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交易与威胁!士绅的底气在哪里?
大小九卿。
公侯勋贵。
全都出现在了这本账簿上面。
有一个算一个,谁都没能跑得了。
就算他们自身没有贪腐受贿,但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宗族可是没有少拿过。
当然,朱厚照到底还是给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这三位朝堂真王留下了一些体面,并没有点他们的名。
挨个点名之后,小皇帝却发现自己心中的怒火,正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悲凉与心酸。
或许,他父皇当年,也面临着这样可笑的局面吧?
满朝公卿无一忠良,尽皆谋取私利侵占国利,还百般阻碍他革故鼎新推行新政!
父皇啊父皇,这大明要如何才能中兴啊?!
“国库空虚,军民困苦,现在终于找到源头了!”
朱厚照神情冷漠地坐回龙椅,然后锐利目光扫视群臣。
群臣全都把头埋得死死的,这个时候谁敢露头,小皇帝可是真会杀人的!
“先前诸般,朕可以从轻处理!”
“但是这盐课居国计之半,你们拿得未免太多了些!”
“朕也不跟你们废话了,七成盐利归国库,半成盐利归灶户,自此以后成为定制,但凡少上半分,这六大运司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们可以试试,看看朕敢不敢废了整个运司,直接让京军进驻六大盐场!”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饶是刘健、马文升和张敷华三人,都没能想到小皇帝竟然还有这一手。
直接废掉运司,让京军进驻盐场,那等同于是盐政利益全部被中山侯汤昊所掌控,到时候各方势力别说从中分一杯羹了,他们若是敢向盐场伸手,中山侯就敢杀他们全家!
所以,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两成半盐利,确实不少了。
三位朝堂真王互相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下意见,随后齐声表态。
“陛下英明!”
继他们之后,英国公张懋也开了口。
“陛下圣明!”
自此,四位朝堂重臣开口,文武百官也只能硬着头皮附和表态。
见到这一幕,朱厚照没有感到半分欣喜,只是觉得讽刺得很。
野人啊野人,赶紧回来吧,朕一个人压力好大呐!
与此同时,距离临清不远处的村落中。
汤昊正带着汤木、左一刀等人悠哉悠哉地策马闲聊。
“你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
汤昊突然勒马止步,若有所思地开了口。
“侯爷,咋滴了这是?”
汤木立刻追问道:“要不咱还是回去坐船吧!”
天杀的,明明说好坐船直达临清的,结果自家侯爷非要临时变卦,趁着某个夜色带他们偷偷溜下了船,连小囡囡都没带上。
其实,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水路,大家都可以接受。
毕竟以中山侯这万人敌的本事,就算是遇上了什么不开眼的毛贼,那也是对方的不幸。
但是他娘地问题在于,他们出门可都没有带钱啊喂!
以致于一行五十人,只能天天在这乡野山林里面打猎充饥,都不好意思去问百姓农户讨一口饭。
毕竟现在这个世道,百姓农户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了,他们哪里还好意思去问人家要吃的。
汤昊没好气地白了汤木一眼,咆哮道:“坐你大爷的船,船都开到临清了,你飞过去坐啊!”
“这几日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喝啊,咱们出来开荤吃野味,伱天天叫唤什么啊?”
眼瞅着汤昊急眼了,汤木立刻改口,讪笑道:“不是啊侯爷,我这不是考虑到常愣子嘛,你看他都快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众人寻声看去,只见常阔海有气无力地骑在马上,注意到汤昊的目光后,他只是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一个字。
“饿!”
众人见状顿时大笑不止,空气里面充满了快活气氛。
汤昊也是哭笑不得,温声安抚道:“好好好,咱们加快速度,争取天黑之前抵达临清,到时候随便你怎么吃喝,行了吧?”
“我要吃烤全羊!”
“吃!”
众人下意识地加快了速度,沿着管道一路疾驰。
汤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主动提及了刚才的事情。
“侯爷,您刚刚想说什么?”
“没什么。”汤昊摇了摇头,“就是想问问你们,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想法没?”
短暂沉默后,汤木率先开了口。
“这些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很辛苦。”
“虽然看起来比那些灶户盐丁好出了不少,可是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只怕连日常温饱都不能解决。”
解决百姓温饱,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哪怕是几百年后的天朝,也一直致力于这条艰辛道路上面。
“那你们注意到没有,这每一个村镇里面,可都有着一些不事生产却能天天吃饱喝足的人。”
汤昊扬起马鞭,指向了不远处的一座豪宅。
当然,这所谓的“豪宅”,自然无法跟他的中山侯府相提并论,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上的。
但是,在一排排低矮草屋土墙之中,这座雕梁画栋的高门宅邸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显得很是突兀。
众将顺着汤昊手指的方向看去,齐齐露出了思索之色。
“侯爷,这应该是某个地方乡绅或者耆老吧!”
