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居庸之行
如今的崇祯皇帝,虽然对哈日珠拉的汉名海兰珠,不是特别满意,但是如今成为了崇祯皇帝兰妃的哈日珠拉,却如同命里注定一般,对自己的这个汉名非常满意。
海兰珠入宫的当天夜里,崇祯皇帝忙完手头的政务,与皇后周氏共进了晚餐之后,被贤惠懂事的周皇后赶去了储秀宫。
虽然感到有点尴尬,但是崇祯皇帝想了想还是去了。毕竟纳海兰珠为妃的第一个晚上,自己若是不出现,对自己来说固然没有什么影响,但对海兰珠将来在宫中的地位,乃至于对今后两人的关系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所以当天夜里,崇祯皇帝还是去了储秀宫留宿。一开始的确是有点小尴尬,毕竟曹文诏、牛聚明等人一个月前才率领着热河堡的明军,在左翼科尔沁的后方大肆烧杀抢掠而回。
就是眼前这个女子,也是曹文诏、牛聚明等人抢掠而来的,自己与她即便说不上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但至少也不是朋友。
但是等到崇祯皇帝揭开一直蒙在海兰珠头上的大红盖头之后,这点小尴尬立刻就不见了。
海兰珠的脸庞不像普通蒙古族女子那样面若银盘,相反倒是有着一些欧亚混血的特点,肤色更为白皙细腻,眉毛、眼眶、鼻梁、嘴唇,与普通蒙古女子甚至汉族女子相比都显得更为立体,再加上栗色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丰满挺立的上围,让见惯了宫中纸片人美女的崇祯皇帝激动不已。
崇祯皇帝只问了一句话:“海兰珠,今日朕纳你为妃,你心中可是真的愿意?”
海兰珠也只回了一句话:“陛下贵为大明天子,愿纳塞外女子海兰珠为妃,是海兰珠的福气,臣妾愿意!”
话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也不需要再多想再多问了,不管海兰珠心中到底怎么想,若是她誓死不同意,曹文诏、牛聚明等人也不可能毫发无损带她回来,即使毫发无损带了回来,若她不同意,也不可能这么顺顺利利地入宫成为他的妃子。
崇祯皇帝也曾想过,这个海兰珠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刺杀自己为其父亲的部众报仇什么的,但是后来想了想,反倒是觉得自己多虑了。
从成吉思汗的时代开始,蒙古草原上就盛行抢婚的风俗,即便是整装待嫁的女子,若是途中被人抢了去,本来迎娶的一方若是没有实力抢不回来,其他各方也只能认命。
因为女人对他们来说虽然重要,但却仍只是一种重要的财产罢了。
成吉思汗本人的妻子孛尔帖就曾被自己的仇家抢走过,等成吉思汗借了兵再把她抢回来的时候,孛尔帖已经怀孕数月,但成吉思汗除了自责之外,并没有怪罪孛尔帖这个女子,反而让他把仇人的孩子生下,并抚养长大。
因为他认为孛尔帖被抢走,不是孛尔帖的错,而孛尔帖本人也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
这一点与汉族女子历来被教育的所谓妇道,是截然不同的。而这也是海兰珠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命运的原因。
海兰珠被迎娶进宫的时候,虽然蒙着大红盖头,但在一跪一起的行礼途中,她还是偷眼看到了大明天子,也就是自己要嫁的那个男人的样子。
十八岁的崇祯皇帝相貌堂堂、文质彬彬,说不上有多么英俊帅气,但至少也在中人之上,而且身着皇帝衮服冠冕,显得既英武不凡,又斯文有礼,与草原上满身臭气的粗莽汉子相比,当然更容易得到同龄女子的芳心。
这一点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如此。海兰珠当然也是如此。
因为对她来说,想在草原上找到一个年龄相当的台吉或者贝勒嫁出去,实在是难上加难。
在她想来,若是留在科尔沁,即使顺利寄给一个部落首领,对方也多半是与自己的父亲斋桑一样年纪的男人。因为只有这样身居高位的部落首领才是对科尔沁拥有的人。
所以,她对自己能够嫁给大明年轻的天子,心里并无多大的抵触。
就这样,自从亲见了海兰珠面容体态就一直蠢蠢欲动的崇祯皇帝,也没有再与海兰珠多说什么,当下亲自为她更衣,然后施展出后世的手段,很快便行了夫妻敦伦之礼。
毕竟两人都是青春年少,稍加挑拨,就是酣畅淋漓,一夜尽欢。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可不是历史上那位只要有了时间就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从四书五经之中寻觅治国道理的皇帝了。
在他看来,要想治好国家,先要治好后宫,而要治好后宫,就必须先服后宫之心。
