要拥有的伎艺精湛,也同样大受欢迎。

  像宋五嫂鱼羹,原本就在东京饮食行业中就有名气,南渡临安后,仍然以独特味道享誉京城。

  高宗官家就曾尝过她的鱼羹,仅这一次,宋五嫂就得了10枚金钱、100枚银钱、10匹锦绢。

  由于曾经御赏,百姓们便纷纷趋向,宋五嫂由卖鱼羹遂成富媪。

  宋五嫂鱼羹选料讲究,烹调技术与众不同,而且刀功独一无二,故始终为市食中翘楚,否则身处左江右湖环境中的百姓,便去吃其他人家的鱼羹了。

  但是,孙女沈千千都不愿意去学这些呢。

  沈家婆婆曾经问她:“歌舞、针线、厨娘,你都不愿意学,那么你要学小说、棋诏、还是踢弄人?这些都是要上勾栏场里出力,很难出名的------”

  沈千千当时回答说:“大妈妈,某想要去学小打!”

  沈家婆婆当时就手抚额头,喊道:“我的天神啊,你何如想做这一行!”

  “可以天天骑驴!”

  “那你知道学艺要花费多少?!”

  “可以天天骑驴!”

  沈家婆婆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却是满脸的倔犟,笑不出来了。

  小打,是一种驴球,和传统的马球有所区别。

  驴子小巧、耐力不足,所以乘驴击球,只能是用女伎

  乘驴击球,应以女伎为宜,这和驴的小巧、耐力不足有关系。

  因此由女伎表演的驴球又称为“小打”

  可以想象了,一百多个女伎,穿棉袄,着丝鞋,各跨雕鞍花鞯驴子,“花装”成男子模样,分为两队,手拿涂金银围的彩画球杖,直奔场地上立着的一个彩结小球门。

  一队的“朋头”即射手,要将队员传给她的球带射进球门,唤作“入孟”,才算胜利。

  另一队女伎,则向前争占,不让“入孟”,可抢球供本队“朋头”射门。

  两队为此互相追逐,展开抢夺。

  两队女伎无不拼命向前,一直到收到了足够多的打赏,才停止这场比赛。

  一场女子驴球比赛,队员多达百余人,而且还有正式、替补队员之分。

  驴躯体小,骑在上面,周转虽灵活,但重心低,长时间打球很累,必须频繁换人。

  其他诸如球场、球门、旗帜、球杖、球质大小、乘骑、服饰、装具、乐队、唱筹的裁判、比赛的章程和“大打”的男子马球相差大致不远。

  这种驴球,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当上小打队员收入不低的,她们主要是以表演为主,本来胜负不重要,观众看爽了后,给的打赏不少的。

  不过,如果遇到有大户们以她们队的胜负或进球数为赌博时,那场面就激烈了,而且更加精彩了。

  但是那制钿驴鞍及诸服用,皆是装饰侈靡,一只小打球队,日费数万,一天没有几百贯钱维持不住的。

  所以,想从事这个行业,个人也是要花费巨大,特别是一个新队员。

  最后,沈家婆婆感叹地说:“我的小千千啊,你想要骑驴可太贵了,你将来不想着找个好人家?”

  沈千千依然坚定地说:“可以天天骑驴!”

  两个人的交流不欢而散。

  但是千千是一个好孩子,她天天帮助大妈妈卖卤货,而且还出去游街卖,那样卖得更多。

  卖完了,就回来再取一些。

  不过她从收入中十之取一,说是要自己攒出学小打的费用------

  沈家婆婆叹了一口气,上百贯的费用呢,也不知道够不够,随她去了。

  不过,今天晚上回来后,千千乐坏了,说是遇到了两个运气差到极点的傻小子,若是每天都能遇到的话,一个月内就攒出来了。

  千千笑起来像花儿一样好看。

  她蹦蹦跳跳地去了后院,把明天要卖的卤货把备好,又投了一些料。

  然后自己上楼了,在这个热闹闹的夜里睡下了。

  月亮慢慢升起,明媚的月光透过缕空的窗棱照射进来,印到了她的脸上。

  沈千千在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月光照亮了她的房间,但愿也能照亮了她的梦境。

  


  (https://www.qshuge.com/2411/2411104/9873108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