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赶集
石狼峪准确地说是一条十几里路长的一条山溜,两边是高高低低的山峰,山坡上荆棘丛生、树木遮天。
范围更扩大一些的话,周边便都是深山陡崖、树木老林。
抗战前,贫苦的百姓常到这里来挖野菜、采山珍,还有猎人在这山里设阱下套,捕些野物。
鬼子来了之后,为了切断与山里根据地的联系,便在进山的两条路——独峰和石狼峪设了炮楼,加了岗哨,下了禁山令。
后来,鬼子打死打伤了一些偷偷进山的老百姓后,这里便再少有人来了。
半夜时分,沈宸已经潜近了封锁入山道路的一个岗楼。
离得很远便能看见火光象鬼眼似的闪亮,近了便看清是一个火堆,还有在火堆旁晃动的人影,以及不远处黑黝黝耸立的二层木制岗楼。
象这种简单而辛苦的工作,鬼子基本上是不会去做的,都交给了伪军。
打鬼子当然是首选,但沈宸还有着几分谨慎,既是熟悉武器,又想让身体更加强壮一些,再说打伪军的岗楼更近便,撤进山林也更容易。
估算着距离,观测着角度,察看着地形,沈宸终于找到了一个方便进出、距离角度合适的狙击阵位,隐藏了进去。
稍许的歇息过后,沈宸稳定了跋涉时的心跳,缓解了疲累之感,适应了光线的变化,才把枪慢慢推出,开始瞄准。
夜色更深,山风呼啸,吹得树枝簌簌作声,偶尔有几声鸟兽凄凉的悲鸣,回荡在深山老林里。
“啪勾”,一声枪响突然打破了夜晚的静寂,回声在山林里久久不息,一个刚刚靠近篝火想暖和暖和的伪军一头扎进了火堆,溅起了无数的火花。
但这个家伙显然没被打死,惨叫着翻滚,带着几点火苗滚到了一旁。
风向、风速有些误差啊!沈宸眯了眯眼睛,拉动枪栓,推弹上膛,却并没有急着击发,而是冷静地观察动静。
乒乒乓乓,岗楼里的伪军被惊醒,夹杂着惊慌的喊叫,从枪眼里向外胡乱地射击起来。
沈宸埋下头,耐心地等着,这样的胡乱射击对他来说,根本没有威胁。
好半天,枪声渐渐平息了下来,只有那个受伤未死的伪军还倒在地上发出呻吟和呼救。
又过了一会儿,大概是以为捣乱分子已经跑掉了,有两个伪军跑了过来,想把受伤的同伴救走。
“啪勾”,沈宸借着火光又是一枪,刚刚弯腰去拉同伴的伪军晃了一下,栽倒在地,另一个伪军愣了一下,尖叫着往回跑。
就这素质,还敢做鬼子的帮凶?
沈宸迅速拉动枪栓,枪口移动,计算着提前量,在岗楼又爆发出的枪声中,她轻轻扣动了板机。
尖叫声戛然而止,伪军带着奔跑的惯性一头扑倒在地,没有惨叫哀嚎,十有八九是被击毙了。
收枪、缩身,沈宸在这个凹地里重新躲藏起来,任凭外面枪声不断,偶尔还有被打断的树枝和枯叶落下。
一个岗楼里大约是一个班的伪军,七八个人的样子。凭伪军的作战意志和胆量,沈宸不认为他们敢在夜里出来,并对黑乎乎的山林进行搜索。
枪声响了更长的时间,受伤的伪军也停止了叫唤,估计是昏迷或者死翘翘了。
静寂重新笼罩下来,如同恐惧包裹着伪军的身心。他们没经历过这样的袭击和杀戮,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短暂的失措之后,一颗红色信号弹升了起来,飞得高高,划破了夜空。
招唤鬼子干爹,就他娘*的这点能耐?沈宸有些鄙夷地摇了摇头,他缓缓移动,向后爬出一小段,猫着腰悄然撤退,很快便消失在夜色沉沉的山林之中。
……………
冷枪袭击,忽东忽西,难找规律。
当然,也不是全无迹可循,起码袭击都发生在夜里,都围绕着禁山的岗楼。
五天的时间里在三个岗楼发生了三起袭击,伪军死伤七八名,恐惧、惊慌的情绪不可遏止地在禁山的伪军中弥漫开来。
而巡哨是最危险的,得出这个判断的伪军们谁还敢暴露在冷枪下晃悠?
