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阁 >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 第178章 第 178 章

第178章 第 178 章


第178章  第  178  章

        此为防盗章,  此为防盗章,此为防盗,喜欢的小可爱请支持作者君哦  他紧锁着眉心,  神情郁郁。

        生养顾昭时,  顾昭他爹正病的厉害,老太婆忙前忙后的照料病人,他得当值打更,  就连顾昭出生,  也都是托在张氏娘家。

        孩子出生后,  因着顾昭他爹白日夜里的咳个不停,他和老杜氏怕幼儿体弱,  被传染了咳疾。

        那一年,顾昭和张氏,  多是在张氏娘家过日子,  托了亲家母照料。

        如此一来,他和老杜氏才被张氏欺瞒了过去。

        倏忽的,顾春来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坐直了身子。

        “老婆子!”

        老杜氏被顾春来的话惊着,  饶是这般大冷的天,她的后背都沁出点点汗花,  直把里裳打湿。

        听到顾春来叫唤,  这才回过心神,“怎地了?”

        顾春来抓住老杜氏的手,  眼里似有光闪过,快言快语道。

        “我记得,昭儿刚出生不久,你有一回抽空去了张家,  瞧了孩子,回来时一脸喜色,还和我说,咱们家孙孙雀儿生得真是不错。”

        他大力的收紧手,犹带希冀的开口,“这”

        顾春来的话还未说完,立马就被老杜氏打断了,“那是张氏骗我了。”

        老杜氏一脸愤恨,“就你想到这事吗,我早些日子就想起了。”

        “前几日我特意去张氏的新夫家寻她,问了她这事,你道她是不是个奸滑的,孩子出生头几个月模样变化大,她就是抓着这点,糊弄了我!”

        老杜氏大口的喘了下气,继续道。

        “那次我见到的不是咱们家昭儿,而是张家隔壁裴秀才家的小子。”

        “他就小咱们昭儿两日,他娘没奶水,张氏奶水充足,裴秀才他娘拎了只老母鸡,抱了孩子在张氏那儿喝奶。”

        正巧那一日她去了张家,襁褓里的奶娃子能瞧出什么模样,张氏灵机一动,就这样拿裴秀才家的小子,当做顾昭,特意给老杜氏瞧了雀儿。

        那奶娃子的雀儿生得好,不明真相的老杜氏乐得合不拢嘴,回来后,她可是好好的和街坊邻居炫耀了好几通。

        因着这,长宁街哪家不知道顾家孙孙雀儿生得好,从来没有人怀疑顾昭不是男娃。

        老杜氏想起自己那时的蠢样,心里直呕血。

        顾春来颓然的坐了下来,“行吧,我知晓了。”

        张氏如此作为,怪谁,除了怪这吃人的世道,就只能怪自家子息不丰了。

        那时昭儿他爹病得厉害,他又是个埋土半截的老头子,唉……

        酱菜夹馍有些噎口,顾春来端过汤碗,咂了一口葱花蛋汤,那厢,老杜氏也不知是想了甚,面上的神情变幻不断。

        半晌,她重重的拍了拍桌面,“不行,不能让他们这样对昭儿。”

        老杜氏朝顾春来看去,铿锵有力道。

        “老头子,咱们得赶着你死之前,好好的替昭儿找个好人家,嫁人了,有夫家撑腰,我看还有谁敢吃这绝户。”

        顾春来被老杜氏突如其来的一拍吓得不轻,一口汤呛到了鼻子里。

        “说话就说话,你动手作甚,咋咋呼呼的。”他抓过一旁的帕子,胡乱的擦了擦鼻口,没好气又无奈的开口。

        “好人家,你以为这好人家是你上大街买大葱,说有就能有啊?”

        “俗话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怎么知道这面皮上的好人家,骨子里也是个好人家了?”

