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日月当空照中华小说全文阅读 > 第二五八章 开明君主

第二五八章 开明君主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之所以心心念念地希望武备院搞出口径大、射程远而且重量还要轻的火炮,是因为他不光惦记着眼前的这些敌人,而且还惦记着将来的敌人。

  至于眼前的敌人,就拿眼前已有的实力来说,若是能够全力以赴,扑灭西北的流贼,问题并不大。

  即便是东北关外的建虏后金国,按照眼前的势头,再埋头发展几年,消灭它们也不是什么难题。

  问题是,消灭了这些敌人之后,即将到来的敌人却更为凶恶,比如罗刹人,二十年后就会出现在黑龙江北岸。

  到了那时候,大明朝眼前的军备水平,就不是那个贪得无厌的罗刹国的对手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话真的是一点也没错。

  而要保持不落后,那就必须始终保持进取心。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不断地给武备院赋予任务、施加压力,就是要让他们始终保持进取心。

  历史上崇祯十五年,黄台吉率领大军围困松山半年之久,而最终之所以能够攻陷松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清军队之中也铸成了重达四千多斤的红夷大炮,并且把红夷大炮千辛万苦地运送到了松山城外。

  而原本历史上的松山城,又没有像现在这样修筑前出城外的棱堡,所以当建虏的数十门红夷大炮运到战场之上两天后,松山城就被攻陷了。

  已经巍然屹立数十年之久的宁锦防线也就此失守,从此,建虏距离大明的京师,就只剩下了一个吴三桂把守的山海关。

  这一战中,建虏最大的凭借,就是把重型红夷大炮用于攻破坚城。

  然而仅仅数十年后,当满清八旗军与更加遥远的北方南下的罗刹人相遇时,数千人乃至近万人围攻一个小小的雅克萨城,却久攻不下,而城中的罗刹人不过才数百个而已。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满清入关之后考虑到火器威力太大,而汉人人口又太多,所以不敢发展和推广火器,仍然坚守骑射乃满洲根本的老路,禁毁了大部分野战火器,只在险关要隘之上部署了城防型的红夷大炮,而且火炮的铸造水平也是急剧下降,越来越笨重不说,威力还越来越小了。

  虽然入关才短短几十年,面对罗刹人为数不多的十二磅炮,居然毫无办法。

  眼下这位崇祯皇帝如今想要极力避免的,正是这种军事技术上的不思进取与停滞不前。

  后来的满清皇帝们到底在担心些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所谓的满汉一家不过是说说罢了,满洲贵族从来没有把汉人当成一家人,而这一点也是明亡两百年后中华民族悲剧的根源所在。

  当满清的皇帝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汉人百姓,防着汉军以及绿营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把先进的火器装备给这些归根结底是汉人的军队呢?

  不管是满清的康熙皇帝,还是乾隆皇帝,他们当然都是知道西洋火器之犀利的,因为他们本人都收藏了不少当时十分先进的燧发火枪。

  这些满清皇帝到承德避暑山庄的围场打猎的时候,常常一天能打死上百头甚至几百头鹿或者兔子,靠的根本不是他们自我夸耀的什么骑射本事。

  因为他们所依赖的,正是西方殖民国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的各种先进燧发火枪,所以他们当然知道,这些火枪比之军队装备的继承自明朝的那些火绳枪要厉害得多了。

  如果他们能够像明朝的那些被他们说得像猪一样的皇帝们那样,让民间或者朝廷的能工巧匠进行仿制,然后装备军队,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华夏悲歌。

  这还不光是野蛮愚昧的问题,因为这些满清皇帝几乎完全就是出于私心,出于保住满清江山的考虑,而刻意地在阻止西方先进火器在中华大地上的普及,刻意地在推行愚民政策。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普及先进火器,或者只是普及有关先进火器的知识,他们这些通古斯异种向来夸耀的所谓满洲骑射,屁都不是。

  世界上首先造出了连珠铳的火器天才戴梓在康熙年间的遭遇,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在这个问题上,崇祯皇帝却是完全不在意的,明朝之前的其他皇帝,也很少在这个问题上有私心的。

