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大宋将门最新文章 > 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

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


  拿下横山一线,王宁安并不轻松,相反,各种事情千头万绪,那么多的牧民和俘虏要处置,新得到的土地需要巩固防守。

  而且进入西夏境内,补给线骤然增加了几百里,从大宋搬运物资,就需要翻越横山,动用的民夫多了一倍。

  沿途各种乱兵土匪,数量多如牛毛,他们不时袭击辎重队伍,损失很大。

  王宁安不得不派遣梁大刚和李无羁分别领兵,保护粮道,另外又动用10万人马,扫清各处的乱兵。

  这样一来,所谓的三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一半能摆在正面,攻击力道已经减弱了一大半。王宁泽率领骑兵,驻守静塞军司,采取守势,防止西夏大军南下,保卫胜利果实。

  狄青也从洪州赶来,他和王宁安简单交流了一下看法。

  “我认为横山一线,是李谅祚故意让出来的。”

  王宁安颔首:“没错,算起来横山一线也打了将近一年,我们损失不小,西夏更是代价惨重,此时退去,实际上都有些难为李谅祚了,我本以为他只能撑半年呢!”

  狄青沉着脸道:“我猜他是借刀杀人!”

  王宁安悚然一惊,脸色越发严峻,他这两日,也在不断思索,狄青说的有理啊!

  “西夏内忧外患,李谅祚借着我们的手,消耗那些不服命令的部落,然后大军撤走,把横山的羌人都扔给我们。”

  “没错,此时李谅祚手里至少有二十几万精锐,其中十万擒生军玩好不损,又甩掉了横山羌人这个包袱,可以说是无债一身轻。如果我们继续进军,能调用的人马只剩下15万,兵力优势丧失。相反,补给线拉长一千里,弱点暴露无遗。”狄青忧心忡忡道:“此刻扩大战果,继续打下去,输多赢少,不是什么好办法。最稳妥的是守住横山,向西夏施压,同时尽快打通河西走廊,同西域连成一片,只要把新占领的地盘经营好,然后才能一鼓作气,荡平西夏!”

  作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狄青拿出了最稳妥可靠的方案。

  只是狄青心里头没底儿,要知道,不是任何时候,理智的决定都能得到支持的。

  比如眼下,整个大宋就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从上到下,都嚷嚷着踏破贺兰山呢!

  赵祯去了太庙,祭告列祖列宗。

  随着赵祯一起去的还有太子赵宗垕。

  在西北历练了一些日子,赵宗垕的确快速成长。

  小家伙不再青涩,相反变得虎虎有气,深沉内敛,越发像一国储君了。

  这正是赵祯希望看到的。

  他们父子面对着历代的赵家先祖,格外志得意满。

  收复幽州之时,赵祯就来过太庙祭奠。

  这一次他又驾临太庙,大有一种睥睨一切的感觉。

  太祖皇帝创立了大宋,功劳自然无人能及,可是赵大心心念念,也不过是收复燕云,结果还出师未捷。

  至于赵二,倒是出师了,还出了两次,结果都惨败而回!

  传到了他爹赵恒,那就更不堪了,不但没敢打出去,还被人家打上门来,要不是寇准等人极力主战,他都要逃到江南去了,简直丢尽了脸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是我赵祯!!

  赵大叔充满了自豪,幽州回来了,西夏被打败了。

  只要灭了西夏,大军进入西域,大宋立刻就能开疆拓土,扩展一倍疆域,直追汉唐盛世!

  更让赵祯欣慰的是大宋打仗,扩充疆土,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负担,相反还促进了经济繁荣。

  就拿幽州来说,防线北移之后,每年节省几百万贯养兵费用,同时纺织发展起来,又增加了3百万贯税收。

  林林总总加起来,当年为了打幽州,投入的数千万贯军费,已经全部回本了。

  再往下就是净赚!

  这可太了不起了。

  要知道以汉唐兵锋之强,占领了那么多的土地,为什么到最后,全都要吐出去呢?

  说白了就是个成本精算。

  打仗要花钱,掌控地盘要花钱。

  比如打下来一大片土地,就要派文官,派武将,安排驻军,如果一年到头,收不上几万贯的税,反而要花费几十万贯的军费,还时时面对着异族攻击,要付出极大代价,长久下来,谁也受不了。

  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原王朝来说,将国境推到长城一线,已经算是极限了。

  因为长城是农牧分界线,在长城以南,适合农耕,种田交租,朝廷收税,可以支持驻军,再远就会不划算了。

  当然了,有人就不服气,说什么地盘大点好,上国威严,开疆拓土,要给后人留下基业,要防止异族侵入,建立起稳固的边防线,拥有庞大的纵深……这样的大道理,谁都会说,谁都明白!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根本做不到。

  因为大多数人永远都是短视的,自私自利的,只顾眼前的……哪怕以后雄才大略的君主,能维持几十年,后面的继任者也会屈从大多数人,改弦更张,换得多数人的支持。

  譬如说,最大的败家子就应该是沙皇了,居然把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

  谁也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后,毛熊的远程轰炸机没有发展出来,不够往返美洲投掷核弹,不得不招募死士飞行员,时刻准备着执行有去无回的轰炸任务,用命去搏!