左一刀罕见地开了口。
主要他是害怕这位中山侯杀心骤起,一言不合地又想要杀人。
所谓“耆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大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并未立即制定统一的基层组织框架,各地的乡里组织有的是从元朝延续下来的,也有的是重新组编或创立的。
直到洪武十四年,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为了教化的目的,又在里甲之内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五名或十名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人民勤务农桑,并且劝告人民遵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
说得再直白一点,里甲老人制度,就是大明朝廷的乡野基层组织,类似于后世农村里面的生产大队,而里长和甲长(大队长和书记)也大多都是这些耆老担任。
但是问题在于,所谓耆老,一定就是德高望重吗?
士绅乡绅可以不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但他们在这乡野一亩三分地上面,那肯定都是“德高望重”的,谁敢否认那就别想在这片乡野间活下去!
而这里长甲长号称“管摄一里之事”,负责配合地方县衙官府向平民百姓征收赋税和安排徭役,所以这其实就是等同于朝廷将这项权力交给了乡绅士绅,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了一个个“土皇帝”。
“百姓穷苦,乡绅富裕,还真是海晏河清的中兴盛世啊!”
汤昊满脸鄙夷地讥讽道,汤木、左一刀等人听后全都选择了闭嘴,就当做没有听到。
毕竟,中山侯这话太过诛心了些。
中兴之主,可是先帝爷!
海晏河清,这是群臣对先帝爷的评价!
中山侯这满满的戏谑嘲讽,傻子都能够听得出来!
但是,汤昊继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自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那我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士绅富裕百姓穷苦吗?”
“因为士绅享有功名特权,可以减免一定的赋税,并且不用承担徭役!”
左一刀再次给出了标准答案,或者说官方答案。
汤昊听后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对,但是不全对!”
“你们可以上前问问这些耕户农户,这个村子里面,大部分田地,都是谁的!”
听到这话,众将都是若所有思,似乎抓住了什么。
“没错,就是这些士绅乡绅的。”
“一刀刚刚说的不错,士绅乡绅享有功名特权,不用承担徭役,也可以减免一定赋税,但唯一说错的地方在于,不是少一些赋税,而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不缴纳赋税!”
汤昊冷声道:“因为功名特权,这些读书人可以大肆兼并田地,而乡野百姓甚至会主动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他们,宁愿做这些士绅乡绅的佃户,也不愿做个自耕农向朝廷缴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一次,连汤木都露出了茫然之色。
“侯爷,这不可能!”
“他们做了佃户之后,租金多少全都是这些士绅乡绅一句话的事情,连官府衙门都管不着,要是遇上心黑的士绅乡绅,收租收个八九成,他们怎么活得下去?”
“相反,太祖高皇帝规定的是三十税一,哪怕是江南这等重赋重税之地也不过是二十税一,这些老百姓疯了傻了才会主动投献田地给士绅乡绅,不愿做自耕农!”
不得不承认,汤木到底是玩脑子的,对大明王朝这些基本常识还是十分了解。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士绅乡绅!
“你想过没有,士绅乡绅通过兼并田地,几乎掌控了整个乡野的田地,那县令想要征赋收税,是不是要跟这些士绅乡绅虚与委蛇,是不是要受制于这些士绅乡绅?”
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常识。
县令号称“百里之侯”,看似是地方乡野的第一人,可实际上这整个乡野的田地都掌控在这些士绅乡绅手中,而按时按量地征收赋税又是县令的第一要务,傻子都知道这些士绅乡绅不能得罪,否则县令这个位置就坐不稳了!
“所以,每一次官府征收赋税,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赋税摊派,士绅缙绅掌控着最多的田地,但他们又不是什么圣人,能不交就不交,要么就是想方设法地逃税少交,而朝廷早就根据一县的富庶程度划分了相应的税额,到了时间就必须缴纳相应的税款!”
“掌控最多田地的士绅乡绅不交税或者想方设法地逃税,县令完不成朝廷交代的税额,那他会怎么做呢?”
因为刚刚汤昊提及了一个词“摊派”,所以汤木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侯爷的意思是……摊派?”
“没错,就是摊派,县令会从一众士绅乡绅手中收取一定份额的赋税,不多也不少,最多可能只有三四成,而剩下那些则是全部摊派到自耕农身上,朝廷规定的三十税一,地方官府为了完成相应税额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得不强行向这些平民百姓征收更多的赋税,二十税一甚至是十税一、五税一!”
众将听到这话,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士绅乡绅掌控着乡野最多的田地,却交着最少的赋税,所以他们可以富裕,而百姓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终日辛勤劳作,却要缴纳最多的赋税,所以他们一天比一天穷!”
汤昊挥了挥马鞭,回头环视众将。
“最终结果会是什么?”
“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流民暴涨,聚众作乱,揭竿而起……然后,轰的一声,大明王朝崩塌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是满脸骇然地看着汤昊。
这已经不是什么“大不敬”的问题了,这完全就是谋逆言论啊!
“侯爷慎言!”
左一刀沉声提醒道。
但汤昊却是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这才哪儿到哪儿,不要那么紧张嘛!”