天一黑,伪军们便缩进岗楼,外面的火堆灭了也不敢出去添柴。
稍有风吹草动,便是胡乱射击。不奢望打中袭击者,只是开枪壮胆而已。
鬼子呢,当然是恼火愤怒。但在不知道飘忽来去的袭击者的确切位置前,也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大搜山。
所以,他们一面多派特务、暗探加紧侦察,一面不断为各个岗楼补充伪军,继续禁山,并希望能把袭击者围困在山里。
伪军是什么?在日本人眼里就是炮灰,死多少都无所谓,反正能有不断的补充。
如果能利用伪军把袭击者找出来,就算死上百八的,也是值得的,也是一个胜利。
何况,日本特务松本仔细勘察过袭击现场,也找到了疑似射击阵地的树根、凹坑、洼地。
这样的距离,能击中岗楼旁的伪军,在他看来已经是惊人的枪法。
再者,袭击现场连个弹壳都没留下,撤进山的痕迹也被处理过。这让松本知道袭击者不是个简单的家伙,想对付他不是那么的容易。
或许时间和耐心是最好的办法,只要袭击者出现疏忽,只要找到了蛛丝蚂迹,再采取行动便会事半功倍。
松本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便在每次得到被袭击的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认真观察,仔细搜寻。
而沈宸并不知道鬼子的想法和布置,但在行动时却是更加的谨慎小心,更加的飘忽不定。
同时,对枪枝的性能和射击的技能,他也在迅速地掌握和提高。
现在,他把枪往腮上一贴,肩上一顶,重量和长度已经非常适应,就有一种枪生了根的感觉。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一次次地持枪、瞄准、扣板机,一次次地感觉枪正愈发紧密地与他建立着某种联系。
等到象是有一股血脉贯通了枪身,枪如同有了温度、有了神经似的,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他觉得那就是又要升级的时候了。
但在山林中独自生活,短期内的困难似乎并不是鬼子、伪军的围剿,而是如何生存?
打猎自然是沈宸的本领之一,但为了避免暴露,她是不会明目张胆地随便开枪的。
一些套子、陷阱的收获,显然是满足不了生存需要的。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盐什么的,就必须从外面采购。
眼瞅着便是隆冬了,在东北待过的沈宸自然知道大雪封山后的种种困难。所以,她要提前做好准备,或者是找到获取物资的办法。
……………
太阳从东山露出脸,射出道道的强烈金光。蔚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越发显得它的深邃无边。
韩家镇大集,就设在镇子西边的河滩地上。事变之后,大集虽还开,却萧条了不少。“晚赶集,早回家”,便说明了鬼子统治这片地区的人们的心理。
沈宸趁夜潜过了禁山的岗楼,外面是一件灰褂子,里面还是那身破旧的碎花夹袄,头发还是简单的马尾,此时正走在通往韩家镇的路上。
要是事变前,现在的路上恐怕都是赶集的人了。担挑的,背筐的,推小车的,轰驴驮子的……象一条条河水归向大海似的从四方朝韩家镇集上会聚。
现在呢,沈宸已经走了十几里路,太阳都出来一竿子多高了,才看到零零散散的赶集百姓。
生活总要继续,多的要卖,少的要买,闭塞的农村因为经济不发达,交通运输不方便,老百姓基本上全靠集市进行物资交流。
而“赶集”正是名副其实的买卖交易,一般时间较短,多者不过一天,少则半个时辰,到集上进行交易的时机很要紧,所以前面加了个“赶”字。
沈宸夹在三三两两的赶集人当中,自我感觉一点也不乍眼。
不是没有女人去赶集,可要么灰头土脸,要么年纪较大,年轻和俊俏在这个时候可是会招灾惹祸的。
虽然他自我感觉良好,可还是有人觉得他有些怪异。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大娘便打量了他好几眼,篮子里一只大公鸡趁机顶开破布,露出圆溜溜的眼睛。
沈宸没挎篮子,不习惯呀,她肩上搭着——不是正常的搭裢,而是剪下的一条裤腿,两边一系,改成的小口袋,里面装着些松子、蘑菇。
沈宸想得清楚,虽说是禁山了,但也只是指靠近游击区根据地的石狼峪和独峰,这些山珍少是少了,可也不是没有。
当然,他也不是指着这点东西卖钱,不过是打个掩护而已。
嘿嘿,沈宸对着不时瞅她的大娘笑了笑,露出几颗牙齿。大娘愣了一下,抿嘴笑了。
“闺女呀!你这是去赶集?肩上背的啥呀?”大娘主动开口说起了话。
沈宸随手拍了拍,说道:“大娘,俺这里装的是松子,枣子。”说着,他把系的一边提起来,解开,掏出一把递给大娘,“您尝尝。”
“俺不吃。”大娘摆手,还补充了一句,“这是要在集上换钱的。”
呵呵,沈宸笑着塞给大娘,满不在乎地说道:“换钱还差这一把两把的?大娘您太客气。”
大娘稍有些意外,但随即开心地笑着点头赞道:“真是个爽利的好闺女,你是哪村的人啊?”