  其一,明朝政权法统的确立,是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历代王朝得天下之正当,还没有比得过明朝的。

  其二,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朱元璋是个汉人,所谓的淮西布衣出身,所以明朝的皇帝们在种族问题或者民族问题上,他们没有满清皇帝那样狭隘,有那么多基于种族或者民族身份的私心杂念。

  后世的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举措,签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条约,完全就是崽卖爷田心不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祖先来自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满洲权贵们,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华夏子孙,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是一条心。

  他们唯恐汉人得了势他们就倒霉,所以到了最后,也才有了慈禧老妖婆那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名言”。

  这一次,崇祯皇帝一行在八里桥简单吃了午饭,向毕懋康、孙元化等人,交代了武备院今后的几项重点任务之后,带着随行人员,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八里桥,回到了通州城。

  一行人在通州城里停留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崇祯皇帝分别抽空接见了三拨人。

  一拨是衙门同样设在通州城中的户部仓场总督南居益,及其手下属官,向他们布置了以市价继续大量收购储藏京畿之地粮食、布匹等物资的事宜。

  在明末天灾人祸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布匹等物资永远也不能嫌多。

  另一拨是农事院的徐骥和王征等人,接见的时候对他们这些人以及农事院近一年来的表现,狠狠地勉励了一番,告诫他们再接再厉,利用成立一年多来辛苦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向着北直隶以外的其他地方如山东、徐淮、河南等地,继续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等新型高产农作物。

  最后一拨,则是集中接见了目前身在通州城内以及城外附近的西洋夷人,其中有罗如望、熊三拔、罗德里格斯、迪亚士,以及汤若望、安东尼奥-德-卡波等人。

  接见的时候,崇祯皇帝问这几个人,如果有什么要求想向他提出的,现在就可以提出,皇帝能够答应的,一定会答应他们。

  而其中罗如望、汤若望、熊三拔这些传教士提出了想在通州附近购买土地以便建设教堂、居住传教的要求,崇祯皇帝略一考虑,就答应了。

  但是,他也趁机附加了三个看似简单的条件:第一,西洋人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安居,必须当地居住生活三年以上。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后世中国人自己想在北京买个房子落个户口,还得工作上几年纳税几年什么的,别说你是外国人了。

  第二,凡是泰西诸国传教士者,必须翻译一本以上西洋科学著作,在大明公开出版或者献给朝廷。

  第三,非传教士者的泰西诸国之人,要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经商居住,必须有在大明朝廷或者军队之中任职或者服务的经历。

  这几个条件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崇祯皇帝一提出来,这几个人虽然面面想去,但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再说这几个条件,与之前朝廷的答复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很开明的了,而且他们这些人基本上再过一段时间也就够了。

  至于罗德里格斯、迪亚士、安东尼奥-德-卡波这几个商人、水手、退役军官出身的红毛夷,提出的要求与传教士大不相同。

  他们希望可以在京师以及京畿之地经商,乃至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开设厂矿。

  比如罗德里格斯提出想要经营葡萄牙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而卡波和迪亚士则想要在八里桥开办自己的火药厂。

  这些人从濠镜澳来到大明京师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虽然目前都在为大明的朝廷服务,但是始终还是没有忘了前来大明京师的那颗发财的初心。

  对此,崇祯皇帝想了想,也都同意了。

  不过条件当然也是有的,第一,泰西诸国人等,在大明领土之内,不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还是开设厂矿作坊,将来交易的对象只能是大明的朝廷和朝廷授权的商家。

  第二,泰西诸国人等,在大明领土之内,不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还是开设厂矿作坊,除按市价购买商铺、厂矿所在土地之外,根据经营军用或者民用物资的区别,还必须要接受十税一或者五税一的税率。

  对于这个时代的泰西诸国来说,经营商业要缴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

  再说,对方是大明朝的皇帝,金口玉言,也容不得你反驳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来到大明京师这么久,也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而眼前这个皇帝给他们的印象,比起他们之前所见过的其他东方国家的君主,已经算是开明得多了。


  (https://www.qshuge.com/2366/2366648/37635812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