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重生美国当大师最新更新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有态度 (求票票!)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有态度 (求票票!)


  本章副标题:拥有大金融家潜质的中国人

  华尔街爆炸案的嫌疑人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弄巧成拙。

  而《世界报》的主编也吃不准按照自己女儿的建议的话,自己会不会弄巧成拙。

  赫伯特-普利策先生当然明白什么叫做是“抢占先机”,那就是要当“有态度”的报纸。

  关于“有态度”这个概念,还是举个例子吧。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曾经发出过求援电报。而同一时间美国东海岸各大报纸也得知了这份电报。可是他们谁也不相信这艘当时最先进的邮轮居然会沉没,所以都不敢在晨报中报导。

  唯有《纽约时报》的主编卡尔-范安达下令第二天一早就用最大的十六磅字体在头版刊登《泰坦尼克号沉没》这条惊天消息。而且他估算出来时间地点几乎和事实分毫不差。

  此君为什么有这个信心,是因为干着文科生活的他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理科生。他通过三角定位方法测算了泰坦尼克号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的位置,并且和其他船只的电报比对,这才乾纲独断抢先发出了这条独家大新闻。(注释1)

  而当时其他报纸的报道既不完整又没有结论。

  Look  look,这就叫做“有态度”。

  这么说吧,今天袁燕倏被抓进去之后,就像泰坦尼克事件一样,各大报纸在一开始肯定不会贸然站队的。因为他们背负不起报导出错的后果,所以会以谨慎并中立的态度来报道这件事情。

  不过这么一来,这些报纸自然就缺少了一点态度,读者看了不过瘾。

  也许有些刻薄,不过事实上不管1920年还是一百年后的读者都不大喜欢动脑筋。

  好吧,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并非是一种乐意主动耗费脑力的智慧生物,特别是在与己无关的事情上浪费能源,这对生存来说十分不合算。

  如果真的有造物主的话,祂把我们“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要怪也只能怪祂老人家了。

  所以说一定要逼着读者去思考的写手,那就是在和造物主,还有小钱钱过不去……

  这也是为什么媒体能轻易主导舆论,因为读者乖乖地等着媒体给出结论,你不给结论他们还懒得想呢。问题是当他们发现媒体结论是错误的时候并不会觉得自己没有脑子,只会责怪媒体不够专业……嗯,这个听起来也很耳熟的吧。

  所以说,要当一份“有态度”的媒体确实需要权衡利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世界报》的主编非常明白提前站到中国人的这边,也意味着站到了别人……嗯,其实是很多人的对面。

  “笃、笃、笃、”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

  “请进。”

  进来的是一位普利策先生的秘书,他恭敬地说道:“普利策先生。路易斯-贝克先生来拜访你了。”

  “啊,贝克先生?那快请!”

  “你好,路易。”

  “你好,普利策先生。哦,还有普利策小姐。”

  艾玛向着贝克先生点了点头道:“那么你们先聊,我出去做事了。”

  路易斯也很客气地回礼道:“普利策小姐,你请便。”

  等他女儿走了之后,主编先生热情地说道:“路易,你可是稀客啊,快请坐。”

  “谢谢。”

  普利策先生看了看脸色有些焦急的“稀客”,索性直接了当地问道:“路易,你来我这里恐怕是为了你的朋友吧?”

  “是的。”小贝克先生点点头道,“不过这也是我祖父的意思?”

  “你的祖父?”普利策先生有些狐疑地问道,“他也认识这个中国人?”

  “没错,我的祖父不但认识尼奥,还对他十分欣赏。”

  话说今天早上路易斯-贝克找了一辆车,载着布朗小姐和普利策小姐两位女士来到了曼哈顿岛上的纽约都会区警察局。不过他们三位都进不去。只好在外面干等着。

  几个小时之后,他就从约翰的助理那里得到了一封信,尼奥亲手写的信。

  他看完信之后也和约翰一样地大吃一惊,不过此时的“华生”对“福尔摩斯”有了一些可称之为“盲目”的信任感。

  所以他把海伦-布朗小姐送回家之后,直奔华尔街他祖父的办公室。当然是为了他的好朋友搬救兵去的咯。

  他找的这位“雷霆救兵”乔治-贝克先生听完了自己孙子的介绍再看完了那封信,也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之中。

  要说这个很因吹斯听的中国年轻人是搞出华尔街BOOOOM的激进分子,老贝克先生头一个不信。比起这种说法,他宁可相信袁燕倏是一个像查尔斯-庞兹那样的大骗子。

  被誉为“金融骗术之根”的庞氏骗局今年年初刚被拆穿。这位“能发明钱”的意大利人在今年三月份申请破产并锒铛入狱。

  在一年的时间里面他坑了四万多名波士顿市民,金额“高”达1500万美元。而我们的袁大只坑了四五百号人就搞到了五十万美金,如果他这场赌局也有四万人入局,那金额岂不是要有五千万美金?

  老贝克先生确实是有些欣赏这个年轻的中国人,早就把眼光历练出来的老狐狸觉得袁大师比自己那几个孙子,包括眼前的小路易都强多了。

  可是也可惜的是袁燕倏并不是他的孙子,所以这忙要不要帮、怎么帮、帮到何种地步,不由得他要考虑一下。

  不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乔治-贝克先生还是决定帮这个中国人一把,原因就是他老人家在袁燕倏的身上居然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更确切地说,通过这次豪赌他看到了一位很有大金融家潜质的年轻人“啪叽”一声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

  注释1: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新闻界,卡尔-范安达几乎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纽约时报》的未来地位。

  此君还有一件十分牛逼的轶事,那就是纠正爱因斯坦的错误。爱因斯坦在发表相对论之后,在学术界的地位可称得上如日中天。有一次他在哈佛讲学,提到了一个数学公式,被《纽约时报》的记者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卡尔-范安达却发现这个公式是错的,让记者再次向爱因斯坦确认。老爱一看……还真的是他不小心说错了。


  (https://www.qshuge.com/2338/2338560/371274676.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