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三十四章论赏
大秦成武二年九月,接连两场大雪下来,北地已是银装素裹,一片雪白了,而天气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北风呼啸着,在北国大地上掠过,卷起积雪,肆意的炫耀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威能,将整个北国大地变成冰雪的世界。
大雪一降,也彻底断绝了诸国动兵的可能,大同守备终于可以松懈下来了,又有近半数秦军南返,到太原过冬,让大同又冷清了几分。
二十万大军,终于散的差不多了,燃烧了多半年的北地烽火,在此时也彻底落下了帷幕,秦人以辉煌的胜利,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强盛。
不论后周,还是西夏,金国,都被秦人的强悍所震惊,本来以为秦人内乱,日渐高涨的主战之声在各国朝堂上迅速的消失了,接着便是议和的声音席卷朝野内外。
即便是损伤惨重,半壁江山都没了的金国,也再没有了往日的骄横声音,女真,契丹贵戚们,惶惶不可终日,好似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彻底撕下的女人,暴露出来的都是柔弱的内在。
陈腐的气息飘荡在金国上下所有的地方,已经被金银女色,朝堂争斗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的金国权贵,终于放下了那点最后的狂妄和矜持,在九月中的时候,议和使臣来到了太原,向太原秦军递上了议和文书。
金国的反应如此迟钝,在于大秦将领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正好赶上种怀玉率兵回镇太原。
雄武军此战出力不多,但连年征战,京军的战力彻底已经被边军所抛开,种怀玉回镇太原,雄武军也要拔营回京。
经此一战,京军参与对外征伐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了,即便是所谓京军精锐的雄武军。在战阵上的表现也只能用不堪大用来形容了,遑论其他跌经变故的京军各部了。
当年风光一时的羽林左卫,更是已经风流云散,却是为边军各部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如今北来各部中。羽林左卫出身的将领可着实不少。
以大将军赵石为首。杜山虎,张锋聚等,却都是出身羽林左卫的朝廷大将,但相比如今左卫的落魄。这些人却已经都成为大秦之栋梁,军中之干城,不得不说,世事变幻,无人能够预测的了。
而金人议和使臣来的也是正好。雄武军回京,顺便将这些使臣送到长安便是,一年过去,又是北地冰封的时节,但金人使臣的心情以及境遇却只有比上一次更坏。
这一次,他们也没了什么底气,唯一反应激烈的言辞,也不过是指斥秦军北来,一路上对女真人。契丹人的屠戮令人发指云云罢了,但曾几何时,契丹人,女真人席卷北地的时候,又何曾手下留情过?
这种无意义的指责。也只能表明,金人色厉内荏,已经被秦人杀的怕了而已。
赵石并未随军回转,而是留在了大同。来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来一回徒耗时日而已。再者,如今和景帝在位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成武皇帝李全寿对他的信重非是当初景帝可比,让他可以放心的施展拳脚,但皇家之人,谁说的好呢,当今陛下是那么好相与的人吗,赵石是万万不信的,能面不改色的弑父杀弟的人,又岂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的。
不过是情势使然罢了,皇帝陛下需要他这样一位大将军震慑军中异声,而他赵石,也需要来自皇帝陛下的支持,放心的在外征战,所以才是这么一副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样子。
这个时候,确实要比当初景帝在位时要舒服的多,不用时刻警惕来自长安的风刀雪剑,更不用担心,皇帝陛下突然间动了疑心,便弄出许多的幺蛾子出来,那种如牵线木偶般的日子,赵石可是记忆犹新。
景帝陛下的那些手段,让他难受的厉害,也正是如此,最终才闹了个一拍两散。
不过成武皇帝李全寿的心思,他也猜不很透,他只是知道,经历过那场大乱,应该能平静几年才对,不过将来的事情,不好说的很,后路还是要留足才行,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于皇帝陛下身上,那无疑是最愚蠢的想法。
