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三分天下
蔡夫人偷瞄了一下姜盛,知道有戏,连忙劝道:“王爷征途劳累,身边怎么能没个暖心的人呢?就让她侍奉左右,也算是贱妾的一番心意。”
姜盛道:“此女并非处子,她是刘琮的妻妾吧?”
蔡氏动容,知道瞒也不住,就道:“王爷息怒!王爷息怒!虽然蔡氏委身于琮儿,但早已分房,虽有夫妻之名,却再无夫妻之实。蔡氏心中却是仰慕王爷,还望王爷收留,为奴为婢,但凭王爷吩咐。”
“你们的好意,孤王心领了,夺人之妻,,有违天德,你们还是回去吧。只要忠诚于孤王,孤王定会厚待!”
蔡氏无奈,就让刘琮交出了荆州的户籍民册和部队编制序列,贾诩收了,呈给姜盛,姜盛简单翻看了一眼,就交给了曹操,曹操是管行政的。
姜盛瞟了一眼蔡夫人,说道:“荆州乃是战略要地,存亡至关重要,你们已经归顺于我,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蔡夫人最会察言观色,知道姜盛不想让他们继续掌握荆州,就道:“我们孤儿寡母的,哪有能力守荆州呢?听闻京城繁华,贱妾恳请王爷恩准,准许我母子迁往京城居住。”
姜盛暗想:算你懂事!接着说道:“嗯,孤王同意你的请求。文和,你知会一下荀攸,让他妥善安排。”
“遵令!”
蔡氏拉着刘琮夫妻连忙拜谢。
姜盛又道:“孟德,荆州交给你治理吧,一定不要辜负孤王对你的期望!”
曹操从归降之后就一直被冷落,虽然担任了战备区行政一把手,但都是看姜盛脸色行事,这回姜盛直接把战略要地交给曹操,也算是充分信任他了。
曹操抱拳道:“谢王爷!操绝不负王爷所望!”
布置完毕之后,姜盛就令赵云、张宁、夏侯惇、曹纯各军在襄阳南部集结,安营扎寨,强化训练,为即将开展的南征做准备。
荆州归了姜盛,潜伏在南阳的兵马也就没必要继续了,姜盛以招募新军的方式把这些人编入荆州军中。
姜盛比较看好黄忠,就把荆州地方军交给了黄忠,黄忠多年不得志,姜盛这种推心置腹的信任让他死心塌地,他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姜盛完全信任一个被迫归顺过来的人。
从黄巾之乱到现在,连年的征战让大汉朝分崩离析,最初的十八路诸侯在这场群雄争霸斗争中消亡、重组、合并、称霸,现在姜盛无疑是最强大的一路。
但刘备和孙权也不是善茬,姜盛在东征西讨的时候,孙权有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江东的实力膨胀起来,孙权灭严白虎,平王朗,把夷洲纳入管辖,麾下文武也是人才济济,特别是精于水战的周泰、蒋钦、黄盖等人,建立起足以抗衡姜盛海军的强大舰队,
与此同时,周瑜组织了长沙攻略,把荆州长沙郡纳入了孙权的势力范围,并继续南下,把桂阳郡也收了,目前正在全力攻略零陵郡。
刘备掌控益州局面之后,也是励精图治,集中精力搞发展,凭借地形优势,也敢跟姜盛分庭抗礼。
刘协这个挂名皇帝只是大汉朝最后的遮羞布了,姜盛受封晋王后,大汉朝算是走到了尽头。
孙权自封为吴侯,虽然表面上喊着忠于大汉,实际上已经不在乎朝廷的诏令。
刘备也不甘落后,更是打着皇族后裔的旗号,自封为蜀王。
姜盛知道无法阻止这种事,干脆也不理他们,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统一大业,刘备和孙权爱干啥就干啥,等着慢慢收拾他们。
刘协知道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下诏责骂孙权和刘备,并让他们进京领罪。
这分明就是自取其辱,刘备和孙权根本就不搭理,姜盛也暗骂刘协傻叉。
丢了面子的刘协派人去找姜盛,希望姜盛好好惩罚他们一下,姜盛就找各种理由推脱,刘协着急上火也没用,这是就这么搁置了。
而天下三分的态势已经形成,诸葛亮的判断得到了证实,刘备愈发重视诸葛亮,事事都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
刘协只知道姜盛统一了长江以北,又控制了荆州,肯定实力强大,刘备孙权根本无力抗衡。可姜盛自己知道自己的麻烦。
太史慈海军从组建以来,用的都是统一式样的舰船,发展已经遇到了问题,姜盛多次下令发展海军舰队,但收效不明显。
面对江东舰队的越来越强大,姜盛召集海军的高级将领和军事科学院的专家们开会。
蒸汽机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姜盛提出了发展火轮船的方案。
用蒸汽机驱动舰船非同小可,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舰船的机动性,更重要的是载重直接翻倍增加。
原本木质为主、铁皮外包的舰船可以淘汰了,改成了铁甲舰,全钢结构,防御更好,而且不惧火攻,同时还能搭载很多火龙箭发射器。
海军装备的升级改造成为军事科学院的重头戏,这个乱世让姜盛这么一折腾,出现了超越时代极限的技术革命!
铁路的规划已经得到了姜盛的批准,雒阳至昌黎的线路首先施工,原本建设洛阳城的工匠们又投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这些已经脱离了农耕生活的人发展成为专门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
乌桓部落自从多年前姜盛控制之后就一直与汉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田豫奉行姜盛的民族融合政策,乌汉通婚,混杂居住,已经实现了同化,整个乌桓地区已经纳入大汉的统治,姜盛设立北地校尉部,正式划为大汉的行政区,让管理草原多年的褚燕担任乌桓校尉。
负责草原采矿工作的邓茂也升官了,姜盛把矿业基地整合为北方工业基地,成为大汉的工业特区,邓茂官升三品,为首任特区太守。
经济发展才是正道,姜盛让百姓吃饱穿好,生活好起来,人口也迅速膨胀起来。
考虑到连年征战,大汉人口锐减,姜盛的政策是鼓励每家至少要生三个孩子,不论男女。超出三个孩子的,各级官府要发补助;夫妻二人到二十五岁还不足三个孩子的,要额外缴纳沉重的赋税。
当时的社会,家里男丁多的就地位超然,现在有官府帮着养孩子,那还不多生?这一定程度上虽然加重了官府负担,但从长远发展来说,确实是正确的路子。
(https://www.qshuge.com/2381/2381225/41763196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