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将血章节目录 >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拜会(一)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拜会(一)


  说起来,定军侯府到了大将军回京后的第三日,才叫真的热闹。

  来拜会于大将军的多数都选了这一天,好像约好了一般,拜帖如同雪片一样传进定军侯府。

  不过如今能进入定军侯府,登堂入室的人可就不多了。

  京军各部将领,大将军旧部,都还能借着私谊,或者曾为统属之便,到定军侯府问候于大将军,还有一些国武监出身的军官将校,借着师生之谊,拜于门下,问安于老师。

  其他的,多数便没有那个便利了,有的干脆被拒之于门外,有的则被婉言谢绝,能够见到大将军府中长史,司马等人的,已是极为荣幸,只有寥寥数人,可以面见于的大将军。

  不管赵石愿是不愿,地位相差越来越是悬殊之下,许多当年旧部想要见他一面,已经是千难万难了。

  而这次回京,赵石不用避忌太多,但说起来,得以入府之人,却多还是军中将领,可见,赵石在朝野之间,根基还弱,当然,这其中有着他自己不愿过多参与朝政的原因,不论是枢密院,还是中书,与他亲近之人并不多,而想要攀附之人,多数也得不到机会。

  这一天,赵石见了雄武军指挥使刘忠国,长安之乱后,此人因功晋县伯,仍领雄武军指挥使一职,说起来,算是因祸得福的典范。

  当时此人被裹挟而入长安,本来以为新皇登基之后,必然获罪。但成武皇帝继位后。对其却是另眼相看。仍掌雄武军不提,而且还晋了伯位,算是京军中除掌玉林右卫兵权的李金花之下,第一等深受皇帝陛下恩遇之人了。

  实际上,京师重地,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平衡因赵石部将领兵入京而打破的京军势力的均衡。

  像刘忠国,赵布宗这样的将领,在京军中占有一席之地。乃题中应有之义,虽然,这两人都与大将军赵石有着这样那样的牵连,但却都是长安之乱中,并不想卷入其中的京军将领……

  在当时看,都有着获罪的理由,但并不妨碍他们之后受到重用。

  这样的人事任命,赵石并不打算计较,此为官场常态,计较了。会生出很多他不愿意见到的麻烦,平衡。永远是朝廷为政的主题,想要打破这种平衡的人,都有着极大的野心,和明确的目的,而赵石对这两样都缺乏兴趣,他的野心,从来不在这里……

  说起来,刘忠国也不得不来这一趟,自长安之乱后,京军中有着很大的变动,为了震慑宵小,也为了能让长安尽快恢复平静,更为了皇帝登基之初,稳定朝政所需。

  雄武军中多了许多国武监出身的将领,即便大将军人在河东,但京军各部,其实还是牢牢握在了大将军赵石一系的手中。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敢在大将军赵石的威慑之下,于新皇登基持有任何异议。

  血淋淋的屠刀刚刚放下,长安城头的人头还在飘荡,教坊司中,权贵的女眷们的嚎哭声还在回荡,所有人,包括刘忠国在内,都显得战战兢兢。

  和左右羽林卫一起轮番值守宫禁不说,还要配合着长安令尹衙门巡视长安街坊,以防不法作乱。

  即便皇帝陛下,甚至于朝廷,再怎么想平衡京军各部,但实际上,经过长安之乱后,不论旁人怎么想,皇帝陛下必定要牢牢握住京军,以防有所反复。

  怎么握?还不是得靠大将军赵石?

  而国武监将领,在这个时候自然当仁不让,可以说,国武监在长安之乱后,才是最大的得益者,许多人纷纷进入京军各部任职,假以时日,京军难免会成为国武监的自留地。

  事实上,随着国武监的膨胀,有着地利之便,比之外方镇军,京军这里,早已成为国武监生员最常见的去处,归根结底,大将军还是出身京军,在京军中有着难以形容的影响力。

  景兴末年,为了消除这种趋势,皇帝陛下甚至不惜掏空京军各部,频繁的将一些将领调离,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已。

  当新帝登基,景兴皇帝所作的一切,几乎在自家儿子手中,全部付之流水……

  京军各部本就难以被指挥使完全掌控,这么一来,像刘忠国,赵布宗这样的将领,日子更是难过。

  像大将军回京,若是搁在景帝一朝,避嫌还来不及,哪里会登门问候?