他写了几封家书,让种怀玉顺便捎到太原,由刘忠国带回去,等到两场大雪下来,赵石在大同的日子其实是更加的清闲了。
军中粮草齐备,过冬的物什也早已预备好了的,加上太原府知府,大同府知府也已经到任,之前都到大同来拜见过了,然后才去上任,如此,民事也也就不用他再操心什么了。
到是大同府知府到来的时候,圣旨也一起到了,加大将军赵石为河东宣抚使,总领河东军政事,嗯,和唐时朔方节度使差不多,管的地盘也差不了多少。
当年平蜀时,赵石也曾领过这样的职务,行的也是节度使事,但这一次,不同之处在于,那时是临危受命,地方官吏虽也在他的辖下,但他可顾不上什么地方政事,其实还是领兵将领。
但这一次,却属于论功行赏,如果他愿意,整个河中已经都姓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新鲜地道的一个节度使就此出炉了,只是没人那么叫而已。
听着大同府知府左一个使君大人,右一个使君大人,被人叫惯了大帅,大将军的赵石觉得分外的新鲜,同时也觉得很别扭,心想,这是一下子成了文人头子了不成,想想自己那一手自己都看不过眼的书法,顿时觉着,这个文人头子自己可能名不副实的紧,还是不要太过狂妄才好。
而这位曾经任过太子少傅,后来被赶出东宫,到南边转了一圈的成武皇帝心腹之臣,还带来了成武皇帝李全寿的口谕。
却是开玩笑般的在解释,论功行赏之际,朝堂上又吵了很久,症结之处还在他这个大将军的身上。
有的说加其爵位便好,但有的人又说了,现在已经是一等侯,再加可就是公爷了,这才打下一个河东,之后以那位的本事,战功一定还会接踵而来,难道最后要封王不成?
有人则说,一等侯其实还可以加上开国两字的,但接着又有人反驳,区区两个字,能赏大将军今日之功?
最终争论的焦点还是回到了大将军的职位上,三品大将军,在职衔上已经不可能再加了,国朝没有一品二品大将军的旧例,开国太祖皇帝,也曾经说过,之后三品文武臣工,已是位极人臣,何需再有尊荣,前车之鉴不远,此为国朝祸乱之源矣。
由此,大秦文武大臣,具以三品为终,不再有一二品文武大臣的职位。
而赵石的冠军大将军号,已经是三品顶阶,无法再加,既然虚衔不成,便只有实打实的职位了。
这又是一番争吵,最终才定下了河东宣抚使的职位,有的大臣歪嘴,说大将军功高,可以荫其子孙家眷嘛,不用那么费事,这个提议却是得了许多人的支持,不过最终,皇帝陛下还是以激励前方将士为由,为赵石选了这个职位。
说到这儿,这位四十多岁的大同府知府大人,还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道了一句,陛下让我转告使君大人,之前旧约,陛下一刻不曾忘怀,还望使君大人放心任事,将来陛下必不负当初之言。
瞧着这位知府大人的神色,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似的,但赵石却明白,这位也就是传个话而已,什么天下群山,吾与君共之的话,就算李全寿再没脑子,也不会对旁人说起的。
这些在赵石看来,都不算什么,皇帝陛下笼络人心,加官进爵什么的,都是信手拈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到是最后这位知府大人的一句话,让赵石心中微暖,原来皇帝陛下还惦念着他的家中之事,想要给他的妹子指婚,顺便加个县夫人的爵位,又有皇帝陛下作保,想来有不少人家会欣然受之的。
赵石想了想,这到是个不错的主意,妹子年纪已经不小,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当然,二十多岁的年纪,在后世正是青春年少,恣意飞扬的时候,又是官宦人家出身,别说离过婚,就算有了孩子,都得抢手到排队上门提亲才对。。。。。。。
但在这个年代,二十多岁的姑娘,又是个弃妇,就算有他这么个兄长,人家也不好找的很了。
有名望的,在乎名声,有权势的,多数不愿被人说趋炎附势,年轻而又有才干的,二十多岁没婚配的,你上哪儿找去?
除非赵石亲自出面,以势压人,成到是能成,他现在的脸面,即便是朝中大臣们,也不敢随便驳了,但如此嫁过去,能过好日子才见鬼了呢。
见赵石微微点头,这位已经艳羡的无以复加的知府大人顺杆就爬了上来。。。。。。。
(月票,开始求了啊,有少没多的给两章,对了,阿草十五号又要上推荐了,什么轮转图片推荐,应该不错吧,哈哈。。。。。。。。)
(https://www.qshuge.com/17/17595/54602715.html)
1秒记住全书阁:www.qshuge.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qshuge.com