  假如阿拉斯加在手,哪里还用远程轰炸机,哪里用得着飞行员拼命?

  或许冷战的结局就要改写了。

  但是这种假设没有价值,因为沙皇早就亡国了,家族也都消失不见了,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王宁安最成功的不是光复幽州,而是让幽州变得有利可图。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西夏和西域,只要有赚头儿,能让百姓站得住脚,拓展出来的土地,才会真正成为汉家的疆土。

  要不然在地图上随便画个圈,岂不是天下都是你的了。

  从太庙回来,赵祯变得踌躇满志,赵大叔越发肯定,大宋会创造出远超汉唐的辉煌。

  大宋有本事将新拓展的土地经营好,能获取足够的税收,用来养兵,养官。

  西域有丝绸之路,西北有畜牧养殖,这些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放手扩张,打下一片前所未有的疆域呢!

  赵祯冲着儿子笑了。

  让父皇替你把一切都做好,你就享受无穷无尽的疆土,享受无上的荣耀吧!

  赵祯在得到横山大捷的第三天,便立刻下旨,将太子赵宗垕改名为赵曙,曙者,东方明也!

  区区一个字,包含了赵大叔多少美好的期盼。

  这一次改名,可非同小可,标志着赵宗垕……呃不,是赵曙,彻底坐稳了储君的位置,再也无法动摇。

  而且为了锻炼太子的本事,赵祯任命赵曙判开封府事。

  这个任命,又是非常有趣。

  一般的大臣,像包拯、欧阳修,全都当过开封府的主官,只是他们挂的头衔是“权知开封府事”,唯独太子执掌开封府,会得到判,或者牧,这一切都是凸显皇权至上,太子尊贵!

  面对老爹的优待,赵曙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

  因为他陷入了一个冲突当中。

  自从执掌开封府之后,赵曙就需要跟着父皇上早朝,听从百官议政,积累为君的经验。

  他第一次上早朝,谈论的便是西夏的战局。

  朝臣们满腔热情,喜笑颜开,动辄就是挥兵荡平西夏,毕其功于一役,活捉李谅祚,洗雪耻辱,光复河套,展大宋雄伟!

  这些乐观的话语,彻底感染了赵祯。

  皇帝一扫衰老之态,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众卿,西夏变生肘腋,为祸西北,是朕无能啊!”赵祯先是检讨了自己的过错,文彦博等人急忙站出来,纷纷安慰皇帝,说什么党项之乱,已经是百年痼疾,只是到了陛下任内,才爆发出来……如今荡平西夏,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赵祯含笑道:“众卿所言甚是,朕决定一鼓作气,拿下兴庆府,活捉李谅祚!”

  “吾皇英明!”

  在一片称颂声中,赵祯突然发现太子赵曙抿着嘴,微微在摇头,显得十分紧张。

  “皇儿,你有什么话说?”

  “我……儿臣记得,王相公,制,制定的战略!”赵曙略带磕巴道:“王相公认为这一次的战略目标是打通河西走廊,既然是突破了横山,就应该大军西进,同东平郡王连成一片……如果,如果贸然攻击兴庆府,儿臣担心狗急跳墙,会,会有损天威!”

  赵曙说完,深深低下了头,他知道在大殿上,和父皇顶嘴,是不对的,可是他又不能不说,在赵曙的心里,他是偏向师父的,这倒不是说他把师父看得比父皇重,而是赵曙觉得师父更有道理。

  皇家父子出现了冲突,群臣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这时候副相王珪突然站了出来,他微微一笑,“殿下牢记王相公的方略,果然是聪慧睿智,可喜可贺。但是殿下应该听过,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老臣以为,只怕王相公也没有料到,这一次会打的这么顺利!此时乘胜追击,大破兴庆府在即。只要灭了西夏,打通西域商路事情,便顺理成章……”

  王珪的话,引来了一片附和之声,大家都说要根据情况调整策略,纷纷主张继续对西夏用兵……这或许是多年以来,王宁安和赵大叔第一次站在了对立面上……该怎么办啊?


  (https://www.qshuge.com/2334/2334315/383127172.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