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抄家有理
接下来的两天,朱大明没有再接见大臣商议政务,除了批阅司礼监递进来的折子之外,难得地有了一些闲暇,可以陪一陪后宫的皇后和两位妃子。
如今的内阁,只有三位阁臣,关于裁撤蓟辽总督府,同时设立直隶总督府,并由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任直隶总督的圣旨下发后,孙承宗先是赶往通州查看并安排直隶总督衙门的驻地等事宜,然后又赶往山海关,坐镇指挥蓟辽总督府的裁撤和搬迁,忙的是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来见皇帝议事。
另一位阁臣李国鐠则全力以赴在处理阉党案,会同新任刑部尚书乔允升、督察院左都御史李标以及大理寺正卿刘宗周,根据锦衣卫、东厂侦办和抄没的证据,按照皇帝的意思议定阉党人员的名单,为他们划分等级,并议定罪名。
这个事情可不是小事,历史上直到崇祯三年,阉党案才算是尘埃落定,而且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致使阉党与东林的党争一直持续到明朝的灭亡。
历史上没清理干净是因为崇祯皇帝还是不够狠辣,抄家抄得不及时,没有抄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全靠负责查办阉党案的大臣自己找线索找证据。
这次当然不能这样,锦衣卫、东厂的抄家搜证很有效,而且也不全重视证据,有证据的看证据,没证据的看御史言官的弹劾,看朝野上下的检举,总之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在朝的,致仕的,甚至削籍为民在野的,只要是阉党就一定遭清算。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中有不少当年投靠阉党也是不得已,这话说起来是没错,但是该抄家还得抄家。
这些人中有内阁首辅,有尚书侍郎,有勋贵世家,都是家资豪富的大地主、大商人、大宅门,抄他们的家不仅政治上正确,而且经济上也非常划算。
倒不是说朱大明非要与这些人过不去,实在是朱大明找不到其他更加名正言顺、大义凛然而且快捷高效的来钱渠道了。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干渴到要死的朝廷财政,有阉党这个近水,又何必非要去寻找远水呢。
财政充裕了对谁都有好处,比如说九边及京营的欠饷问题,虽然没有全部解决,但至少大大缓解了,士卒因为吃不上饭而流失、逃亡甚至哗变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即便是内廷之中,后妃们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不那么紧巴了,太监宫女们有了赏赐,脸上也有了笑容,整个皇宫大内之中都轻松和谐了许多。另外就是官员的俸禄,也不需要再打折扣了。
虽说不少官员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身就是大地主或者大商人,根本不靠俸禄生活,但总有一些出身贫寒的清官,要靠本就微薄的俸禄生活,如果一个朝廷连官员的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话,你又怎么能够要求这些官员洁身自好履职尽责呢?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短期或许可以,但长期肯定不行。
当一个官员不贪污受贿,就无法生存的时候,那么贪污受贿就是必然的了。明末的政治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根源于朝廷的财政危机。朱大明对这一点看得是很清楚的,所以不管有多少官员上书反对抄家,都不可能动摇他尽快捞钱的决心。
朱大明当然不是在为自己捞钱,他是为了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而捞钱。
大明朝在编有品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文武百官的总数大概维持在十五万左右,而官员的俸禄也已经低到了可怜的程度,每人每年从六十两到二百二十两不等,比如说漕运总督,与六部尚书同级,都是正二品,然而一年的俸禄银子,也只有区区一百八十两而已。所以能够拿到二百二十两的官员,只是极少数,平均下来,大概每名官员每年的俸禄银子只有区区一百两左右。
可是即便如此,一年的官员俸禄,若是足额发放,朝廷也需要支出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而大明后期户部的财政收入,每年也就收上来六七百万两银子而已。