  但如今,就算可来可不来,刘忠国却也不敢不来,不能不来,下面多少眼睛看着呢,他若不来上一趟,之后只要大将军稍微暗示,有的是人想要取而代之呢,就算勉强留在这个位子上,下面的人也能阳奉阴违,日子久了,自然军权旁落。

  在京军中军权旁落,皇帝陛下第一个就要换了他……

  与他相仿的是赵布宗,和他也是前后脚到达定军侯府,好像约好了似的,两人处境差不多,不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

  赵布宗不但是外戚,名义上与大将军都是出自太皇太后赵氏一族,而且人家赵布宗曾任殿前司禁军副都指挥使,在资历上,要比他强的多。

  当初被景帝调回京师,掌管羽林卫,为削夺大将军赵石军权做准备,虽最终以失败告终,却在京军,殿前司禁军中都拥有一定的声望和班底。

  即便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并不受当今陛下的待见,但有着太皇太后的情面,以及与大将军赵石同出一族的情分,出路却要比刘忠国多的多。

  京军稳固之后,已经有传言,赵布宗会出任兵部侍郎一职,就算不成,重回殿前司禁军也应不难,如今殿前司禁军可不是还缺着一位副指挥使呢嘛。

  来个人在定军侯府正厅不期而遇,对视了一眼,很有些尴尬。

  两人虽然位置差不多,但家世来历都相差甚远,平日也就是个点头之交,此时相见,却很有些同病相怜的意思。

  两人向大将军见礼,寒暄几句,赵石略略问了几句京军情形,见两人一副下官拜见上官的模样,自己不问,绝不率先开口的木讷样子,心里也就明白。

  这两位过来,多数也就是作个样子,并无多少求得他支持的心思。

  他这里本就没有拉拢的念头,闲谈了一时半会,两个人起身告辞,便也不做挽留,象征性的将两人送到厅门,便任由两人离去了。

  一起作陪的孙文通看着两人的背影,若有所思的道:“国武监其势已成啊……”

  赵石看了他一眼,今日选他作陪,其实已经存了重用的心思,这一句话也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京军这里的情形,他自然洞若观火,这两位指挥使大人的日子,比起当年的他初入羽林左卫的他来,也强不到哪里去。

  不由笑了笑,“可是有些担心?”

  孙文通在他麾下任职多年,性情向来耿直,毫不犹豫的点头道:“京军各部,护卫京师,值守宫禁,其责尤重,长此以往,恐为旁人所忌……”

  赵石转身往回走,随意的道:“怕什么,来日方长,朝中才智之士多了,法子也多了,左右宫门御卫可以重建,左右屯卫也在,当年唐时,有着十六卫之多,分权的事情,自有人去想,咱们操个什么心?”

  重新落座,饮着蜀中名茶,继续道:“到是齐子平那里,进取之心不足,与我成见已深,很不合用,等到来年征夏之后,也该是换一个人的时候了。”

  孙文通当即目光闪烁,“大帅的意思是……”

  赵石呵呵一笑,目光中皆是难测之意,“军中派系林立,骄兵悍将,向来难以约束,而军中世家子弟横行,不问良莠,皆窃高位,早年,我便有意……可惜,总有人掣肘,而今,正好趁势为之,让那些人明白,没了他们,大秦依旧是大秦……”

  孙文通当即惊了惊,正想说话,外面前院管家保福已经满面红光的跑了进来,捧着一张拜帖,弓着身子递到赵石面前,“禀报老爷,兵部侍郎成大人求见。”

  兵部侍郎成峦,向与大将军赵石走的很近,这个不是什么秘密,长安之乱后,在兵部权势大涨,借的也是大将军赵石的势。

  之前兵部右侍郎位子一直空悬,是李承乾不愿有人掣肘,如今,这个位子还空着,却成了两人联手压着了,许多人想要这个位子,都被顶了回去。

  但这个位子不可能一直空着,最近,便已经有很多传言,被看好的几个人中,最有可能的其实就两个。

  一个是利州宣抚使折沐,有着折家的一力支持,而且还曾经在大将军赵石麾下任职,无论资历,还是声望,都很合适,唯一让人不看好的就是,折家和大将军赵石不睦,就算有着旧部之情,也很难让大将军亲自点头才对。

  第二个就是羽林左卫指挥使赵布宗了。

  不过这两个人谁入兵部,都不会让人太过舒服,而这个时候,兵部侍郎成峦到访,为的是什么,其实并不难猜……

  (求月票,闷热的天气,折磨的阿草都快奄奄一息了。)


  (https://www.qshuge.com/2320/2320898/52706650.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