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7章 铁甲舰时代降临
不论是步枪、火炮,还是生产地镭、水镭、手流弹,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和伙药。▲∴▲∴,
李卫国无疑是最重视钢铁和伙药产量的人,因为他知道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和军事能力的基本标志。
至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沪军位于江湾工业区内的钢铁工厂已经完成了三期扩建工程,年产生铁88万吨,钢1.5万吨,特种钢5吨。
然而,放在全世界的话,跟欧洲传统列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英国人每隔十年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次国家实力排名,到了1859年,英国例行全球排行调查,英国以年产生铁350万吨,钢13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位于第二位的是法国,生铁年产量约170万吨,钢产量3万吨左右。后起的普鲁士王国(德国)在1859年时生铁产量90万吨,钢产量1.1万吨,排在世界第三位;美国生铁产量不足80万吨,钢产量7000吨,排在第四位,沙皇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十五分之一,不足25万吨,钢产量只有300吨,全靠从英法进口,这也是沙俄输掉克里米亚战争的一个致命性原因。
因为李卫国对江湾工业区内的钢铁产量保密,加上英国人瞧不起东方国家,只统计西方欧美各国,所以大清不在榜单之中。
李卫国故意隐藏工业实力,就是不希望英法列强产生警惕,希望他们轻敌,这样战争打起来可以加大胜算。
同时,这也是国家间的博弈,如果让英法列强知道李卫国的江湾工业区拥有如此强大的工业产能,那么他们就会像对付普鲁士王国和美国那样,无所不用其极。
英法列强到底如何对付普鲁士王国和美国的,这个不用猜也能够想到,后世的美日和欧盟如何阻止中国统一和围堵中国崛起的。就是最好的例子。
眼下正在快速崛起的普鲁士王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德意志的能力,在欧洲对英法两个传统列强发起了军事挑战,所以英法两国不惜一切代价给普鲁士使绊子,阻止德意志统一。
同样道理。跟普鲁士王国不同,美国远离欧洲,军事能力弱的一塌糊涂,但经济能力崛起速度太快,让英法两国感到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英法两国不停地挑唆美国南北两派争斗,像一根搅屎棍不停地祸害美国。
作为穿越者,李卫国太清楚英法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列强的心态了,所以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就要吓傻敌人。
尽管李卫国的钢铁厂已经做到年产生铁88万吨,钢1.5万吨的骄人成绩了,但问题还是不少,其中最关键的是成本和国防安全问题。
眼下江湾钢铁厂的生铁和钢所需原料大部分来自广东石碌铁矿(今海南省石碌)。广东石碌铁矿是李卫国熟知的大型高品质铁矿山之一,所以他出资在石碌建立了铁矿场。每年通过海路将铁矿石运回上海江湾钢铁厂进行冶炼,因为是海路,成本低,是江湾钢铁厂的重要铁矿石供应基地。
但海路也意味着海上风险,随着李卫国跟英法美等国交恶,一年后英法联合舰队抵达远东后,海上通道恐怕要断了,海南岛上的铁矿石只能走陆路送往上海,路途遥远,成本将大幅度提高。
当然。李卫国还知道几处大型优质铁矿地点,一是盛京鞍山铁矿,不过现在那里是大清祖地,不允许开发。另一处是马鞍山铁矿区。位于芜湖和金陵之间的几座山上,也是优质铁矿区,可惜被太平军占据着。
于是李卫国只能另想办法,为了解决战争期间的铁矿石供应问题,李卫国跟国内的一些商家进行了联合,成立商会从国内最好的直隶邢台和湖北大冶购买优质铁矿石。
但不论是直隶还是湖北。路途也都比较远,曾国藩控制大冶铁矿石,假托防止铁矿石落入太平军之手,实际上就是限制李卫国得到铁矿石。同样,李鸿章也是这样的借口严格控制从直隶运往上海的铁矿石,设关卡抬高运费。
这种情况李卫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李卫国很快有了新的打算,他派人在江南省和浙江省内寻找铁矿,准备自力更生。
经过五年的勘察,在苏州谭山和杭州湾附近陆续发现了铁矿和铜矿,虽然品质不如石碌的好,但却离着上海非常近,交通便利,直接通过运河就可以运输到上海了。
李卫国迅速加派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建成了谭山铁矿和漓渚铁矿,解决了江湾钢铁厂的原料问题。