再想想天文数字一样的军费开支,还有将近十万光拿俸禄不干活的宗室子弟,朝廷的财政收入完全处于入不敷出的崩溃边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面对大明朝廷这种财政状况,想要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除了抄贪官的家,朱大明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
最近几天,朱大明就在酝酿着要再抄一个大户。这个大户就是封地位于洛阳的福王。从血缘上说,这个福王算是他的叔叔。但是他对这个福王当然是一点感情也没有。历史上的崇祯也是同样,只不过碍于儒家纲常,没有下手收拾福王罢了。
当然了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或者说冠冕堂皇的理由,朱大明也不能轻易对福王朱常洵动手。
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皇子,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郑贵妃。而朱由校、朱由检兄弟的父亲光宗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却是万历皇帝偶尔临幸宫女,宫女怀孕生下来的。
从出生之日起,朱常洛就没有得到过万历皇帝一点的关爱。但是这个朱常洛却很争气,不仅熬过了宫廷之中的各种阴谋陷阱而成功长大,而且温文尔雅、一表人才,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赞赏。
皇帝不喜欢,但大臣们喜欢。于是在册封太子的问题上,皇帝与朝臣们就走向了对立,一斗就是几十年,最后在朝廷百官的压力下,不得已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但在郑贵妃、朱常洵及其亲信的鼓动下,万历皇帝无时不刻不在想着找机会废掉朱常洛的太子之位。
最惊险的就是轰动朝野的梃击案了。朱常洛差点被一个手持棍棒闯进东宫的所谓疯子击毙。
历史上,这个案子最终在郑贵妃的作用下,万历皇帝竟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而只是把手持棍棒闯进东宫的壮汉张差斩首了事。
然而在前段时间,这个历史悬案又被瞿式耜的《六不平疏》重新提了出来,而朱大明也趁势重启了对梃击案和红丸案的调查,如今总算是有了进展。虽然当事人张差死了,王之寀也死了,但是刘光复却没死,郑贵妃也没死。
朱大明下旨重启调查的时候,刘光复还在郧阳总督的任上,并且已经任职多年,而曾经的郑皇贵妃,天启皇帝继位之后不久即被恩准出宫,前往福王藩养老。
至于后来的红丸案的当事人崔文升和李可灼,都还活得好好的,现在当然都被锦衣卫带回了北镇抚司狱中,包括刘光复在内。
这个案子交给了锦衣卫北镇抚司,那就是交给了巩永固和王国兴,包括目前仍然提督拱卫司的高时明,都在监督推动着这两个案子的调查。
皇帝的意思,高时明很清楚,王国新也不糊涂。而对巩永固来说,就是用脚趾头想想,也能想明白皇帝的意图,不说弑君之罪了,单纯就是杀父之仇,那也是不共戴天啊,何况想要报仇的是皇帝,这种情况下,他又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
锦衣卫的手段当然不必多说,自从被抓进北镇抚司狱中,刘光复、崔文升、李可灼就知道这两件事情若是不能给当今皇帝一个满意的交代,他们绝对走不出去。再加上高时明的种种暗示,刘光复很快说出了朱大明想要的答案,那就是梃击案发生之后,郑贵妃的确派人找过他,让他出面证明那个张差行为疯癫,是个疯子,而郑贵妃说动万历皇帝提拔重用了他。
至于崔文升、李可灼更没说的,都是聪明人,自从搞清楚了自己是新皇帝重提红丸案而被抓,就知道自己绝无幸免的可能,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根本也不需要高时明、王国兴多做暗示,很快就把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供出来了。
至于他们所说的,到底有几分真有几分假,或许巩永固还想着进一步弄清楚,但是高时明根本不在乎,拿到口供之后,就拉着巩永固、王国兴见了皇帝当面禀报。
朱大明当然不在乎这几个人说的是真是假,只要他们的口供之中牵涉到了当年的郑贵妃和如今的福王朱常洵,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剩下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将刘光复、崔文升、李可灼三人以及他们的口供,转给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以及宗人府,然后由三法司和宗人府来处理了。
不管最后怎么处理,福王府富可敌国的大量财富和土地,都会被抄入内库,充作国用。
(https://www.qshuge.com/2366/2366647/35275754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