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地下石像兵
第九百九十五章地下石像兵
……
看着眼前显露出来的黑沉沉,没有一丝光线,而且倾斜向下的石洞,刘东心中兴趣更浓了!
先是任由地洞中通了一会风,把里面的郁气放出来后,才把从芥子空间中拿出来的强光手电交到左手,一马当先走在了前面。
要是他一个人的话根本用不着手电筒,但带着狮头和虎头,外加小金雕的话却不能不拿手电筒照明。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对它们来说也极不适应,而且还会引发慌乱。
石洞显得极为曲折,从周围石壁上残留的痕迹来看,这个石洞应该是有人在原本就有的石洞中加以开凿才形成了刘东现在所见的这条宽两米,高两米的地下石洞。
不过,这条石洞的延伸长度不如‘阿斯特兰’,也比不上刘东在京城曾经下过的龙脉暗河,但就算如此刘东也是弯弯曲曲走了差不多有500米左右,才真正到了核心处。
而这个核心处是一个极其宽广的地下石洞,单是占地就不下400平方米,高度更是将近5米,而且洞顶和四周的洞壁都被打磨的极为平整,在整个地洞之间有四根两人合抱般的石柱支撑。
不过整个宏阔的地下石洞中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恰恰是其中摆放的巨大石像,虽然没有秦岭兵马俑那么多,也没有秦兵马俑军阵般的威严,但这些身穿连身铠甲,左手持盾牌,右手持钢刀的士兵雕凿的极为精细,人物的表情和衣服的纹饰一眼可辨。而且每一尊石像都高达两米以上!
刘东简单的数了一下,这些高大的石像兵正好是不多不少的一百个!
眼见刘东围绕着这些石像左顾右看。不安分的小金子,外加狮头和虎头也跟着刘东在这里转悠起来,但是毫无生气的石像让它们很快便失去了兴趣。
而欣赏一番的刘东。因为后面还有更吸引他的内容,所以也在一刻钟后。便顺着石洞中央,宽约三米左右的石甬道向后走,在穿过一条长约20米的通道后,再次出现在了另一个跟先前相似的巨大山洞中。
而且这个山洞中也放置着巨大石像士兵,只是跟前面石洞中不同的是这个石洞中的石像兵并非刀盾兵而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的弓兵!
每一个石像兵背后都雕刻着三个插满羽箭的箭壶和一张高过头顶的长弓!极为高大威武!
不过让刘东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些石像兵虽然在雕刻精细程度上胜过兵马俑这样的陶俑,但在艺术性上却差很多,因为这些战士石像长得都差不多。看得出是复制品!而非秦兵马俑那样,几乎与真人无异!
但即便是如此刘东也觉得很满足了,即便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也就一个秦始皇兵马俑而已!
等刘东出现在第三个山洞中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石像兵形象又变了,一个个手持长柄战斧斧兵石像赫然在列,而且同样是不多不少的一百个!
随着刘东继续往后走,紧接着在几乎同样规模的石洞中又出现了长枪兵、弩兵,以及一种穿鱼鳞甲,手拿钢叉的兵种。刘东判断一番后才确定这些应该是水兵!
只是刘东很奇怪西域乃是干旱之地,怎么在这里还有水兵这种兵种雕塑,也不知道布置这里的人是怎么想的!
六个山洞中的石像兵都是100。但等刘东走到第七个山洞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不仅山洞的高度和面积增加了一倍,而且也不再是步兵和水兵,而是骑着战马的骑兵!
这些头戴尖盔,只有上身穿盔甲的骑兵从打扮上来看就知道是轻骑兵无疑。
更重要的是这些骑兵的数量也有所变化,比起前面几个石洞的石像兵,这些轻骑兵的数量有200个,正好是前面石像兵的一倍,显然在建造者心中认为骑兵比步兵更重要。
等到第八个山洞中两百个骑兵出现的时候。形态又有变化,不再是前面第七个山洞中的轻骑兵。而是战马和骑士皆身穿近似于西方重甲,手持长矛。头戴羽毛样式头盔的重骑兵!
