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雕出一世春秋气
红霞漫天,山色如炽,天地万里之遥,仿似都染上了一层焰火,轻轻笼着远处的青山、绿水和人家,在人间,却胜似在人间。
躺在山涧清溪的青石上,耳畔有清泉泠泠之音,眸中则是云霞万里之焰,唐笑风从怀中取出亡老送的书籍,细细的品读了起来。
亡老送的书籍,只是一本粗线订缝的普通书籍,但却又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准确而言,它是一本秘笈。
秘笈者,功法典籍也!
书楼中有很多功法典籍,但大都藏在二楼,唐笑风小时候由于身有残缺,无法修行练武,所以纵然看过很多武功典籍,除了几套锻体炼骨的拳法比较熟稔外,其他大都是不求甚解,从没有仔细研读过。
坐拥金山而不自知,若被江湖上那些为一本普通功法典籍就打得你死我活的小人物知道,少不得一通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数落骂咧。
亡老送给唐笑风的武学典籍是一本刀法秘笈,准确而言,其并非一本真正的刀法秘笈,仅是一本关于刀法介绍的典籍,从刀的形制、刀的特性,到习练刀法的细节和诀窍,再到一些自己的感悟。整本书,没有一式完整的刀法,都是最基础的东西。
但这偏偏就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做人的道理,亦即习武的道理。高屋建瓴固然好,但小桥小路,就未必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当年名符其实的武道魁首宋东阳,也只不过是小家族出来的小人物,在当年济济人才的江湖上,向来只能敬陪末座,没什么名师指点教导,别人比武打架赚声名,他就屁颠跟在后面拾人牙慧,打磨基础武道;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厚积薄发,一路行来如坦途大道,将当年各门各派的天骄之子生生甩在了身后,望其项背而不得。
说实话,山下杂货铺内先后与雷虎、假宋三斗智斗勇,唐笑风着实感觉自己的应敌手段有些单薄,现在既然他已经踏入武道之途,也是时候学一些东西防身应敌了。而这本刀法基础书籍,正是雪中送炭。
书籍名为《山水甲子习刀录》,山水是一个人的名字,甲子则是练刀的年头,所以这本书是一个名叫山水的人六十年来习刀练刀的心得。
对于山水所述练刀基础心得,亡老颇有赞誉,而对于其所著《山水刀法》,亡老却是嗤之以鼻。在书籍的最后一页上,写着亡老的一句评语:山水刀法,愚人为之,狗屁不通,不可取也。唯其习刀基础、心得可借鉴一二!所以,这本《山水甲子习刀录》只有前半部分,没有后半部分
书中自有故事,读《山水甲子习刀录》,就像是看一本人物自传,从小时候的识刀、握刀、练刀,到青年时江湖游历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再到晚年隐居时的以刀为友、著书立作。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人生,在霞光与月色的交融中,短短走完了一程。
不过,对于唐笑风而言,这个旅程,方才刚刚开始。
看别人的刀,练自己的刀,如果只看不练,永远只会是别人的东西。正如当年无所凭依,一路从江湖过河卒子成长为江湖蛟龙的宋东阳叹笑道:“高屋建瓴也好,拾人牙慧也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在手里,才能算是自己的。”
看、记二字,归于一,也就是个用,也就是个练,无所谓其他矣。
唐笑风站起身子,伸了伸懒腰,将《山水甲子习刀录》揣进怀中,提起身边的柴刀,准备到树林里砍一棵树,雕一把刀。
练刀,首先要有一把刀。书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刀,重的、轻的,直的、弯的,奇的、正的,单的、双的,应有尽有,虽然书中言及习武练刀,不滞于物,但依唐笑风的想法,首先得有物,才能不滞于物。
虽然书院里有现成的刀兵武器,但唐笑风有他自己的打算。书中描述习刀,可放可收,控制入微。而控制一途,在一些精巧技法诸如石雕、木雕、瓷雕上最见功夫,书中山水曾言,有刀法宗师提百斤巨刃于鸡蛋上雕字刻画,易如反掌间。
当时唐笑风看到这一故事时,先是不敢置信,随后是沉默,再然后觉得自己也应该试试。当然,试试的对象不是鸡蛋,先不说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单就是鸡蛋而言,英贤书院也没几颗。
所以唐笑风打算雕琢几柄木刀,既可以锻炼手上控制功夫,恰巧他自己也需要一柄。
唐笑风用的雕刻器具,是身边砍柴的柴刀,砍斫削刮,很快,一把似模似样的长刀便出现在他手中。
掂了掂,唐笑风颇为满意地点点头。木刀的样式是仿照大唐边军的制式佩刀横刀雕刻的,三指刀身,直刃,简洁剽悍。这是大唐边军最常用的佩刀,战场之上枭首分尸,如摧朽木,威力惊人。
横刀本是军旅所用,适宜于大规模群战,再者而言,唐王朝限制江湖中人佩横刀、挎直鞘,所以江湖上很少能见到以制式横刀作为武器的江湖侠客。不过横刀作为大唐王朝的象征,江湖人莫不以拥有一把横刀为傲,所以江湖上的能工巧匠,依制式横刀,稍加改动,或微弯曲,或稍加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仿制横刀,更适宜于江湖人拼杀搏斗,虽也言其横刀,但毕竟与军旅制式横刀有所差别,并不为朝廷禁止。
第一把雕刻横刀,除了横刀简洁易雕之外,还在于少年的私心。身处英贤书院,虽已不见古之英贤祠,亦不知英贤之名,但自从他懂事起,大先生、邵大叔便时常给他讲述当年抵魏拒莽的英贤事迹,讲述那些为国捐躯的西流边军,一柄横刀,祭奠千载英魂,一柄横刀,敬英雄与儿郎。
第二柄刀,唐笑风准备雕刻一柄弯刀,亦即所谓的莽刀。北莽为大唐世代之敌,西流关外,每年都有数次或大或小的冲突,死于大唐横刀下的北莽骑兵不计其数,饮恨于北莽弯刀之下的大唐边军亦如星难述。北莽弯刀,弯如满月刃似霜,便于马上砍杀,削筋断骨,如斫柴草。弯刀也是江湖上常见的武器,知其刀而知其人,世人皆谓:一柄莽弯刀,愁煞江南江北郎。
第三柄刀,是一柄狼刀,也就是所谓的魏刀。西魏边军所配之刀,刀柄狼首,口吞利刃,宽身直刃,刀首微环,霸气剽悍,利于砍杀。魏人地处西寒之地,百姓剽悍勇猛,力大无穷,狼刀也多合其秉性,霸气剽悍。战场之上,狼刀挥舞,有摧山断岳之势,如是疯魔。与魏国交战时,凡死于狼刀之下的甲士,皆无全尸。
第四柄刀,名为绣月刀,即所谓的楚刀。楚国地处南方,亦谓之南楚,交壤于唐、魏,远离北莽,无兵燹战火之忧,国内文风鼎盛。所以楚刀考究,结合了横刀之悍,弯刀之诡,狼刀之霸,铸就绣月刀。既有绣月之名,绣月刀自然十分漂亮美观,三指刀身,刃微曲,通体炫纹雕琢,古朴自然,说是一件工艺品,亦不足为过。然而,就是这样的工艺品,百年前魏国趁楚帝病危之际,出兵意图侵吞楚国,但八万魏军,魂葬魏楚边境拒鹿关下,未入楚国半步。四万绣月刀,刀刀鸣响惊天雷:绣月刀出惊魂语,刀刀可敌百万师。
四柄刀,四个国家,雕出一世春秋气。
(https://www.qshuge.com/2398/2398683/35916182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