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日月当空照中华全文阅读 > 第二八三章 公心私心

第二八三章 公心私心


  一个统治者一旦有了私心,那么很多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会变得莫名其妙,变得不可理喻。

  那么大明的皇帝们就难道没有一点私心了吗?!

  当然也有。比如在国库与内帑的问题上,当然会有一些私心。

  明朝中后期的许多皇帝都喜欢金银钱财,而且毫不掩饰这一点,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一位,当然要数万历皇帝了。

  为了充实皇家的内帑,万历皇帝派出了很多内廷的太监,去全国各地担任矿监、税使,与地方官府争夺税收利益。

  其中当然也包括让内廷的太监们打着皇帝的旗号开皇店,大做类似后世“官倒”的买卖,以便谋取“暴利”。

  银子的确是没少收,也没少挣,但是却也因此引来了无数的骂名。

  不过到了最后,万历皇帝想尽办法搞来的这些银子,却也并不全是被万历皇帝自己给挥霍掉了,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被拿出来用作了万历年间三大征的军费。

  包括泰昌皇帝朱常洛即位之时,补发给九边军队的大量欠饷,用的都是万历皇帝在位期间背了无数黑锅积攒的内帑银子。

  那么这是私心,还是公心?私心当然有,但办的却是公事。

  说到底,大明的皇帝是汉人,正经的华夏正统,这样的皇家与国家才是真正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种。

  或许他们会有作为个人或者皇家宗室的私心,但他不会有民族层面上的私心,也不会考虑国家民族利益以及自身种族利益的时候,有什么不利于华夏民族的私心。

  明朝的宗室藩王子弟,人数确实有点太多了,光是给他们每年计发的俸禄,就占了地方收入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以上,给朝廷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问题从明朝中期开始就一直在想着解决,先是把亲王年俸从五万石降到了一万石,后来又从一万石降到了五千石。

  到了天启、崇祯两朝的时候,朝廷财政困难,宗室之中除了最高等级的一字王之外,其他的各种镇国将军、奉国中尉什么的远支宗室子弟,根本领不到什么俸禄,不少人依靠各地王府接济为生,有的甚至贫困潦倒,三餐难继。

  这个问题是明朝皇家的宗室制度造成的,固然有皇家的私心在,但却无可厚非。

  与后世满清的八旗制度相比,带来的经济负担有点类似,但却并没有包含满清八旗子弟对汉人的那种民族剥削和种族压迫。

  单纯以民族出身的不同,而强硬地划下一条高低不同的界限,也只有蒙元和满清这样的异族统治时期,才会出现这样的民族压迫。

  而已整个华夏民族亿万人来供奉区区满清八旗百万人,这也只有野猪皮的子孙做得出来。

  虽然后世的民族问题,被人为地搞得异常复杂化了,但是在明代的时候,凡是自认是华夏一族的人,都毫无疑问地在为华夏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这一点,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是高度认可的。

  就算是杨鹤、杨嗣昌这样非汉族出身的土家族士大夫,以及秦良玉这种非汉族出身的西南土司将领,都对此也毫无异议。

  当然,包括满桂、吴惟英这样的归化蒙古族,以及黑云龙、黑云鹤兄弟这样的回回,都是如此。

  夷入华夏则华夏之,说的不是入主华夏,而是认同和归化华夏,也就说你的语言、饮食、衣冠、服饰以及风俗等等,都遵从华夏的礼仪制度,这才叫夷入华夏则华夏之。

  像后世满清那样入主华夏,不仅不奉华夏的衣冠风俗、礼仪制度为正统,反而却把华夏民族当作奴才来奴役,以整个华夏民族供奉区区数十万满洲八旗,自己死守着蛮夷风俗不改变,华夏民族又如何能以华夏视之?

  到了后来,再一次被汉人推翻,那也是必然的。

  历史上,眼看着北京城破,大厦将倾,崇祯皇帝为什么宁肯上吊自杀,也不苟且南逃?

  不管这其中有多少不为后世所知的难言之隐,单单是这个抉择本身,就已经体现了一种十分难得的责任担当和民族气节。

  后世满清的所谓咸丰皇帝,一听说英法联军北上天津,立马一溜烟儿地逃到了热河。

  而接下来统治了中华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又如何,当八国联军登陆的时候,还不是一口气逃到了西安?!

  各种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签字签到手软,而且还签的十分理直气壮。

  说到底,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华夏民族的一员,没把中国人当自己人看,不过是把华夏大地当成了满洲贵族可以随意处置、可以随时抛弃的私产。

  这一点,可以说与大明的皇帝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蒙古人南下犯边,怎么办,打!

  倭寇为祸东南,怎么办,打!

  女真人占我辽东,怎么办,还是打!

  荷兰人侵扰海岸,怎么办,接着打!

  即便是到了明亡的前夕,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相继向大明提出各种非分要求,而大明皇帝给予他们的答复,还是同样的话,你要战那便战,不服就打!

  这一点,与二百年前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虏之后,大明京师君臣给予瓦剌人的答复如出一辙。

  总之,有明以来二三百年之间,大明皇帝从未与任何一个华夏民族的敌人,签订过任何丧权辱国或者委曲求全的条约。

  即便是到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最后一刻,也仍然努力地在维持着华夏天朝已经不多的那一点民族尊严。

  这一点,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要时刻铭记的,那就是什么时候都要坚持民族利益至上,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以华夏民族的利益为依归。

  而对于周边那些自外于华夏民族的部落种群,就是太祖高皇帝的那句话,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愿意归附同化的,自然可以接纳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而不愿意归附同化的,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了。

  华夏周边,这些自绝于华夏民族之外的民族,要么自窜于塞外或者更遥远的地方,为华夏民族腾出生存空间,要么刀枪相见,被消灭或者被赶走。

  如今的崇祯皇帝,已经正在有意识地把这样的民族主义思想,灌输给自己身边的侍从武官、中书舍人,乃至是军机大臣们。

  一方面,让他们对自己的一些决策和部署,能够更好地领会和执行下去,最起码能够理解,而不至于盲目地去反对。

  另一方面,那些侍从武官和军机舍人,迟早都是要派出去任职的,即便是军机大臣,将来说不定也要派出去担任几个行省的总督,若是不让他们知道皇帝在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的主张,那么凭借这个时代的通信条件,恐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耽误大事。


  (https://www.qshuge.com/2366/2366647/375621347.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