        “别到时候旁人还没欺负过来,这夫家就先欺上门了。”

        这世道,就是有娘家撑腰的妇人,遇人不淑时,在婆家那也是苦熬,更何况是那等没了娘家的。

        老杜氏重新坐了回去,“那你说怎么办。”

        顾春来不语。

        这老婆子是咋呼了一些,不过,有一点说在点上了。

        顾春来低头看自己的手,上头干枯皮皱,遍布褐色斑点,这是上了年纪的人的手。

        他这老骨头得活着,能活一天,便能护着顾昭,护着顾家一天。

        顾春来抬头,对上老杜氏殷殷看来得眼睛,低声道。

        “你偷偷的寻摸寻摸,实在不行,咱们招赘,给昭儿养个童养夫。”

        他顿了顿,又道,“还有,离昭儿长大还有几年,咱俩也上了年岁,这生死的事谁也说不准,兴许夜里睡个觉,第二日便睁不开眼了”

        “她是女娃娃这事,暂时,暂时咱们就先不说了,就这样吧。”

        老杜氏迟疑:“这样成吗?”

        顾春来点头:“虽然我只是个夜里打更的老汉,但这差银是公家出的,这样一看,多少我也算是府衙里当差的。”

        “那些大学问,老汉我是没有,但见识还是有一些的,府衙里的大人们不也常说,遇事不决,一动不如一静。”

        “昭儿这事,它也是这个理。”

        府衙里的大人都被抬出来了,无端的,老杜氏的心里踏实了一些。

        “哎!听你的。”

        顾春来和老杜氏说完这事,两人都不再言语。

        他沉默的吃完馍和汤,擦了擦脸,简单的洗漱后,又烫了下脚,这才上了床翻了被子,躺下闭眼。

        “好了,老婆子,你忙去吧,我先睡了。”

        老杜氏将桌面收拢,走出东屋,轻手轻脚的关上门,她抬头朝西屋方向看去。

        此时日头渐高,柔和的光一点点的透过窗棂,正好照在坐在桌旁的顾昭脸上。

        案桌上摆着顾春来打更的家什,灯面上的绢丝被烛火薰黑,顾昭正低着头,神情认真的擦拭着。

        老杜氏正欲张嘴,不知想到什么,又叹了口气,端着盘子去了灶房。

        罢罢,老头子说的在理。

        一动不如一静,这可是府衙里的大官爷说过的话,她还是去做活吧。

        顾昭的目光落在老杜氏的背影上,她和阿爷的谈话,她都听到了。

        东屋西屋就隔了间堂屋,虽然老杜氏一开始压低了嗓子说话,但她越说越上火,那嗓门到后来并不小声。

        顾昭就是想不听都难。

        她可算是知道,她娘当初到底是怎么瞒过老杜氏的。

        原来,是有个小雀儿生得十分不错的奶娃娃,迷惑了她奶奶啊。

        六面绢丝的宫灯立在青竹桌上,每一面上的绢丝被顾昭擦得十分洁净,不见烟熏的黑渍。

        因为岁月的沉淀,原先洁白的绢丝微微泛着几分黄。

        顾昭手指拂过绢丝,眼里有丝好奇。

        灯笼上沾染的灰雾,还有她从赵刀身上抓下的灰丝,在太阳底下飘窜的更厉害了,却又因为顾昭的手指抓得很牢而无处可逃。

        随着阳光的翻晒,那灰雾就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般的蔫耷耷的。

        “这到底是什么?”顾昭捻了捻灰雾,不想这一捻,原先便蔫耷的灰雾,瞬间化为了灰粉。

        一阵风来,灰粉无影无踪。

        “这!”顾昭撑着手站了起来。

        她试着拂了拂青竹的桌面,看着依然洁净的手指,意外了。

        那些灰雾,被太阳晒没了?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就悄悄的溜走,顾昭还在想着灰雾的事,太阳早已经从东边爬起,慢悠悠却又坚定不移的爬到了西边。

        酉时落日时分,赵刀的小儿赵家佑来到顾昭家的院门口。

        “顾昭,走了!”