同时还有意外之喜,余杭意外发现了金矿和铜矿。其中金矿储量不大,李卫国也不在意,倒是铜矿品质不错,十年内江湾炼铜厂的原料问题解决了。
江湾钢铁厂除了生产普通生铁和普通钢之外,每年还能生产5吨左右的特种钢。
所谓的特种钢,就是用在特殊地方的钢材,它的硬度、韧性、抗腐蚀性都非常高,远超普通钢材。
这是李卫国作为一名穿越者的优势,他知道在钢材中加入一些稀有金属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所以单独建立了一座特种钢厂。
由于李卫国只知道理论,实际工作得交给钢铁厂的技师和工人来进行,甚至花高价钱从普鲁士克虏伯工厂购买和盗窃他们的克虏伯炼钢技术和资料,拿回来进行研究和改良。即便如此,特种钢的进展也不是很快,产量也只有区区5吨左右,特种钢的硬度、韧性和抗腐蚀性能虽然比现有普通钢材大幅度提升了,但跟后世的特种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李卫国不着急,他在特种钢问题上已经先走了一步,领先全世界了,只要慢慢改进,相信在特种钢方面,欧美列强会被甩的越来越远,早晚有一天会被甩出几条街的。
别小看区区5吨左右的特种钢,李卫国将这些好钢都用到了刀刃上,首先用特种钢来制造了车床。大幅度提升车床的切割加工能力,提高了车床加工精度,以前精度只能控制在小数点后一位,如今可以做到小数点后两位了。
更别小看精度只提高到小数点后两位。以前卫国式步枪的枪管只能加工到9.1毫米,步枪弹因为加工精度不够,误差在8.9~9.2之间,经常会发生子弹卡住问题,影响沪军士兵的正常射击。如今有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车床。卫国式步枪弹的误差缩小到8.95至9.10之间,卡弹几率从1000发9次,降低到10000发3次,是巨大的进步。
江湾钢铁厂年产铁88万吨,钢1.5万吨,这么多钢铁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显然江南省和浙江省的老百姓们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钢铁都被用于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制造了,其中前几年的钢铁大部分都被修建铁路和制造枪炮消耗了。
到了1859年时,随着上海至丹徒铁路第三阶段提前竣工,当年剩下了大量的钢铁材料。
这些钢铁材料在国内依然是紧缺的。不论是北方清军,还是南方太平军,他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刀枪火炮,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他们大规模扩军,却没有专门的大型钢铁厂,经常从上海和欧美各国的商人手中购买钢铁。
如果不是李卫国严格控制上海海关,恐怕每年江湾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都会被人买走。
对待这种当前的战略物资,李卫国既不会卖给清军,也不会卖给湘军和淮军。更不会卖给太平军,满足了沪军的需求后,他将目光放到了海军造船厂上面。
李卫国自从成立了东海舰队后,自然就要建设造船厂。就算不造船也得给东海舰队的战舰进行维护。
沪军一共有两座造船厂,一座位于高仓庙附近,临近江南制造局,称江南船政局,有干船坞八座,五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两座,可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另一座位于杭州湾内,称杭州造船厂,有干船坞十二座,五千吨级两座,四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四座,同样可以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也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不过,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并不是李卫国想要的,尽管这已经是国内造船厂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但李卫国并不满足,他需要的不是风帆战舰,而是蒸汽铁甲战舰。
当然了,现在最强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建造蒸汽铁甲战舰的能力,充其量就是木质铁壳蒸汽战舰。
铁壳就是一层铁皮,但铁甲不同,它是装甲,比铁壳厚得多,1859年法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解开了铁甲舰时代。
所以,李卫国也不甘落后,他召集了所有造船精英们,发布了研制铁甲舰任务目标。