等到第九个山洞的时候,更是出乎刘东的意料,这里的石像兵虽然仍然是骑兵,但坐骑不再是战马而是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九个山洞中兵种各有不同,几乎包含了古代战场上经常出现的所有兵种,甚至连骆驼骑兵这种西北沙漠地区的专属骑兵也存在,共计1200个战士石像单个价值或许并不太高,但和在一起确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考古大发现。
而且,刘东发现这些士兵的长相明显具有中亚人种的典型特征,高鼻深目,下颌胡须浓厚,鼻头略显肥大,脸型较长!
不过从他们战甲和兵器的样式中却能够看出一些中国汉代时期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在刀盾兵、弓兵这样的步兵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当然,对此刘东倒是不怎么奇怪,能够修建如此恢弘壮丽工程的必然是中亚地区实力强大的大国,而中亚地区的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的关系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汉文明的影响。
另外,刘东还发现这些骑兵身上的灵光浓郁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第九个石洞中的骆驼骑兵发出的灵光呈现出浓郁的黄色灵光。
按照刘东对自己舍利元光的了解,出现黄色灵光的文物和古玩,其出现的年代必然是公元前!也就是2000年之前。
而最后的刀盾兵石像的灵光却只是红色,舍利元光会出现红色灵光的范围是公元1000年~公元前这一千年时间!
最后刘东又从灵光浓郁程度上判断了一下具体的时间发现这九个石洞中的石像兵跨越的年份居然近500年!
也就是说这些石像兵是在近五百年的修建时间内才形成了刘东所见的规模!
而整个中亚地区所有的国家势力能够跨越公元前后而存在500年,而且又有能力修建这种规模石像兵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因此刘东猜测的范围一下子缩减了很多!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刘东心中对探索后面存在的兴趣一下子浓郁起来,所以他下意识的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在穿过第九座石洞后,又过了一条长20米的石道,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地下石洞,尽管这个石洞比起之前的九座石洞,在面积上要小一些,但高度却超过了六米。而且在修建的时候明显更用心,周围的墙壁也不再是单纯的石壁,而是用红黄蓝白黑等颜料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有接受朝拜和战争的场景,也有反映狩猎、种植的场面,其中出现的面孔明显有高鼻深目的特征,不过却并非现在西方人的样子,而是黑发黑眸的中亚人种。
而最精彩也是最让刘东有些意外的是洞顶的壁画,完全用红黑两色颜料画成的一幅与中国古代传说中凤凰一般无二的巨大凤凰!
既然是凤凰,那自然是‘凤’和‘凰’共计两只!
更重要的是这凤凰图案笔画细腻,线条柔和,跟中国传统书画的笔法非常类似。可以想象建造这里的势力受到了中国汉文化非常大的影响。
要不然代表浴火重生之意的凤凰不会出现在这里。
除了这些精美的壁画,在这个占地约一百五十平左右,显得比较空旷的石洞中只有最中间一座高越五米的巨大石碑最为引人注目!
而且这座石碑雕刻的极为精细,最顶部是中国石碑样式中常见的浮雕如意云头,而石碑的基座则是两只侧卧的石狮子,石狮子粗壮四肢堪比成人大腿,宽厚的脊背驼着石碑,石碑正面从上到下正中间深深的雕刻着一行字迹!
“这是古佉卢文?”刘东辨认一番后惊讶道。
因为喜欢收藏古玩的关系,刘东对各个文明古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字研究的很深,这种最早源自于印度的古佉卢文自然也不例外。
古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使用,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
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
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
既然古佉卢文出现在这座石碑上,那么也就代表着这座地下宏大建筑的历史最起码能够追溯到1600年前!
在如此久远的历史长河下,必然可以形成很多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至于这座宏大地下建筑的来历,在这座古佉卢文写成的石碑上已经记录了!
“康居国王室之墓!”(未完待续)
(https://www.qshuge.com/2329/2329811/98649314.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