“把这些话全都写下来,然后传回京师,给陛下好好看看!”
左一刀听到这话,都快要急哭了。
他能不紧张嘛?
大哥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啊!
“咱们再聊一个问题,你们说朝廷政令可以下达乡野吗?”
汤昊笑眯眯地看向了汤木和左一刀。
二人还未曾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所以全都面带茫然地摇了摇头。
“没错,到不了的!”
“说来也是讽刺得很,大明天子乃是大明大明江山的主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是朝廷的政令,却只能下发到各地道州府县,而从未抵达过县城以下的乡野!这是为什么?”
汤木和左一刀咽了口唾沫,恨不得跪在地上求侯爷别说了。
但汤昊丝毫没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反而愈发兴致勃勃。
“因为乡野就是田地,而田地的真正主人,不是咱们那位皇帝陛下,而是这些盘踞乡野掌控田地的士绅乡绅!”
“士绅乡绅掌控着乡野田地,他们就掌控了百姓,因为百姓想要活命就得耕种出粮食自给自足,而想要耕种就要田地,所以百姓不得不听命于这些盘踞乡野的士绅乡绅,所以这些士绅乡绅掌控了乡野话语权,他们才是这些田地的真正主人!”
这番话后,左一刀彻底麻了,他也不在乎什么了,立刻掏出了小本本,将中山侯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全部记录在案。
嗯,至于送到陛下面前,陛下会作何感想,那就不是左一刀该关心的事情了。
俺也很无奈啊现在!
“事实上,自前宋开始,地方上就有许多‘士大夫’阶层,他们拥有着大量的田地田产,掌控底层百姓的生死与舆论大权,而前宋皇室都是一些软骨头,竟选择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终结果就是士大夫愈发肆无忌惮,掌控了朝堂话语权之后就开始争权夺利、党同伐异、排斥异己,致使前宋朝政愈发混乱国力愈发衰微,耗空了前宋王朝最后一丝气数,最终大好河山落入蒙古蛮夷手中。”
“而蒙古蛮夷比起前宋就要简单直白得多,他们清楚想要坐稳中原江山还是得依靠这些士绅缙绅,所以蒙元朝廷直接采用“包税制”,只要这些地方士大夫按时给官府缴纳一定钱粮,他们也不会多问一句,压根就不管底层百姓的死活,这就让士大夫更加疯狂地兼并田地,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最终引得天怒人怨,一朝国祚不足百年!”
汤昊越说越疯狂,甚至脸上都带有狰狞之色!
“可这些士绅乡绅士大夫呢?王朝更迭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我大明的忠臣,而且分布各地乡野无所不在,大明立国初期他们才是田地真正的主人!”
“这些士绅缙绅勾结地方官府,垄断地方田地,控制地方人口,掌握舆论导向,甚至上下勾结通过科举控制地方人才来源,向朝堂源源不断地输送家族子弟,从而形成一个个地学阀豪族,也就是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而随着他们家族内有人登堂入室,进入朝堂平步青云,成为他们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这些学阀豪族还会更进一步,继续兼并田地掌控地方,仅是那江南一个豪族就兼并了万亩良田,现在朝堂之上这些衮衮诸公,哪家名下没有个良田千亩?”
“哪怕他们自己不贪腐受贿,不侵占民利,但是他们背后的宗族家族呢?苦心培养你读书习字平步青云,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去做那圣人的吗?”
“比如那三杨,他们的家族,至今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豪族巨擘;再比如现在朝堂之上的这些大小九卿,动辄家族名下都是千亩良田起步!”
顿了顿,汤昊又看向了汤木等将领。
“当然,还有你们这些勋贵亦是如此,不过勋贵数量毕竟是少数,而天下官员何其多也,天下士绅何其多也,每一次科举大考平均到一个县,都会催生出一个进士、一百名举人和三百名秀才,这些可都是拥有功名特权的士绅啊,试想一下当大明王朝一百年后,又会出现多少士绅乡绅呢?他们又会兼并多少田地呢?”
汤昊目光深邃,幽幽叹了口气。
“士绅缙绅为什么敢给皇帝陛下叫板?”
“掌控朝堂话语权,掌控乡野话语权,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啊!”
当写到这句话的时候,左一刀的手都开始忍不住发颤了。
顺着汤昊这个思路想下去,科考三年一次,正常人寿命五六十年,那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士绅乡绅兼并田地,大明有多少田地让他们去兼并去侵占?
到最后,还能剩下几个自耕农,还能剩下几亩田地?
“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流民暴涨,聚众作乱,揭竿而起……然后,轰的一声,大明王朝崩塌了!”
汤昊先前说的这句话,犹如平地起惊雷,轰然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畔!
直到此刻,左一刀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他奋笔疾书,力求将汤昊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立刻传送回京,上呈到圣前!
皇帝陛下,必须要知道这些!
(本章完)
(https://www.qshuge.com/2314/2314720/11110983.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