“窑户庄的。”沈宸随口答道。
“那可是挺远。”大娘又有些疑惑,问道:“可窑户庄在那边,去韩家镇不是这个道呀?”
“哦,俺是从亲戚家出来的。”沈宸赶忙补救,又岔开了话题,“大娘,您家住在哪呀?”
“柳村的。”大娘信以为真,不再追问,而是再度打量了一下沈宸,轻轻摇头道:“闺女呀,你长得俊俏,这打扮又不妥贴,被坏心的日本人和保安队看见,可不安全哪!”
俊俏?沈宸摸了摸自己的脸,这词儿听得有些别扭呀!而且,自己这黄瘦的模样,和俊俏扯得上关系吗?
其实,沈宸还真是有些妄自菲薄了。
而且,他还没完全适应自己现在这副女人的身体,更少有女人的心理。他倒是经常洗脸洗头,可没见哪个大男人老是照镜子,或者是对着水盆顾影自怜的。
再说,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女孩,差不多都与她一样,哪有粉白丰满的?
大娘也是按照自己的眼光,按照自己的印象来判断。而沈宸则还是后世的习惯,比较注意个人卫生,起码对于生虱子、矶子是很厌恶的。
“来,大娘帮你收拾一下。”大娘看沈宸有些迷惑的样子,轻轻叹了口气,拉着她到路旁,还嘱咐道:“到了集上,你就跟着大娘,要是有事儿,大娘多少能给你挡一挡。”
沈宸点了点头,人家是一番好心,自己就别执拗了,虽然身上暗藏着手枪,可还是不出事最好。
大娘说着,可也没别的举动,沈宸不明所以,等了一会儿便开口问道:“大娘,咱这是等啥呀?”
“等挑炉子的小买卖。”老大娘笑了笑,把篮子放下,伸手把沈宸的马尾辫解开,盘了个圆髻,端详着沈宸的脸有些伤感,满是老茧的手摸了摸,叹了口气,“俺那小妮儿,要是——也象你这般大了。”
应该是个悲惨的故事,那个时候生孩子没限制,可夭折的也多。别说是大病重病,就是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也能夺走一条生命。
沈宸没吭声,顺从地任由好心的大娘给他弄好头发。
不大一会儿,走过一个挑着炉子和筐的小贩,大娘客气地招呼了一声,上前用盖篮子的破布在锅底抹了一把,又感谢了几句。
小贩也很随和,笑呵呵地走了。
“在脸上抹两下,也就差不多了。”大娘给沈宸画了妆,却是又脏又丑的那种。
这样就行了?
沈宸笑了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走吧,跟着大娘啊!”大娘拍了拍沈宸的胳膊,两人又走向了韩家镇大集,边走边不时说着闲话。
越是接近韩家镇,这人就越多了起来。时辰也不早了,又赶上阴历十五的大集,倒是比平常更热闹。
(https://www.qshuge.com/2404/2404568/389694246.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