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明末之大国崛起最新文章 > 第五百零四章 棉纺业崛起

第五百零四章 棉纺业崛起


  北方猫冬南方筑路,这样的冬季看似能够平安渡过,不会引起任何波澜,但在苏松二府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早在九月末的时候,粮食收获就已近尾声,而棉花却才刚刚开始收获季节。

  棉花的收获是非常累人的,棉农必须每天十多个小时弯着腰,用手去将一个个棉桃收集起来。一个最熟练的棉农,每天也只能收获一亩多地的棉花,所以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各家棉农几乎是老少齐上阵的。

  摘棉花会持续十几天才结束,然而最累人的工作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通常收购棉花的商人,是不收刚刚采摘下来棉花的,因为在那一个个雪白的棉桃中间,有着许多很难去除的黑棉籽。

  棉籽作为种植棉花的种子,却是纺织业者最不喜欢看到的东西,因为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却分拣。最熟练的分拣工人,每天最多也只能够为二斤棉花撸去棉籽,这极大提高了纺织成本,所以那些经营棉纺织的作坊是不要带籽棉的。

  纺织作坊不收带籽棉商人自然也不收,所以棉农还要一点点除去棉籽再对外出售,这就需要消耗很长时间。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每年棉花商人都会在冬季或者春季,等到棉农撸完棉籽再去收棉花。可是今年秋天棉花刚刚收获,竟然已经有商人来收购了。

  这一次来收购的商人与往日不同,他们虽然将棉花的价格下压了一成左右,却是收带籽棉的。他们的收购数量很多,几乎是有多少就要多少,根本没有拒收的。不撸去棉籽就能卖,哪怕价格略微低一些也不吃亏,因为棉籽所占的分量也不小。

  在这样的收购政策下,棉农们争相出售自己的产品,很快两府的棉花就被收购一空了。现在天气已经入冬了,按照惯例各地棉商来到苏松二府这两个在江南最大的棉花产地时才发现,这里的棉花已经所剩不多,几乎找不到存货了。

  这些棉花被谁收去了?当然是八贤王府麾下棉纺厂收取的,年初的棉纺织工业只是刚刚开始试运行,所用棉花并不算多。加上开工时已经到了春季,各地棉商都开始了收购,虽然让苏松二府的棉花价格略微上涨却也影响不大。

  秋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着朱聿键对商人们开放棉纺织机械供应,多个大商人投资棉纺织工业,各个厂房很快建立了起来,都打算等着今年的新棉花收获之后,就开工进行棉纺生产。

  基于这种情况,由工商司牵头建立了一个棉纺织协会,首脑人物自然由直属王府的宁波棉纺厂总办担任,他就提出了一个收购议案。经过他的测算,明年除非将苏松二府的棉花全部收来,否则各棉纺厂都有原料不足的问题,如果要等南阳府开始种植的棉花收获,那是明年秋天的事情了,但是明年一整年的棉花使用却必须依靠江南自身生产。

  为了取得足够的原材料,宁波棉纺厂提出一个议案,由他们在秋季展开大收购行动,将苏松二府的所有棉花全部收来。然后由宁波棉纺厂去除棉籽,再以市价转卖各个棉纺厂使用。

  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宁波棉纺厂进行棉花收购,虽然价格低一些,但是他们负责去除棉籽这个最累人的事情,而且棉籽去除之后重量减轻,其实宁波棉纺厂并未赚取任何利润。

  轧棉机这种东西掌控在八贤王府手中,并未一并卖给各棉纺厂,这就让宁波棉纺厂有了一个掌控其他工厂的利器。利用这件利器,他们不但可以抢先收购有籽棉,也可以在平价出售棉花的同时,赚到了大量棉籽。

  这些看似无用的棉籽,却在随后被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压榨出棉籽油。

  棉籽油是有毒不能食用的,但是随着蒸汽机越来越多,机器零件之间的润滑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棉籽油,就成了八贤王府麾下各个工厂蒸汽机的润滑油来源。

  除去了这个副产品之外,浙南五府境内的各个棉纺厂开始了全力生产。骡机纺出的纱线粗细均匀结实耐用,用动力织布机织出来的布经纬线细密而轻薄,产品质量远远高于手工业产品,成本却又大幅降低。

  这个时代曾经有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之称,可见当时江南的棉纺织业发达,这里的棉布收购价格大概是每匹棉布二两五钱银子左右。浙南五府的棉纺织厂全力开工之后,依靠摊薄人力成本将每匹棉布的价格降低到了二两银子,而且质量还要更好。就算是染好蓝色和红色的棉布,价格也只有二两二钱银子。

  浙南五府所有棉纺织厂有棉纺织协会的统一调度,大家价格完全一样,不存在价格竞争,这就保证了大家的共同利益。机织布卖出这个价格比那些土纱土布的利润更高,卖价却又更低,这是利用科技优势直接打压了松江的棉纺织工业。

  棉花原料被收购一空,又有大量机织棉布充斥市场,造成了松江府大量棉布棉纱手工业者的破产,当地经济一落千丈,也连带着那些棉商无生意可做。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原本富饶的苏松二府已经是饿殍遍地,许多原本富庶的手工业者,甚至到了没饭吃的地步。

  对于社会底层经济的崩溃,那些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官老爷们却没有意识到情况不对。反正朝廷的商税极低,这些手工业者对税收贡献不大,就算是死光了也与他们无关,而早已待机而动的浙南招募人员,开始进入江南各地招收这些手工业者做工。

  在全家都快饿死的时候,忽然有人招收棉纺织工人,而且待遇比他原来赚取的钱还要多,那些已经活不下去的人自然趋之若鹜。招募人员对这些棉纺织工人也相当和气,只要愿意加入就发给棉衣和粮食,并有四轮马车代步前往浙南五府定居,苏松二府原本密集的人口数量因而一落千丈。


  (https://www.qshuge.com/2347/2347803/57741951.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