在制定铁甲舰设计理念方面,李卫国纠结了好一阵子,他是知道铁甲舰发展方向的,从风帆战列舰的直系后代船旁列炮铁甲舰,到在船中间用装甲围成炮房的船腰炮房铁甲舰,然后就是船面旋台铁甲舰,还有近海防御铁甲舰,它们都有生存的意义,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李卫国是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建造现代意义上的无畏战列舰,但问题在于一旦无畏舰提前半个世纪出现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欧美列强发现,以他们的远见和强大海军工业能力,很快就会发现无畏战列舰的强大,并且迅速开始仿制,然后大规模建造。
这样一来,李卫国提前建造一艘无畏战列舰出来,顶多就是疯骚个两三年时间,图一时之乐,接下来随着欧美各国列强都大规模建造无畏战列舰,那么凭李卫国眼下的实力,肯定拼不过各国列强,等于给别人做嫁衣了。
所以,李卫国纠结了,他是不肯吃亏的人,最终放弃了直接建造现代无畏战列舰的想法,转而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大清的国情,制定建造近海防御铁甲舰方案,因为短时期内,李卫国的东海舰队还是近海防御性舰队,所以发展近海防御铁甲舰是最划算的。
李卫国不可能事事躬身亲为,他制定了方针和政策,下达了任务,还得有人去执行。
而这个执行的人最起码得听懂李卫国的意思,也的有这个能力。
好在李卫国在多年前就成立了翻译局,专门翻译欧美各国的各种文献资料,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科学,还有数理化工农学科,样样俱全。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如今翻译局已经有翻译人员六千五百多人,可翻译五十多种语言的文字。
当年翻译局内的顶梁柱都是从香港、澳门和南洋高薪聘请来的华侨华裔翻译人才,也有懂得汉语的各国洋人参与。如今本土的华人数量增加了不少,其中不乏很多佼佼者。
当年的翻译局在容闳的管理下,帮助李卫国渡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如今翻译局内多了不少能人名士,比如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李善兰和华蘅芳,科学家徐寿等,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加入了翻译局,如今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
其中华蘅芳出生于官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善兰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随后二人一起被李卫国征召,加入翻译局。而徐寿是华蘅芳同乡,经华蘅芳引荐给李卫国,也一起加入了翻译局,一边努力学习,一边为沪军做事,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徐寿掌握了化学、物理、机械、数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在数学、化学及力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被李卫国任命为江南制造局武器总监和江南船政局船政总监,负责研制和改良沪军的各种武器和装备,成绩斐然。
原本历史上的徐寿是在1865年才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不过李卫国的到来改变了徐寿的命运,在李卫国的不断督促和刻意培养下,徐寿于1859年2月3日完成了中国第一艘自己设计和制造的蒸汽轮船,只不过它不叫黄鹄号了,而是叫蛟龙号。
历史上的黄鹄号的长不过17米,排水量也才25吨,航速只有可怜的6节,续航力只有100海里,实在是太鸡肋了。
如今在李卫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南船政局直接建成了长42米,宽8米,吃水4.6米,排水量1120吨,航速11节的蒸汽轮船蛟龙号。
只不过蛟龙号不是战斗舰,并没有配备武器,这只是一艘验证蒸汽轮船,为将来研制蒸汽战斗舰打基础,做准备而已。
李卫国给徐寿下达了研制近海防御铁甲舰的任务,并将原理和粗糙的设计草图交给徐寿。
尽管徐寿已经非常博学了,也能大致理解李卫国的意思,但还需要实际验证,毕竟理论和实际差距巨大。
对此,李卫国也不急,他给了徐寿五年时间,五年后他要见到第一艘近海防御铁甲舰下水。(未完待续。)
(https://www.qshuge.com/2324/2324521/98733518.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