        顾昭提起早就准备好的兔子灯,冲老杜氏挥手。

        “奶,赵家佑来了,我走了。”

        老杜氏拍了下顾昭的肩膀,小声责备,“叫家佑哥。”

        顾昭从善如流,“知道了。”

        冬日天冷,顾昭穿了件青色大袄,老杜氏替她拢了拢衣襟,“去吧,天冷,路上别贪玩,跟紧大家伙了,祈愿结束早些回来。”

        顾昭冲老杜氏笑了笑,“哎!”

        挥别老杜氏,她几步走到院门口,老杜氏还在院子里朝这外头看来,顾昭站在赵家佑面前,顿了顿,开口唤道。

        “家佑哥。”

        老杜氏虽然人老,但耳朵并不聋,听到顾昭这一句家佑哥,面上浮现满意之色,这才转身进了屋子。

        赵家佑一副见鬼的模样,“顾小昭,你吃错药了?”

        “啧,还家佑哥。”他故作受不住的打了个寒颤,人高马大的大块头皮肉颤了颤,直把顾昭瞧得直翻白眼。

        顾昭:“走走走,要不是我奶在那儿盯着,你瞧我叫不叫家佑哥,美得你!”

        她伸脚踢了踢赵家佑,示意他跟上。

        两人一道朝玉溪镇的桐人街走去。

        赵家佑将手中的灯笼甩在肩头,大步的朝前走,很快便超过了顾昭。

        他也不好好走路,挺直着腰板,甩动手脚,特意走出大刀阔斧,虎虎生威的气势。

        赵家佑斜睨,不无得意:“怎么样,像不像大将军,是不是特别威风?”

        顾昭:

        真是没眼瞧了。

        路上,赵家佑还在抱怨不停,“都怨你,我爹说你胆子小,一个人不敢去打灯游街,还说竹林昏暗,害得我还得陪你一道儿来。”

        顾昭:“你爹瞎说的。”

        赵家佑不理,自顾自的继续,他伸出手,示意顾昭看过来。

        顾昭不明所以,“什么?”

        赵家佑:“啧,这么明显都瞧不出来,你瞧我这手,这么大,我这身量,高吧。”

        他沉了沉声音,故作深沉,“咳咳,顾小昭,我和你说,我和你不一样,我现在是大人了。”

        “要不是为了陪你,我这大人才不会再来什么打灯游街,挂竹祈愿。”

        赵家佑撩了撩嘴皮,不屑的吐出两字,“幼稚!”

        顾昭:

        到底是谁幼稚啊!

        ……

        寒风不知疲倦的打在灯笼上,直把上头的桑皮纸吹得簌簌发响。

        “呼呼,呼呼噗嘭。”

        又是一阵风来,有些年月的桑皮纸终于支撑不住了,伴随着一声“噗嘭”声,桑皮纸破裂,里头的烛火一下便熄灭了。

        “吱呀。”

        老旧的木门由里被打开。

        顾昭手撑着门栓,从门后往外探出头。

        顺着簌簌的破纸声,她抬头看了眼灯笼,视线又落向一片发黑的长宁街。

        片刻后,顾昭抿了抿唇,转身回了屋里。

        等她再出来时,手中已经提着一盏新制的宫灯。

        灯笼是兔子模样,白毛大耳小短腿,眼睛的地方用朱砂细细勾勒出红眼。

        橘黄的烛光从兔子的胖肚中透出,瞧过去倒是有几分可爱童趣。

        顾昭将兔子灯往地上一搁,搬了张小杌凳坐下。

        风吹得她有些发冷,顾昭忍不住将手脚往大袄子里缩了缩,一双澄澈分明的眼睛盯着兔子灯,神情有几分出神。

        都说岁月如梭,此话当真不假!