然而要想收了女人的心,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莫过于收了女人的身。这个道理,放在注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古代尤其管用。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有了一夜之欢之后,原本并不熟悉,直到上床推倒也才只是相互说了一句话的两个人,很快就变得无话不说了。
海兰珠虽然懂一些汉人的礼节规矩,但毕竟知道的都是普通汉人百姓家的礼节规矩,对皇帝家的规矩所知不多,所以也没有皇后、丽妃、静妃等后妃们那么多麻烦事,说起话来、相处起来,反而让皇帝有了一种恍若身在后世的感觉,精神上也更放松,心底下自然也就更喜欢。
崇祯皇帝这一次借着天启皇帝归葬德陵的机会,前往昌平以西三十里外的居庸关视察京西防务,与海兰珠当然也有一定的关系。
海兰珠跟着牛聚明等人,从古北口入关,经过密云、顺义,一路进入京师,期间对京师北面宣府镇的长城关塞,尤其古北口的雄关要塞印象深刻。
进了宫之后,在与皇帝相处的时间里,几次谈到了长城上的雄关要塞,每每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正是这一点,让崇祯皇帝再次关注起京师周边的险关要塞来了,而且这一次的关注点,恰恰就是京西内长城上的几处重要关口,其中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居庸关了。
居庸关与山海关遥相呼应,一个位在京师西侧,一个位在京师东侧,都是拱卫大明京师两翼安全的重要屏障。
万历以前,辽事未起,朝廷大事向来以防范蒙古为要,居庸关的战略地位远远高于山海关。
但是到了万历以后,特别是万历晚期,瓦剌部蒙古衰落,建州女真部崛起,山海关的军事战略地位随之凸显,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山海关方向投入了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之前居庸关所享有的天下第一雄关地位,也让位给了山海关。山海关中设了山海镇,关外设了辽东镇,关内还设了蓟州镇,而与此同时居庸关却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仅以京西左近卫所兵守之。
结果,崇祯皇帝先是防住了东面,但没有防住北面,导致历史上崇祯二年冬黄台吉率建虏大军从蓟镇喜峰口等处破边而入,大掠京畿周边诸地。
这次之后,崇祯皇帝才意识到宣府、蓟镇长城关塞的废弛与漏洞,开始大力弥补。结果,最后防住了东面和北面,却没有防住西面。
因为最后明朝的灭亡,就是来自居庸关的方向,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亲率大军从山西渡黄河,直入京师。
李自成的大军就是从居庸关进的京畿。而当时的居庸关关城废弛,守备松懈,将卒无战心,被崇祯皇帝派来督战的太监杜勋,一到任,就投降了李自成的前锋大将刘宗敏。
居庸关一丢,大明京师便再也没有险关要隘可守,李自成大军一到,仅围城数日,奉旨总督内外诸军事的成国公朱纯臣和奉旨带兵守城的襄城伯李国祯,以及提督太监曹化淳,就开门投降了李自成。
然后就是崇祯上吊,大明灭亡。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始终把精力用在整顿内政以及提防建虏上面了,对于大明在辽东和塞北的战略布局,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对于京西的防务却实在是有点忽略了。
虽然这个方向如今如陕北的流贼乱民,还隔着一个山西,但若是现在不抓紧整顿这个方向的防务,难保到最后流贼不会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然后从这个方向上威胁京畿。
特别是难保哪一天建虏也会绕道大同方向攻入京畿,因为历史上黄台吉带着建虏最后打垮了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之后,确实曾经发生过从大同破边而入这样的事情。
历史上的崇祯九年,刚刚改元称帝、定国号为清的黄台吉,第三次派出大军入侵明朝,这一次建虏先是从独石口进入长城,占领了延庆,然后攻破了居庸关,打到了京师城下。就是这一次,德陵被入寇的建虏所焚毁。
(https://www.qshuge.com/2366/2366649/36145986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