        不知不觉,她在这具身子中清醒,已经月余的时间过去了。

        上一辈子的记忆就像是隔着水幕一般,影影绰绰的看不清记不得,在她最后的记忆中,自己是浑浑噩噩,漫无目的的游荡着。

        抬眼所见皆是暗沉的灰色。

        没有光,没有色彩那是亡者的世界。

        还来不及惆怅,亦或是已经不会惆怅,突然,她恍惚的心神被一道悲怆的哭声惊醒。

        毫不夸张的说,那道哭声就像是一道惊雷,石破天惊一般的落在了她的耳边。

        那一刹那,她仿佛看到了花开,听到了冰裂声顺着心底的声音,她回过头,想要过去看看。

        是谁,是谁在哭,哭的这般伤心,这般怨恨又这般无力。

        难得的,她心里有了好奇。

        就这样心神一动,等再睁开眼睛,她便成了玉溪镇顾家的顾昭。

        冬日的风还在不知疲倦的吹着,顾昭低头看了看手边的兔子灯,待确定上头的桑皮纸还□□的护着中间的烛灯,这才收回了目光。

        今日是元宵佳节,在玉溪镇小儿有提灯夜游的习俗,这盏兔子灯,是顾家为顾昭准备的。

        想到这,顾昭又爱惜的摸了摸兔子灯的大耳朵。

        ……

        灶房里,老杜氏又往炉膛里添了根柴火,随手拍了拍手上的黑灰,这才起身。

        透过窗棂,她看到院门口坐在杌凳上,径自发呆的顾昭。

        老杜氏眼里闪过一丝怜惜,长长的叹了口气。

        她家昭儿是个苦命的孩子,爹早逝,就在上个月,连相依为命的娘也改嫁了。

        这孩子打小性子沉闷,有什么心事都爱憋在心里,许是因为媳妇改嫁这事,她心里难受得很,当日夜里便发起了热,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的,嘴里也是喊着爹和娘。

        他们找了大夫,大夫说是思虑过重,伤到了心脾,要是那一夜挺不过来,人便没了。

        都说病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当真不假。

        那恶疾来势汹汹,说句不吉利的,那时,瞧着床榻上小小只的人儿,她和老头子都不抱希望了。

        她老太婆这辈子苦惯了,儿子死了,女儿一声不吭跟人跑了,至今没有一丝音讯,现在媳妇也改嫁了,就连唯一的血脉,眼看着也要没了。

        那一刻,她的心是真的痛,也是真的恨。

        苍天何其不公。

        她家昭儿还这般年幼,自小没爹的苦日子过了十年,还没有过一日痛快的日子,就又要结束了。

        她老婆子恨啊!

        她老了,不怕死,但是她的昭儿,她的昭儿还小啊。

        万幸,最后上天还是听到了她的祈愿,留下了她家昭儿这条命,也为她和老头子留下活命的想头。

        想到那时的凶险,老杜氏心里还有几分的酸涩。

        ……

        又看了一眼坐在门口杌凳上的顾昭,老杜氏将大锅盖盖上,走出灶屋来到她身边,轻声道。

        “昭儿,怎么坐这儿了?”

        “来,外头风大,跟奶奶到灶屋去,那儿暖和。”

        “一会儿奶蒸个蛋,奶和你说啊,那可是好东西,早膳吃一碗蒸蛋,那一整天都有劲儿呢。”

        老杜氏拉着顾昭就要起来。

        顾昭抬起头,“奶,我在等阿爷。”

        她一边说,一边将手边的灯笼往上提了提,示意老杜氏抬头看上方,这才继续道。

        “屋外的大灯笼被风吹坏了,夜里风黑,阿爷回来该看不清路了。”

        老杜氏顺着顾昭的视线看去,这才发现自家门檐下的灯笼已经被风吹破了一个大口子。

        老杜氏当即就心疼坏了,“哎哟哟,怎地就破口了,这么大一个洞!”

        像他们的这穷人家,便是一根一线也是珍贵物,老杜氏多瞧了几眼,连忙收回眼睛,不忍再多看。

        真是痛煞她也。

        顾昭连忙开口安慰道,“阿奶别急,等天亮了我去李叔那割两刀桑皮纸,再煮点糊糊,回头咱们粘一粘,修一修,这灯笼就又能用了。”

        顾昭口中的李叔以前是个货郎,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他的勤劳肯干,现在已经是拥有一间杂货铺的店家,在长宁街大小是个能耐人。

        顾昭虽然才醒月余时间,前些日子又都在床榻上度过,但因着她有原身的记忆,再加上自己多留心,该知道的事情,她也都知道。

        像杂货铺这地方,老杜氏向来是不爱去的。

        听说,她本该有个大姑妈,大姑妈是她爹的大姐,比她早逝的爹大五岁。

        大姑妈年轻时生得十分貌美,也不知道怎么的,有一日居然跟着一个货郎走了。

        这一走便是十五年没有音讯,是死是活,顾家人全然不知。

        顾昭这个身子才刚满十岁,这大姑妈她没有见过,只是在长辈的只言片语里听闻过。

        也因为这事,老杜氏向来不爱和货郎说话。

        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她的年纪大了,那性子更是怪,便是连老街坊的李叔,因着他是货郎出身,老太太也不爱上他那,往常都是顾昭在跑腿。

        听到顾昭这话,老杜氏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成吧,只能这样了。”

        “昭啊,一会儿你来我屋里,奶给你拿点铜板,今儿元宵,咱们今日吃点好的,上次年里的肉还剩一些,去了杂货铺,你带些大酱回来,晚上奶给你包肉汤圆。”

        顾昭:“哎!”

        既然要重新糊灯笼,自然要将灯笼摘下。门檐下的灯笼挂得比较高,顾昭尝试了下便放弃了,回头冲老杜氏开口道。

        “奶奶,这灯笼,等天亮了,我去隔壁借个木梯再拿下来。”

        老杜氏摆了摆手,“借什么木梯,等你阿爷回来了,你给他搬张板凳,咱们叫他踩上去,这脚一踮,灯笼不就拿下来了。”

        顾昭沉默。

        她这阿爷虽然瘦削,但个子是真的高。

        老杜氏提起顾老头,瞧了瞧天色,不免又唠叨了几句。

        “今儿真是怪了,都这个时辰了,天色还昏暗着,往常该天亮了。”

        “你阿爷也真是的,都这个时辰了还没有到家。”

        “兴许有事耽搁了。”顾昭冲老杜氏笑了笑,替自家阿爷说好话。

        院门口风大,老杜氏接过顾昭手中的兔子灯,将它往门边随手一挂,牵起顾昭的手就往屋内走,听到这话,一边走一边嘟囔道。

        “这老头儿能有什么事?”

        “别是去你赵叔那儿喝酒就成。”

        顾昭知道赵叔,他是和自家阿爷一起当值的,单明一个刀字。

        说曹操,曹操就到。

        就在顾昭和老杜氏往灶屋方向走去时,院门口传来一阵的动静。

        顾昭和老杜氏回头看去,只见方才她们念叨的顾老爷子顾春来正背着手往这边走来,和他一起的,还有方才提及的赵刀。

        “阿爷。”顾昭几步走了过去,接过顾春来手中的灯笼。

        顾家祖上往上数三代都是做更夫的,顾春来手中的这盏灯笼更是传了许多年。

        顾昭小心的把持着灯柄,许是年代久远,乌木的灯柄入手温润,细细摩挲似还有丝温热。

        灯笼是细木做的支架,和家里灯笼的桑皮纸不同,这盏宫灯是六面糊绢。

        橘黄的光透过纱绢,将脚下的这片土地照得很清晰。

        在宫灯的灯柄处,一口暗沉发黑的铜锣用红绳扎着垂坠着,瞧着并不显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https://www.qshuge.com/19/19360/277074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